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么陪伴-----《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金伯莉•布雷恩
2019年4月17日21时,上海市黄浦区的卢浦大桥上一名男孩突然从一辆车子上下来,纵身从桥上跳了下去,最后被警方确认死亡,男孩17岁,上海籍是某职业学校二年级学生,因为在学校里面和同学发生矛盾,心里受了很大的委屈,母亲接他回家,在车上一路上一直责怪他,最后孩子受不了了打开车门从桥上跳了下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孩子为什么要自杀?作为孩子的父母,肯定非常绝望。
相信这本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可以帮你解决令人绝望的问题,作者在本书中阐述了情感引导式的教育方式以及在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场景怎么样使用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归属感和安全感,用家长无条件的爱形成强大的安全屏障,让孩子学会在父母的帮助下自己解决问题,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亲密的关系。
作者金伯莉•布雷恩,文学硕士,情感引导式教育的领路人、奠基者,网络教育电视台的创始人和制作人,同时还是雅虎的节目制作人、雅虎妈妈博客协会的成员,社交媒体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孩子的妈妈,她的作品被《华尔街日报》和《今日美国畅销书》刊登,每周读者超过5000万;畅销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和《网络妈咪》的作者。
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当孩子出现情绪时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教会孩子这种情绪叫什么可以怎么去做?第二个重点:情感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归属感和安全感。第三个重点:避免用控制、轻视和否定、贿赂、消极惩罚来教育孩子,应该用共情、接纳来保持和孩子的亲密亲子关系。
第一个重点:当孩子出现情绪时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教会孩子这种情绪叫什么可以怎么去做?
情感引导是父母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生气、愤怒、耐心、忍耐、坚持、尴尬、难为情、开心、喜欢、激动、兴奋等等情感词汇的意思,并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出来,让沟通的对象知道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能知道在跟他人沟通时,对方的情感是什么样的;以此来沟通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
父母在情感引导的过程中充当了积极的榜样和情感引导师的角色,父母通过情感引导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认知情感、社会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周围所生活的世界。
情感引导的基本要点?情感引导的实质就是允许孩子自由快乐轻松地表达情感,而不受任何压抑或否定。父母应当了解并尊重孩子、观察和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对孩子的情感表示同情和支持、父母通过沟通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父母为孩子树立三思而后行的榜样、避免否定怀疑或者轻视孩子的情感、通过平等的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量、提前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可以让他们更合作。
第二个重点:情感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归属感和安全感
读者们经常见过控制型父母,控制型父母是要求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不听话就以命令和威胁的方式进行训导孩子,孩子无法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没有给孩子表达情感的机会,孩子经常从心理会感觉到恐惧,在父母那里得不到团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在父母发布命令和威胁的时候甚至会怀疑父母是不是真的爱他们,容易导致孩子到家庭以外的环境去寻求这种团队归属感和安全感,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涉及毒品、早孕和帮派活动,甚至引起我们前面看到的跳桥自杀的结果。
读者们经常见过放任型父母,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以放任不管的形式进行处理,父母认为反正管不住还不如不管,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以为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也会导致孩子到家庭以外的氛围中寻求团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读者们经常见过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的父母,孩子在荡秋千,突然不小心从秋千上掉下来,孩子大声地哭了起来,这种类型的父母一般会说:“没事的,起来就行了。”这时候的孩子其实心理很尴尬、羞耻、内疚,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让自己的感受凌驾于孩子的感受,没有让孩子的情绪发泄出来,孩子得不到同情和安慰,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在孩子将来的人生中也会出现涉及毒品、早孕和帮派活动的可能。
