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观《罗马假日》

五.一长假,今天在家又看完了这部《罗马假日》,和年轻时看这部电影不一样,我有了更多的专注力,以及对这种故事的“不可信”,但是演员的气质和他们在镜头里投入的神情又能把我带入故事,思考人物面临的取舍。
爱情已经不再是我世界观里的伟大命题,但“选择”是。
公主选择责任,放弃了点缀着新鲜空气和爱情的自由,她很大程度上不会和男主角走在一起,但男主角在这里不过是一种点缀,就像美少女和金钱点缀着一些老男人的美梦。
奥黛丽赫本一袭黑衣,站在那里诉说着自己的选择,尽管我本身并没有被打动,但我脑子里还是冒出了“公主很悲痛”这个形容。
那个画面就像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台词有悠长的韵味,这全靠奥黛丽赫本的气质,她让你信服这就是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宗教内容,尽管这个故事荒诞不着调,只有戏剧式的幽默和睡前故事般的温柔是能落地的。
人们理解阶级或权力是需要时间,需要学习的,但一张贵气的脸,配合着特定的行动,彰显出的气质,就是会让人不由自主表现出自己动物性的一面——臣服于美丽或有力量的同类。
我觉得人们喜欢复古,无外乎是喜欢那些强调阶级的时代展露出的,利用线条和花纹、特定的场所、特定的行为彰显出来的独特。所以比起复古,时尚更符合社会前进的步伐,更让人觉得是“潮流”。我也给自己不断地强调:我把复古的东西当作美学来看,它们代表的社会属性一定要慎之又慎。
于是再看,也就只有《罗马假日》这样的电影可以成为跨时代的大众经典,它强调的主题不是现实,不是一时的阶级观,现实主义论调,它的立足点是爱与分离。高一点的视角是“选择”,人们选择不去追逐名和利,保留感情。逝去的观点是“责任”,公主代表的贵族,天真无邪,最大的渴望是自由,但自由了一天之后又选择了责任。这个责任对于那些年轻的贵族来说又是一种两难的选择,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阶级的瓦解使得这个两难发生了偏颇,但同时,那些古旧事物放在宣言或誓词里的古朴品质也在消失。这不是一个因果关系,这是并列的相关的关系,是喜欢复古的人在艺术和感受上觉得可惜,在理智上又知道其正确性。
今天在家又看完了这部《罗马假日》,和年轻时看这部电影不一样,我有了更多的专注力,以及对这种故事的“不可信”,但是演员的气质和他们在镜头里投入的神情又能把我带入故事,思考人物面临的取舍。
爱情已经不再是我世界观里的伟大命题,但“选择”是。
公主选择责任,放弃了点缀着新鲜空气和爱情的自由,她很大程度上不会和男主角走在一起,但男主角在这里不过是一种点缀,就像美少女和金钱点缀着一些老男人的美梦。
奥黛丽赫本一袭黑衣,站在那里诉说着自己的选择,尽管我本身并没有被打动,但我脑子里还是冒出了“公主很悲痛”这个形容。
那个画面就像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台词有悠长的韵味,这全靠奥黛丽赫本的气质,她让你信服这就是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宗教内容,尽管这个故事荒诞不着调,只有戏剧式的幽默和睡前故事般的温柔是能落地的。
人们理解阶级或权力是需要时间,需要学习的,但一张贵气的脸,配合着特定的行动,彰显出的气质,就是会让人不由自主表现出自己动物性的一面——臣服于美丽或有力量的同类。
我觉得人们喜欢复古,无外乎是喜欢那些强调阶级的时代展露出的,利用线条和花纹、特定的场所、特定的行为彰显出来的独特。所以比起复古,时尚更符合社会前进的步伐,更让人觉得是“潮流”。我也给自己不断地强调:我把复古的东西当作美学来看,它们代表的社会属性一定要慎之又慎。
于是再看,也就只有《罗马假日》这样的电影可以成为跨时代的大众经典,它强调的主题不是现实,不是一时的阶级观,现实主义论调,它的立足点是爱与分离。高一点的视角是“选择”,人们选择不去追逐名和利,保留感情。逝去的观点是“责任”,公主代表的贵族,天真无邪,最大的渴望是自由,但自由了一天之后又选择了责任。这个责任对于那些年轻的贵族来说又是一种两难的选择,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阶级的瓦解使得这个两难发生了偏颇,但同时,那些古旧事物放在宣言或誓词里的古朴品质也在消失。这不是一个因果关系,这是并列的相关的关系,是喜欢复古的人在艺术和感受上觉得可惜,在理智上又知道其正确性。
:人生再造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你最近悟出来了什么道理? (1人喜欢)
- 揭秘:王宝森自杀始末
- 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决策的分析和反思
- 洗清冤案,全靠天降青天大老爷 (1人喜欢)
- 三月三,上巳節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