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了2周后,我放弃了西藏去了海南
22年5月4日 早7:18,气温一扫上周的倒春寒,猛的突破了30度,如果此刻国内因YQ问题沦陷的城市能像这样干脆的摆脱阴霾就好了,祈祷。
这里一方面想要重新踏上西藏之旅,也碰碰运气看是否能有彼此一致想法的朋友,另一方面也借此想记录下去年此刻临时把西藏换成海南的那段行程,就想在被乱七八糟的信息淹没之前,给这段旅程留下一块特别的位置,现在看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忘了今天是年后第几个早起,不是因为觉少,只是睡不踏实,这其中的原因我也没想太明白,可能是被去年甲方拖欠项目款拖拖拉拉6个月耗得精疲力尽,也可能是面对家人突然的离开心里的结还没有解开,也可能是陷入信息爆炸的焦虑中或是这一轮口罩封控的黑白颠倒,但只要不停下脚步,新的旅程总会开启,只是现在短暂的原地歇歇脚。
我在一年前的3月,面对即将到来的工作高峰期,决定拿出年假出门释放掉所有的情绪,西藏的旅程被我第一次正式拿出来做相应准备,一周工作之余,我在网上搜集了各路博主的历程,第二周结合做好的路线计划买了纸质版路线图、靴子、冲锋衣、红景天等常用药,就在我以为到成都前的行前准备都妥当了后,我陷入了自我怀疑,大概率是因为我看了太多导致审美疲劳,想起了小时候从家进城必走的那段30公里的山路,碎石土路,镶嵌在两边的高山里,一眼能望到山顶,像是缩小版的318川藏线,我可能没有想好我是否真的想去。

就当气氛已经烘托到背起行囊下楼出发了,我临时把西藏的行程换成了海南,我想如果没有说服自己踏上一段神圣的旅程(没错,西藏在我心里一直是充满神秘和平静的),那就去向宽广的大海,沉浸在温暖的海风中,同样都是代表自由的目的地,后者甚至是可以不需要计划太多行程,从发丝放松到脚趾就好。
大致看了路线和选定了很想去的地方,我重新写了出行计划发在豆瓣上,期待但没抱丝毫希望能有同频回应,潜意识里以为成年人的路越走越孤独,一路走来我自认为很随和,但骨子里总还有自己的不妥协,尤其旅行的路上,每个人都是任性的个体,这没有错。
有时候好像越不强求反而迎来收获,出发前的几天里前后出现了一个姑娘和小兄弟,促成了后来的惊喜三人组,除此以外,也有其他看似更好条件的朋友留言相约,最后各种原因没有相遇,欣然接受,冥冥中自有安排。
3月22日的大中午,租车公司的师傅从三亚凤凰机场把我接到停车场,办完手续无误后我一刻没有停留,开着租到的车朝陵水方向驶去,去见前一天告知我在陵水度假的朋友。一路艳阳高照,透过挡风玻璃恍惚看到前方的高速路上冒着热气,即使开着空调,我还时不时扭动一下身体,感受一下衣服裤子有没有热的粘在座椅上。
远远就看到朋友在香水湾路口的椰子树下等我,他是我的工作搭档,之前我们也是一直线上沟通联系,这次第一次见面却丝毫没有隔阂,一路寒暄,绕过停靠在入海口的游艇,眼前赫然出现的大海让我放下了心里的最后一点疲惫,心情像高挂的太阳,持续高能。我们坐在能灯塔不远处的礁石上,这片礁石路像是栈桥,从海边一路延伸到海利,将眼前的大海一分为二,朋友说这里也是国家冲浪队的训练地,他也是每年两次的冲浪度假,这个时候海边窸窸窣窣的身影,从水里出来又冲进去,黝黑的肤色和海浪融为一体,一点不违和。不得不说,这片海里的浪好像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和频率,平静中带着汹涌,像是成熟又有点痞的男生,稳重的外表下不断散发着魅力,清晰的传递出与众不同,我和朋友就这样聊着和日常过往,再抬眼看表,我俩就这样在海边蹲坐了2小时,因为当天行程要到达文昌,他也继续下午的冲浪,我们相互告别。

