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邵和她妈妈的房子 5
小邵和她妈妈的房子 5
坐标:上窑舞阳路旁,某批发市场上
以6楼为圆心包含8楼以及之后的部分房子所处的区域,在黄石被人称作上窑。早在五十多年前,这里是黄石的商业中心。整个区域由黄石大道、湖滨大道及公安路呈三角区包围,面临长江码头,背靠火车站,拥有着水陆交通优势。据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了鄂东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综合批发市场,被称为黄石的“汉正街”。
那时候西塞山区还叫做石灰窑区,因为距离电厂、十五冶很近,附近还有个煤矿,家里常常一层灰黑色灰,且早年间因工业强市导致常年被冠以“馍饭的食堂、光灰的城市”,我常在想区名的改变,是否只是想脱离这种低沉阴暗的形象。
小商品批发市场里包罗万象以生活用品居多,且便宜。不过因为是初形以低价闻名的市场,常给人一种质量普遍不太好的感觉。市场外呈直角延伸出一条小巷和一条单行通向湖滨大道的马路,路边也是门面和摊贩,每到下雨天道路泥泞,过路的人常甩的一脚的泥。做批发生意的商户,会对零售和批发的客户两幅面孔,市场人多且杂,常常给人一种脏乱差的感觉。上窑入口也常常因为大货车的进出堵得水泄不通,后来成为了单行道。
由正上窑口子径直往里走,路口右侧是以卖糖果、酒为主的一条街,左侧是卖香火纸钱及各种节日所需品,每年清明、过年前夕,都会以节日显著的坟标和过年装扮挂饰吸引人眼球。再往里走,是一个岔路口,左拐就是小商品批发市场,和日化用品及文具用品一条街;直行道右边是干货调料一条街。再一直往前走,左侧有一小片卖小家电的门店,路边常年有一些卖菜卖鱼还有卤味的摊贩,延伸到一个小岔路口有几家在路边卖猪肉的摊贩,在这对面是一排买调料品的商铺,楼上就是我这次的家。
不记得是什么样的原由让妈妈决定卖掉8楼,也许是每日上下8楼让她觉得太累了,想换个楼层低一点的房子。
在8楼究竟住了几年连同连搬家的过程,印象也模糊了。新的房子在原先6楼的斜对面,是个老房子。因为一楼是商铺,二楼是一个很大铺满沥青的平台,房子的一层从平台处开始算起。上至平台需要从一侧走一段两层高的楼梯,或者是在另一侧有两条长的错至的斜坡,可以缓缓的走上来。斜坡交错的地方有一个幼儿园,我弟在那里上过2年。那个幼儿园是一对夫妇开的,应属民办。
这对夫妇的女儿与我一般大,后来初中在我隔壁班,长得很漂亮,从小学跳舞身材很好,年级有很多人追。前几年我偶然从美图秀秀发现她,关注微博之后才得知,她后来考上三峡大学,大学因为创业上过天天向上,毕业后去了厦门,还和一个厦门男孩子结了婚。做了几年舞蹈老师后开始创业,现在是一个拥有了百万粉丝的博主。视频里常常能看见她父母,忘了她在哪期视频里说,想多赚些钱给父母在厦门买个小房子。我忽然发现这个在成长道路上没有交点但是真实在身边存在过的女孩子,原来是个这么优秀的人,她分享着自己对于事业和感情婚姻的各种看法,也感谢成长道路上来自家庭的支持和正向的引导让她一直很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方向并且能够勇敢的做出决定。从每期视频里感受的价值观,以及和父母相处时的自然,都让我觉得这个女孩子真的靠自己的努力在闪光啊。
说回这个房子,其实究竟是2楼还是3楼我也记不大清了,记忆里关于它的画面很少,也许没有住多久。房子很小也很老,一层房子呈一排,铁栏杆对面就是一排房门。门是老实的外面一个铁门,里面一个木门。我家在中间户,从门进去左侧是一个做所,厕所抬高了将近20厘米,要跨上去,也是一个直通通的暗间,里面是蹲坑,靠外是淋浴及洗衣区域,对面是厨房。往里走是客餐一体一个大通间,左边临近厕所,是爸妈还有弟弟住的房间,客厅正对着大门方向的阳台,改成了我的房间,靠着窗户边架了一个写字台。
也是从后来翻阅小时候的照片时才看见,整个房间大概离地脚线5-60cm处,整屋都刷了绿色的漆,地砖好像是偏深紫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