读者们经常见过贿赂型父母,父母可能会说:“宝宝,你考试考第一名我就买一辆自行车给你。”贿赂型父母的孩子做任何事情没有内在动力,只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奖励,随着年龄的增长,奖励的价码会越来越高,达不到孩子的心里价位根本没有兴趣去努力。孩子做任何事情,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找到做这件事情本身的乐趣。因为在孩子的将来的人生中更多的需要自身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靠奖励来维持人生的前进,就丧失了人生的意义,会变得抑郁,没有人生的动力。
读者们经常见过以消极结果惩罚的父母,这类型父母可能会说:“你在六点钟不来吃晚饭,明天就不要玩游戏。” 父母应该利用直接后果来教育孩子,应该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直接结果负责,而不是非要给他“一个教训”。这样会导致孩子将来会撒谎,以逃避家长的惩罚,不能诚实地对待周围的人。
读者们见过的这些常见类型的父母教育方式都会带来孩子消极的教育结果。那看看情感引导能不能解决以上各种类型家长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要情感引导?A、情感引导不但会帮助你的孩子学会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而且有利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熟悉并掌握了丰富的情感表达词汇的孩子,会较少耍脾气或者用行为来发泄情绪;B、情感引导会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将学习到宝贵的社交技能,以及如何去照顾别人的情绪和感受,还会学到如何结交周围的新朋友,并积极和他人愉快地相处;C、情感引导教育出来的孩子面对消极情绪和经历恢复能力很强,让他们懂得忍耐,还能提高他们控制冲动行为的能力;在学校里学习更专心更轻松;D、情感引导教育的孩子沟通能力非常强,成年后更能理解和安慰他人的情感。
第三个重点:避免用控制、轻视和否定、贿赂、消极惩罚来教育孩子,应该用共情、接纳来保持和孩子的亲密亲子关系。
情感引导的第一个前提是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父母和孩子在每一次的沟通和交流中互相之间肯定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加深还是削弱会决定情感引导的有效性。陪孩子一起玩耍打闹会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情感引导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了解孩子所处的发育阶段,作为家长你应该了解孩子的个性和日常的表现,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切实际的家长的期望,两岁以下的孩子主要还是以转移注意力作为最有效的手段。
情感引导的另外几个注意点:父母必须抛开自己的情绪,你不能带着自己的情绪进入情感引导;作为家长必须对孩子要同情,要站在孩子的位置去考虑问题;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言行一致,更具体点就是家长的肢体语言和言语必须保持一致;教会孩子使用“帮助”这个词,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有问题一定要向父母请求帮助;情感引导时尽最大努力做到跟孩子面对面的平视,眼睛处于一个水平线,给予孩子一个平等的感觉;情感引导过程中,父母如果犯错,要及时道歉,有错就改;
情感引导的步骤:
第一步:播下种子,也可以理解为做好铺垫。在任何场景即将要开始前跟孩子沟通好,告知孩子将会发生什么事情?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什么?为了给孩子加深印象,可以提前重复两到三次,确保孩子明确的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和自己要做到什么样。孩子实现明确的知道,他就不茫然,更愿意跟父母合作。在一些场景下,教会孩子一些情感用词的含义,例如:耐心、坚持等等,让孩子亲身感受这些词的存在感受。
第二步:观察和判断:体察和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注意他的需求,满足他的需求后,孩子就会恢复正常。
第三步:聆听:倾听孩子诉说他的感觉,尽可能眼睛在一个水平线上,面对面的注视孩子,不但用心听他说,还要关注他的肢体语言,也可以简单叫先听后说。
第四步:观察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并表示同情。当孩子情绪波动和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应该接受他的感受,帮助孩子认知到自己的感受,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用语言表达出来,家长再示范给孩子该如何去做,同时对孩子的感受予以同情,这样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我们把今天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初为人父母,多花时间陪伴和沟通,建立紧密的亲子关系;了解孩子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个性和日常表现,以便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相对比较实际;当孩子遇到陌生的事情和场景时,事先做好情感铺垫,告知孩子即将要发生的事情,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什么,并加以重复告知,让孩子事先清楚的知道;当事情进入状态时,父母必须观察和判断孩子的情绪和需求,满足孩子的需求;跟孩子眼睛处于同一个水平线,倾听孩子诉说自己的感觉,关注他的肢体语言,先听后说;观察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并对孩子的感受表示同情,同时教会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让孩子获得团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让我们一起用情感引导教育方式培养孩子,最大可能降低孩子自杀的可能性,努力成为孩子最好的玩具,一起来培养出更多的健康、快乐、自信、大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