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尝试时期(1905-1923)
从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到1923年《孤儿救祖记》上映,电影先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有明确的艺术目的,也没有明确的制片方针。《孤儿救祖记》确定了民族电影的方向。
一、背景
1940年开始我国走上了半封建半殖民的道路,19世纪出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的阶段,垄断代替了自由贸易,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电影也是随着帝主义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的侵略而输出到我国。
二、欧美电影的传入
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后,便派遣放映师到全世界推广电影活动,而卢米埃尔公司的放映在中国的影片放映和新片拍摄活动应该不远于1897年底,中国人第一次看到电影也可能是卢米埃尔公司放映师提供给在中国特许放映的节目。
官方历史记载,西洋影戏第一次放映是1896年8月在上海徐园的又一村。一次世界大战前,中国放映最多是法国电影,林戴等电影明星被中国观众熟知,‘一战时期,美国制片商带来的影片逐渐增多,外国电影在中国以特许经营的方式放映。
早期中国电影的放映市场也掌控在外商的手中,同时外商也在中国拍摄影片。劳罗时拍摄在中国长期从事拍片活动的第一个,1907年来到中国,主要拍摄了新闻短片和风光短片,他们热衷于城市街景、宫廷生活和传统文化。1909年,美国商人布拉斯基投资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成立,在上海拍摄《西太后》和《不幸儿》,在香港拍摄《瓦盆申冤》和《偷烧鸭》。
三、戏曲片短片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拍摄的戏曲片《定军山》为开端,1905年下半年又拍摄了《长百坡》的片段,以后又拍摄了俞菊生主演的《艳阳楼》、《青石山》片段,俞振庭主演的《金钱豹》《白水滩》等片段。
1920年,商务影戏部又拍摄了两部古装剧《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这两部电影已经有了电影的一些表现方式,《春》中使用了特写镜头,《天》叠印了一些移动的云彩,而梅兰芳已经意识到戏曲表演与电影表现形式之间的差异。
作为中国电影特有的一种片种,戏曲片的拍摄一直延续下去,20世纪50年代,中国电影出现了两次戏曲片的创作高峰。
四、短故事片的发展
1913年,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和《庄子实妻》解开了中国电影叙事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