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倒霉日记总结
今日焦虑与抑郁步步紧逼,考试也接踵而至,自我管理很糟糕,导致的结果是学习效率底下,且身心异常不适。但不幸中的幸运是又有了些许收获,或许对未来的人生并无帮助,今日还是记录下来,若将来有一日观看自己年轻时期的观点,还有处可寻。
首先是应远离社交媒体,而多学习和多接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并系统性的学习和总结归纳相关的知识。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的是,阅读成本的书籍而非碎片化的答案和短文。碎片化的文本会让人的大脑产生懒惰性和依赖性,从而丧失长时间思考和专注的能力,最终导致的糟糕结果是,人会丧失人长时间进化出来的(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能力: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尽管人具有极强的从众性,但人还是在自然界中众多动物中以智慧和思考能力见长,这是不可否认的。那么学习人文社科对未来发展有什么好处吗?显然是没有的,但是在了解整个社会结构和历史演变过程,会有让自己耳目一新,开阔眼界的好处。举个例子:你可能并不理解股市是如何运作的,社会经济的运转,一个公司或者创业项目到底是如何从立项创建到蓬勃发展或者说是烟消云散的。
人的历史是具有“极高”的重复性的,人在历史上所犯下的错误或者进步还是会体现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当然,这并不是所有方面。思考原因,首先,这与人实际体验的收获和看来的体验或者精简的经验是完全不同的。就好比现在人喜欢看电影三分钟总结,书籍梗概,课程简短版,希望利用短时间以起到高效果,实际上,我个人认为是不可能的,积累的作用是极大的,想要依靠短时间,就提升真正的思考能力与水平,企图获得真正触动人心或者导演作者想呈现给你的画面或者感受,是不可能通过不实际观看和阅读所能得到的,你所得的也只是皮毛罢了。所以,人无法从梗概或者概括的内容,也就是单纯的阅读历史中,来获得真才实学,但是在通过一些类似的事件过后,有可能会有类似的收获,这是我不否认的。“体验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其三是要多学习哲学思辨方面的知识,我认为人是要拥有一定的方法论,在体验同样事物的前提下,拥有方法论的会比没有方法论的收获的更多,或者判断清晰程度更高。首先,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次是判断任何事物要学会从真正的利益关系中分析,会能比较清晰的辨别一些对立说法的真伪。要去真正的了解唯物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空谈主义是无意义的,是先有具体的学说,才会有某某主义一词衍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固然是人的一大优势,但是同时也诞生出了标签化等思考懒惰的问题,在两个人对于某一件事思考量或学习程度不同的前提下,却可以都说出同样的总结出来的观点和词汇,实际上他们对于这个学说或者这个概念的理解程度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要学习具体的,而非标签的。人是健忘的,唯有思考和长程度的努力所凝练出的“结晶”是不会被磨灭的。
最后,希望可以早日解封,我解封后的头号愿望,是去吃麦当劳和喝奶茶,最大的愿望是去书店买几本书回来阅读。阅读对于未来赚多少钱是没意义的,甚至可以说是没好处的,但是对于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方法是有帮助的,毕竟,人生本来也没意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