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

我对30岁最有印象的是韩寒。 他那时候30岁生日,我还在大学。韩寒30岁,从作家到赛车手,一句句金句,一个个段子,一声声轰鸣,拨动少年的心。如果形容我,拥趸,是再恰当不过的词。 我那时候读了几本韩寒的书,中了好大的寒毒,至今毒性犹存。 那时候贴吧还很火,博客里除了股票操盘手,韩寒这儿无人能敌。 那时候学文学的人如我这般,还没彻底觉察到自己知识的浅陋、文笔的干瘪,还愿意写几笔证明自己的专业出身。 博客里一推荐一篇草根头条,激动半天,感觉又离韩老大一步。凯迪论坛里被加精一篇文章,恨不得电脑截图存在硬盘里时时翻看。 后来才知道,在文学专业初期,对写东西葆有浓厚兴趣并靠着似有似无的意念坚持很长一段时间,并非个例。似乎豆瓣几个红人作家还曾现身说法。可惜那时候不知豆瓣精神角落好,只把众声喧哗当做宝。 那时候我就想,韩寒30岁了,我还有十年,可以做很多事。所以,自己还有机会。 那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想多了。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当时是意识不到自己想多了的。所以李商隐曰只是当时已惘然诚不余欺。 比如中学时看奥运会,上场的是二十来岁的小哥哥小姐姐,我就想我还有机会,或许未来某天我也可以有成就。如果上场的是跳水、体操这些过于低龄的项目,我就会这么安慰自己:没关系,这些只是个别项目,那么多的人都是在20岁甚至更大才世界瞩目的。 现在到了30岁,早已经不敢无限期安慰自己能够如何了,只想着自己别如何了。 就连韩寒,我都有些羞于说起,毕竟事实已经证明郭敬明化才是大家都愿意选择的出路。 而我们似乎都选择了这样一条路。我形容工作甚至是生活,就是做好演员角色,假作真时真亦假。左手牛逼,右手傻逼,有时候还需要一些可怜兮兮。
当然,也不会去用“幼稚”“单纯”等词语嘲笑以前的自己,毕竟内心里觉得那时候的自己还可以用“难得”打败前述词语。 不管怎样,要祝自己生日快乐,希望自己的生日愿望能够一一实现,也不枉这而立之年的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