我独自开上了去文昌的高速,文昌和随后的海口在这趟行程中对于我来说是没有太多惊喜的中转地,文昌有之前很喜欢的摄影师朋友在,这次也正好提前联系了他,想给自己拍一组照片,对我来说这一年有点特别,记录下三十岁的自己。海南岛本来也不算大,环岛高速很好走,离开陵水一路向北不久就到了文昌市,酒店办了入住,就把车停在不远处的文昌中学路边,记得那天是17:00,不大的小城路上人流开始多了起来,忙了一天下班路上的年轻人、骑电动车学校门口接孩子放学的老人、匆忙路边馆子简单对付两口晚饭的打工人,同样下班路上各色的行人,却没有北京下班高峰期拥挤人群的冷漠和麻木的神情。

随着天色变暗,橙黄的路灯和商铺的灯牌都亮了起来,有序的车流穿梭在两旁不高的建筑中,小城的烟火气包裹着我,就像是37度的体温,刚刚好,这是在北京不曾感受到的温度,不自主的就放慢了脚步。

至于为什么停在文昌中学,因为是冲着旁边本地人常吃一家盐焗鸡店,每份都是整鸡,包含稀饭和萝卜条小菜,三合一的套餐。我的那只鸡上桌很快,撕开包裹在鸡外面的纸,香味混着刚出炉的热气迅速扑向面门,让人没有延迟的想入口,这一刻没有以往到陌生城市的磨合过度,就像这个城市本身给人的感觉,拥有能打破防备的亲切感。一边吃一边抬头环顾周围,店不大,前后厅都能坐,简单的路边小馆布置,陆续有本地人坐进来吃完饭,一样的组合。鸡下口也没啥说的,鸡肉一点不柴,没有腥味不觉得有油腻,浓厚的咸香,混着稀饭和小菜,这么搭就有它的道理,这一顿吃的心和胃都很满足,一整只鸡,如果不是因为再打包带去酒店嫌凉不好吃,我可能就不会硬塞进肚子里,真的是塞得满满当当。

第二天的拍摄是跟着摄影师朋友去到他踩过点的一处景点,我是那种身边如果有靠谱朋友我就无条件配合的人,回想了半天好像叫铜鼓岭的海边,人少,开阔,干净,感觉像是当地渔民会出海的一个小港口,但是并没有什么人和房子,这片海让人感受更像是原本该有的样子,不羁和自由,冲向礁石的浪更随意些,不需要按照条条框框的限制,这一点同样从浪花退去的白色泡沫也能看出来。但拍摄过程相当的和谐和高效,虽然我们也是第一次见面,原本以为大半天的相互磨合和放不开,顾虑在相遇10分钟后消失的无影无踪,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两个自由职业的青中年内心深处的惺惺相惜,过程中的2个小时,朋友不断的鼓励启发,我不断地放下拘谨。

离开海南的一周后我收到成片,我设置了其中一张作为头像后断断续续被好友夸了一个多月。结束了拍摄,我们好像多了很多没聊完的话题,不赶行程的我顺带提出我们一起吃午饭,他是自由职业摄影师,每年一半的时间在海南旅拍,算是半个本地人,在他的提议下,我们驶进了文昌椰林,这里的椰树密集成片,完全能满足我小时候对热带海滩的一切幻想,穿过一片小路,拐进一个没有围墙的农家乐,后来知道这样的地方老板很少做宣传,都是本地人带朋友和回头客摸着找过来,事实也证明这顿饭比起盐焗鸡可是有过之无不及,我们一行3人(还有摄影师朋友的爱人兼助理)点了一份椰子鸡、炒鸡、干炸小黄鱼、椰黄(忘了是不是这么叫,微甜不大,微微清脆,非常特别),椰子鸡的名气和这家正宗的文昌鸡和椰林新鲜摘下的椰子,味道可想而知,之前在北京吃到以为是YYDS,对比之下弟弟的名分是坐实了,所以去陌生城市如果有本地朋友真心的接待,我想没有比这种体验更地道了吧。




