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蜀-魏延
为蜀汉工作了23年的魏老将军无了。
此时杨仪同志踩着魏老将军的脑壳,边踹边嘟囔:“狂啊,tm你继续狂啊”。
接着和手下讲起了道理:“出来混要说话算数,说杀全家就杀全家啦”。于是魏老将军的三族,一起无了。
魏延,字文长。其实称文长做老将军也不是很合适,据记载其早在211年拖家带口投奔了刘备的皇叔党,一起图谋蜀川。最后死于234年,是一名久经考验的老黨员了,但实际年龄却不可考。
若不负责任的估摸下,可能也就五十多岁吧,勉强称作魏老将军了。而其长达23年的皇叔黨黨龄愣是没成为他死亡的挡箭牌。诸公噙泪碎念,这一切要从23年前讲起。
打工人的内卷也许并不是来自于对手的丑恶,而是来自于自身的优秀。小魏同志自跟随皇叔后一路立功建业,短短三年时间,跟着不满万人的荆州野战军硬是打到了成都。
又是几年后,汉中大捷的庆功会上。望着荆野和川野两大野戰军的各位首长们,刘皇叔宣布了以后汉中由魏延经略的命令。这一命令让连获奖感言都准备好了的张飞猝不及防。
魏同志就像事先不知道似的表示了惊讶,随即表示就算是打到最后一个人,也要挡住曹贼的反动军队,把自己牢牢的钉在汉中阵地上。
于是魏同志的优秀获得了各位首长的一致好评。大会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拍板钉钉。这次会议直接表明了魏同志是一个出色的同志,出色在他能打胜仗,也出色在告示了众人,老子的背景是皇叔党一号首脑刘皇叔。
皇叔在人情在。皇叔走了,人情也就散了。
这些年来仗着皇叔的赏识和自身被皇叔认可的可利用价值,小魏一路卷,卷成了魏老。当皇叔宾天,以魏老的身份,要直面的是新的黨政军核心领导:诸葛孔明。
孔明同志看魏老顺不顺眼不知道,但魏老是毫不掩饰对这位老首长的不满意。总觉得孔明要听自己的意见,早就能打到凌霄殿了,哪儿至于现在还在南天门转悠。
这就是典型的给脸不要脸了。
当然从前皇叔在的时候,魏老这是胆略过人,能打胜仗。换了领导,此时魏老的个性就叫做给脸不要脸了。
那魏老为什么不改变呢?
没法改,这么些年了,这种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改变就是丢失。以此而信服聚集的部众会鄙夷其而离心,于己丢失战友。以此而敌对的众人会认为他弱下去了反攻其而倒算,于己丢失战力。仅有的利用价值又让孔明首长需要利用,也正好和乎仅剩的尊严。于是魏老在自我欺骗中硬着头皮一条路走到黑。
但就在最后一次出祁山北伐时,孔明同志也快宾天了。
魏老长出一口气。多少年压抑的情绪像绷紧后突然断掉了的弦。此时,他需要发泄。
怎么发泄?打一打曹军,证明自己很牛逼就是了。
但有一个人不让他发泄,仇人之一:杨仪。
理论上讲,杨仪同志和魏延同志是同一阵营的战友,魏老出去拔两个炮楼散散心对我方也是有益的,可杨同志不允许,说你要是敢去打炮楼,不听话掩护我撤退你就是反革命。
这就牵涉了一个问题:谁该听谁的?
杨仪觉得孔明死前开会说信任我,他死了后大家该听我的。魏延觉得你杨仪算个der,别说你杨仪,诸葛亮他也是个der。
杨仪嘿嘿一笑也不通知魏延,带着军队就撤。
这魏老哪儿受的了,老子偏不给你断后,加速往家跑,还跑到了杨仪前边,顺手把栈道路桥都烧了,就不让杨仪顺心。
魏老打定了主意,你不让我去敌人那里发泄,我就在你身上发泄,反正老子的面子要找回来。
面子是找回来了,可是发泄完了,命也完了。政治生涯,也完了。
这场景,像不像厚黑学祖宗姬寤生的黄泉见母? 终于卷王魏延同志,被成都中央定性为叛变。随后魏老众叛亲离,逃亡汉中,被追来的马岱一刀毙命。
杀人诛心,不过如此。
但我还是喜欢魏老,落寞结局又如何?什么狗屁觉悟和精诚团结?痛快就够了,大不了以命相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