抑郁、双相、精神分裂会遗传吗?5招教你科学备孕,降低遗传风险

Q女性精神障碍者能生育吗?妊娠期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A:
“再不生就成高龄产妇,但听说病会遗传...”
“还没停药就怀了,会不会导致胎儿畸形?”
“我的病情已经缓解,怀孕会引致复发吗?”
对女性精神障碍者而言,生或不生是个问题。
一边是“组建幸福美满家庭,儿女承欢膝下”的简单梦想;
一边是孩子“畸形、早产、遗传性精神疾病”的残酷现实。
她们被反复拉扯,难以抉择。
本文将解答女性精神障碍者的3个常见备孕疑问,大家赶紧拿起小本本,将重点记录下来。

妊娠常见疑问
●精神疾病一定会遗传?
女性精神障碍患者对妊娠望而生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被提起的当属精神疾病的遗传倾向。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确:遗传性≠100%遗传。
精神疾病是一类复杂的病症,绝大多数类型病因不明。
医学界普遍认为,精神障碍患者起病往往是生物(遗传、神经发育、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社会、心理等多方因素叠加导致。

从生物学角度来讲,目前认为,绝大多数的精神障碍为多基因遗传病。而在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个体是否发病。
所以,精神疾病的遗传结构研究,仅反映了遗传因素在患病中所起作用的大小,而并非疾病遗传给下一代的绝对概率。
因此,女性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因素(认知、性格、情绪、周围处境、压力等等),降低胎儿罹患疾病的风险。
备孕之前,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康复治疗,等病情处于维稳期再计划生育。
●妊娠期一定要停药?
目前医学界缺乏抗精神药对胎儿影响的系统研究资料,所以女性精神障碍者妊娠期是否停药仍存在争议,没有统一的定论。
2021年8月16日,JAMA Internal Medicine发表的一篇文章就明确指出:尚不能认为抗精神病药是引起早产、小于胎龄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自闭症谱系的危险因素。
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讲,由于药物对胎儿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一般不建议女性精神障碍者在妊娠期服药。
但随意停药有导致疾病复发的风险,所以具体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再分析制定。
☛病症稳定或症状较轻
咨询医生采取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非药物手段控制病症。
☛病症严重必须用药
不必过分担心,医生会根据患者个人情况,权衡利弊后选择对胎儿危害性较小的用药方案。
所以只需要调整好心情,不要自我增压,配合医生治疗,安心待产即可。
☛服药期间意外妊娠
妊娠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并非一定致畸,所以要从用药类型、用药剂量客观综合判断。
第一时间联系医生,密切监测胎儿状况。若经过医生评估能耐受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继续妊娠。
●妊娠期病情复发风险高?
女性精神障碍者在妊娠期间,受停药、激素变化、环境、孕期心情等因素的影响,的确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但复发风险和复发程度因人而异。
家属应给予更多心理安慰与疏导,提供更强大的心理支持,让复发几率尽量减少,即使复发,症状尽量可控。

☛鼓励适当放松,可以陪同散散步、听听音乐,缓解孕妇本就高度紧绷的心理。
☛疏导负面情绪,理解孕妇的敏感焦虑,引导她们多往积极正面的方向思考。
☛关注精神变化,孕妇有病情波动迹象要及时接受治疗,禁止擅自用药。

科学备孕注意事项
现在我们知道,女性精神障碍者在提前计划、科学备孕的情况下,也能生育健康宝宝。
那么妊娠期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停药需逐步执行
部分患者突然撤药会导致病情波动,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服药剂量直至停药。
国外研究指出,妊娠前至少停药1个月以上是理想情况。
●妊娠期头3个月尽量不用药
妊娠期头3个月是胎儿器官形成的关键期。
建议尽量不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减少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络
女性精神障碍患者在孕期应该与妇产科和精神科医生保持联系,遵循医嘱,定期复诊。
及时完成四维彩超、唐氏筛查实验、羊水DNA等产前检查,降低胎儿畸形风险。

●服药期间不推荐母乳喂养
抗精神病药物会通过乳汁进行分泌,如果采用母乳喂养,婴儿会摄入药物,有可能影响身体正常发育。
●接受新生儿常规检查
婴儿可在精神科及儿科进行相关检查,评估身心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及早治疗。
是否生育孩子,女性精神障碍者要和伴侣审慎考虑后再做决定。
正常人备孕也会面临各种问题,也会拥有同样担忧。
所以只要保持平常心,做好相关应对,和伴侣一起坦诚积极地寻求帮助,你想要的终将如期而至。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仍有备孕疑问,欢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