饭后和朋友告别,我一个人继续往北到了海口,攻略常说海口的票价往往比三亚低一些,我去的时候没有赶上,也因为行程原因落地三亚,单从我自己的旅游体验上,感觉没有三亚那种整体化的商业气息,也带着更浓厚的人文气息,相比三亚稍显单调和零碎。到达海口后我留了1天半的行程,跑去了骑楼老街(停车有点费劲,周围四个停车场见缝插针),比起这条被同化的商业街,更喜欢慢慢顺着隔壁另一条充满市井气的老街晃悠,路边斑驳的老房子都是本地人在生活居住,没有被蒙上商业面具,眼见都是最原本的生活瞬间。我在平日休息的时候就常去家附近的农贸市场,用那里的生活气息去平衡快节奏的工作,随后也吃到了老街路口的妹姐海南粉(个人吃不太惯,为什么感觉像螺蛳粉)、炸排骨(忘了店名)、清补凉、芭乐汁,对不起我很多都忘了店名,但也都是攻略中高频推荐的店很容易查到,这里想说和我一样行程短的朋友完全可以放心去,量大不贵,吃的出来味道是用心做的,喜欢吃就多吃,不喜欢的话体验后不碰了就是,从骑楼回来后的时间,我都窝在了酒店(亚朵,好住不贵)吹冷风和狂吃了3顿不同的清补凉,椰汁配什么都好吃,爱了。









从这起,上面提到的3人组这里就要相遇了,哈哈哈哈。
结束了海口不太走心的行程,约定了和L的见面,之前随她一起预约了博鳌的跳伞行程,路程也正好从海口一早顺路去酒店接到她直接去目的地。L是当天凌晨1点落地在机场就近的酒店,接到她后的路上一路听她聊起最近忙碌又不如意的工作状态和并不太痛快的感情经历,她是一个敢爱敢恨大大方方,内心世界多姿多彩的姑娘,因为我做咨询工作的缘故,也随着一边打趣一边安慰,我们之间好像并没有陷入虚假客套和尴尬的怪异氛围。
跟着导航我们一小时后开进了博鳌论坛的举办地园区,再往里就是博鳌跳伞区,像大多数高档度假酒店的园区一样宽敞且井井有条,到达是上午9点,也庆幸又是一天的晴朗,透过L开心兴奋的表情好像并没有看出她凌晨落地的疲惫,我们在2楼大厅签了责任告知书,分配了教练,等待的过程里我俩都怀着紧张不安,我走到窗前目送我们之前一波的朋友从起飞到归来,看到其中2个女孩一脸轻松的神情,我也强行安慰自己没有问题,但还是是不是深呼吸,我们一边配合教练穿戴装备,一边全神贯注听着教练和我讲出舱口一连串的动作要领。我认真看了一圈我们同批的伙伴,除了我和另一位男生外,其余都是女孩子,也好像就我们两个男生脸色最凝重,哈哈哈哈。我想起大学时候去爬华山,天亮后被同行的女生紧紧连拉带拽的把我弄下山的狼狈样,真有点怕自己上了飞机离地后掉链子,虽然提前做了功课知道跳伞不同于蹦极,跳伞是抛物线下落,失重感相对弱一些,但千米高空自由落体想想还是轻松不起来,L也是,虽然她嚷嚷着让我和她一起手上用记号笔写好大大的Forever young,但我因为没想好上天后面对镜头是否还从容和不好洗掉,就没随她意。
教练通知我们的飞机整备完毕准备出发,全员做最后的检查,因为我和L都买了第三方拍摄的缘故,此刻和我教练一同过来的还有一位身穿跳伞紧身衣和工装裤的姐姐(或许比我小),小麦色的皮肤和灿烂的笑容散发着魅力,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我的紧张,我也发现大家好像都把焦点放在我身边的这位姐姐身上,的确飒气逼人。从出安检的那刻起,大家和教练就开始了互动拍摄,贯穿全程。我们的飞机停在前方的跑道上,是一架白色小型运输机,这趟一起的加我一共8人和各自的教练,有序的前后坐下后,飞机便发动昂头冲向云端,飞行大概15分钟后,我们进入跳伞高度和区域,舱内的警示灯亮起,这时候站在舱门的教练一气呵成放下头盔罩拉开舱门越身舱外,瞬间风灌进了机舱,之前做的心理疏导好像又被吹散了,心提到了嗓子眼。眼看着前面的人下饺子一样依次被教练挪出机舱点缀在空中,包括L,下落前能清晰的听到她发出一声尖叫,就消失在我眼前。轮到我,拍摄教练先爬出舱外调整好角度,跳伞教练在我身后把我挪到仓门双腿悬挂半空,此刻我脑子里什么也没有,三人默契的对视和两次同频的点头后,我瞬间感到身后的反作用力,我们同一时间扑向空中,我感到空气没有那么凉,只是很大的压强冲击着脸部肌肉,此刻如果张嘴,那一定像是古装剧里的吸星大法皮肉游动,我紧闭双唇,张开双臂也像打开了自己,用心体会着自由落体的每一秒,8秒后我和教练被拉开的降落伞瞬间拉升,随后就是缓缓下落,教练也调整好高度后把控制绳交给我,让我大胆试试,但接手后控制绳的拉力比我想象的大,我努力的试着左右拉动,在空中螺旋下降,那一刻让我想起小时候看一档综艺的跳伞,那人落地后说一定要尝试一次,换个角度看世界,有种重生的感觉,的确,电视里没有骗我,海面越来越近,心里之前装的杂七杂八都被清空了,还没落地就让我开始惦记起什么时候再去跳第二次,直到现在都是。
这里说的有点啰嗦,再回忆起那天我依旧感到兴奋,前一阵我看价格也比我们当时跳低了300,带拍摄的话差不多1m对应1块,我们跳的4000m,当时好像4250,如果不需要拍摄单纯体验的话价格就低很多,条件允许的话,跳伞基地最好选海上的,和陆地跳伞体验会有很大差别。我们随后在大厅汇合,L因为旋转下落时有点晕,反胃缓了一会儿,同行的小伙伴也有相同状况,大约半小时后脸色好转了,我们收拾准备出发去接三人组的小弟~
因为我们三人这次到达的时间稍有不同,Z是最后一个到,他也是我们之中最小,大四最后半年,我们叫他小弟,也因为预算原因这次没有一起跳伞,他从海南亲戚的婚礼结束后赶过来,我们约定在万宁见面,一是因为万宁比三亚人要少一些的同时海滩毫不逊色,而是因为我们随后的行程都更想慢慢吃吃转转,懒懒散散的过。
我和L分别预订了万宁的海边民宿,安顿好放下行李后,我们去接头地点接上了刚下城际大巴的小弟,远远我就认出是他,虽然没见过,但有的人就是天然的亲近感,1米8的个头,结实的身体,利落的短发,Polo衫+短裤,洋溢着青春阳光和稳重靠谱,随后的几天也完全验证了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打招呼后递上我们买给小弟的冰甜饮料,便开车奔向兴隆镇,快乐的情绪在小弟到后瞬间拉满。兴隆镇也充满快乐个地方,其中的南洋美食街更是被无数博主种草,这次我们也去了被一直推荐那家南洋风味。
排队少不了,等位的过程中我们仨去了马路对面的农贸市场买了莲雾、芒果和椰子,到了海南,热带水果不能停,我从小在新疆长大,水果没服过谁,海南是一个。排到我们没有太久,上菜也很快,要我说,照着菜单的推荐菜点都不翻车,是我吃过少有的菜品对得起网红餐厅的名气,我没翻到当时的照片,这里一笔带过。
当天晚上我们心血来潮想要一顿加餐,随即小弟从大众点评搜到的一家离住处不远的餐馆,这家比起下午的南洋风味从外面看就略显普通,平平无奇的街边家常海鲜,胜在新鲜,整体更像是我爸平日和关系好的叔叔吃饭喝酒的饭馆,不起眼,但里面总有一两道硬菜,这家也是,因为开车我没碰,小弟和L干了瓶白酒,一桌海鲜吃的啥已经不重要了,只觉得这一顿我们仨的关系更近了一步,彼此开玩笑也都放开了些。

我们住的民宿套间靠海,一觉醒来小弟已经在阳台吹着海风和女朋友电话汇报行程了,我们昨晚回来约了今天的潜水,在被称作玻璃海的加井岛,人少水清。我们在集合地后,陆续也等来了领队和其他的队友一起,有情侣,也有和我们一样独自出行的朋友,大家热身和听完注意事项后上船前往加井岛边区域,越接近,肉眼可见的清澈,如果不是当天微微泛起的浪,可能会看到更深的水底,对于我来说这样已经足够我高兴很久,第一次。随后的浮潜过程也很快适应,中午的海水被晒得不那么凉,我忘了游多久,总之我把脸埋进水里的那一刻,除了清眼镜里的哈气,就没在出来过,好像有看不够的珊瑚。在一旁的小弟因为不会水的缘故,尝试了几次都不太舒服,好在性格好,很快就去船上和教练唠嗑了。回到岸边我们吃了领队准备的水果和烧烤垫了垫,又开始了下午的摩托艇和香蕉船,我觉得环境很重要,大环境好,做什么都是开心的,再结束我们都很不舍,意犹未尽。





我们各自回去洗澡睡觉回回血,再醒来天已经黑透了,我和小弟约着出门去海边透透气,我俩随着音乐声响,穿过一片树林和小溪走到石梅湾酒店的沙滩,这里正在办婚礼的答谢宴,一边是夜晚漆黑平静的大海,一边是橘色灯光密布的婚礼舞台和,一群年轻人带着笑容和真诚融合着音乐祝福一对幸福的新人礼成,我承认有那么一瞬间我有在期待属于我的婚礼会是怎样,再回头看小弟已经跑去人少的沙滩上,不用想,在给对象打电话现场报道。想想这不才是回想起来最真挚的感情该有的样子吗~那晚直到我俩风卷残云的吃完答谢宴上的自助餐才满意的回民宿睡下,又是一顿俩兄弟吹牛的酒,这段小插曲跳过。

第二天醒来已是中午,太阳依旧炙热,我们收拾好行李出发去行程的最后一站,三亚,少不了免税店,少不了椰梦长廊的夕阳,少不了抱罗粉和虾饼(推荐),还有夜市海鲜,我们晚上不知疲惫的从夜市到椰林海边,时间地点好像都不再是限制,只要一个人提,其余的2人都会自发响应,像是安排好了一般。每到饭点,小弟都会提前拿出手机快速锁定范围给到我和L供做决定,决定后也直奔目的地,包括我们仨都是第一次去的三亚免税城,小弟也在路上就给我和L普及如何高效划算的采购,一路下来体验感不逊职业导游,后来我想这样主动又幽默的男生难怪讨喜,坐实了宝藏男孩,我一路上也不知不觉的被他的谦虚当成了“大哥”,也会找机会报答大家,L也是其中的氛围调节剂,3天的相处不算长,但三人的默契从网上相约起就牢牢地绑在一起,到现在我想起这段经历都感慨,这一定花掉我不少之前积攒的好运让我遇到他俩,直到结束旅程分别的那晚,转身离开时都有觉得鼻子一酸,让我怀疑三天积攒的感情让我觉得不真实,至少在北京工作的这几年没有再遇到这样的朋友了,再到后来L所在地的洪涝和前些天小弟家那边的口罩封控,我们都有彼此问候,可是也不知道是否还会再相遇,还是藏不住的期待。写到这里找照片才发现我们仨唯一的一张合影还是L的美颜相机……我也不知道当时为啥没有一起多拍几张,但就这张我还是做好了备注存在最重要的相册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