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7年时间,走向武大,武汉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经验贴

哈咯学姐:阁楼电影、戏剧全程班学员,报考武汉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已拟录取。
“梦想不大,但只有八一路299号能装得下”,这是我高考的时候写在课桌上的话。为了走向武大,我花了三年又四年的时间。
一、基本情况
我报考的是武汉大学戏剧与影视学戏剧戏曲学方向,一战上岸。本科就读于一所双非一本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考的时候只学了播音,相当于是三跨考生。
我一直非常向往无功利心的学习,所以有的时候就在想,幸好学的是播音,要不然我又怎么会爱上戏剧和电影呢。
在考研初期,我先选择的方向是电影学,恰巧因为武大戏剧与电影并重,戏剧就成了备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以前从未了解过戏剧,也从未进入过剧场,也正是这份机缘,让我对这个“新鲜事物”产生了极强的兴趣。
我决定选择戏剧戏曲方向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刚开始是在我读了武大教授写的一本书,读完之后我在书的最后一页写下了“人通常都有畏难情绪,总觉得别人说难就是真的难,加之自己从未了解过就会觉得难上加难。但戏剧,只要你开始了,就一定会爱上她!”
也是在这个时候,想学戏剧的种子在我的心中生了根。七月的时候,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我几度想放弃考研,直到八月底的一天,我再次翻开了那本书,慢慢地回归了平静,甚至常常会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我也发现自己在戏剧中找到了自我、审视了自我,感觉自己得到了救赎,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于是我重振旗鼓,从8月31日正式开始了我的考研之路。
二、专业课
虽然我的总分排名不是很靠前(当然是公共课拖了我的后腿呜呜呜),但因为今年学院公布了具体的分数,我算了一下自己的专业课排名第二,因此我觉得自己在专业课上可以提供一些小小的经验!
首先我简单的写写时间规划:
我将时间段分成了暑假前、暑假、9-11月、12月四个板块(因为我暑假没有学习,所以表格中的暑假计划是我个人认为需要完成的任务。)

接下来将针对时间规划中的任务具体展开~
(一)阅读参考书目
因为武大没有给出具体的参考书目,这些都是我综合学长学姐以及阁楼的推荐在备考中阅读过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641戏剧影视理论
必读:
1、电影:
(1)《电影理论基础》陈晓云、《经典电影理论导论》安德鲁【二选一】
(2)《电影现象学引论》王文斌【重中之重,这本书我至少看了4遍】
(3)《影视美学》彭吉象【只看上编】
2、戏剧:
(1)《论戏剧性》谭霈生
(2)《戏剧本体论》谭霈生
(3)《戏剧编剧》彭万荣
(4)《西方戏剧理论史(上)》周宁
补充阅读:
(1)《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三联书店
(2)《世界电影理论思潮》游飞、蔡卫
(3)《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伊芙特·皮洛
(4)《戏剧艺术十五讲》董健
(5)《西方戏剧理论史(下)》周宁
(6)《戏剧理论史稿》(《世界戏剧学》)余秋雨
(7)《戏剧艺术通论》周安华、《戏剧艺术概论》周安华【二选一】
853戏剧影视专题
必读:
1、电影:
(1)《外国电影史》《中国电影史》(北电小灰皮)
(2)《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周星等
(3)《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王宜文
(4)《东亚电影导论》黄献文【重要!】
2、戏剧:
(1)《中国戏曲史》郑传寅
(2)《欧洲戏剧史》郑传寅
(3)《现代戏剧理论与实践》斯泰恩【作为《欧洲戏剧史》的补充,641也需要用到】
(4)《中国话剧艺术通史1、2》田本相【作为《中国戏曲史》的补充,这部分主要是话剧】
补充阅读:
(1)《易卜生戏剧诗学研究》汪余礼【武大老师所著,如有时间建议阅读!】
(2)《中国当代文学概论》於可训【只用看话剧部分】
(3)《中国话剧艺术通史3》田本相
(4)《中国百年话剧史稿》(当代卷)黄会林
(5)《世界电影史》大卫·波德维尔【如有时间可以阅读】
(二)课程部分
阁楼的课程我从头到尾地跟下来了,我觉得自己也比较有发言权:
1、前期对于武大比较需要的核心课程(比如:中外电影史、电影理论、中国戏曲史、西方戏剧史、中国现当代话剧、戏剧概论部分),都严格按照阁楼的要求:课前预习、课上记笔记、课后复盘;像热点(因为学硕这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少)、c刊精读、拉片课,我都会选择碎片时间观看,既不浪费课程,也能丰富自己的知识!
2、后期的逆袭班所起到的作用在于框架的完整构建以及所有知识的串联,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基础,因此这个梳理过程能帮助自己查漏补缺。我记得当时课后出的模拟练习题,有很多都在我的知识体系之外,也正是因此,我才开始广泛地阅读论文来拓充自己的知识面,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的答题思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初次遇见知识体系外的题目,后来这个例子被我多次用在了答题案例里
(3)再到最后的押题班,除了题目本身的质量很高,还有学姐的讲解真的非常好,以点带面,在给出知识点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答题面,不断地拓展视野,也启发了我的思维(在这里非常感谢我的茶冻学姐!!!!!)

(4)除此之外,我还偷偷听了专硕的课,“好的机构没有围墙”这句话用在这里非常合适,因为武大学硕和专硕的考察面非常接近,有的时候通过专硕同学的习题以及专硕学姐的讲解,可以打破自己的固有思维,获得新的思路!并且因为武大、南大、厦大都会考察电影与戏剧的知识,因此,我也成为了南大与厦大院校课的常客,因为学校考察点的不同,我在南大的课程中更多的是拓展知识的宽度,而厦大因为不考名词解释,所以对于知识点的剖析角度更广。(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课程学习,既然花了钱,就一定要让它用到实处!)
(三)笔记
笔记这部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阁楼的笔记已经非常全面了,尤其是戏剧板块,无论是戏曲史、戏剧史、话剧史还是戏剧理论,都可以直接拿来背诵,甚至今年专硕考的很偏的杨绛,在阁楼的中国现当代话剧史资料上都有所涉及!
我个人认为,如果说自己整理一套完整的笔记,又费时又费力,何不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给自己留下更多的背书时间呢!但这也不代表不需要整理笔记,我个人是在阁楼的笔记基础上自己整理了两份答题背诵笔记,一份是名词解释,另一份是简答论述。笔记的内容是基于武大的真题以及阁楼的练习整合而成的,涉及面并不是很全,是在基础笔记上的补充与提升,并且我采用的是答题的格式,也便于自己进行背诵。这样就是用阁楼的笔记打下基础知识,再用自己的笔记巩固答题。
下面的图片就是我笔记的具体内容,如果大家觉得做笔记迷茫,可以参考这种方式(当然可以有别的笔记样式,我这里只是“抛砖引玉”)


名词解释的目录和具体内容参考



简答和论述的部分目录和具体内容参考
(四)背书
背书我个人认为是越早开始越好,最后只有背的书和做的题才是自己的!因为我七八月没有学习,所以背书开始的比较晚,因而在后期特别吃力,加上做题的压力,经常边背边哭,总觉得自己背不完,并且在后悔为什么不早点开始。当时还想如果二战,一定早点背书!
当然,背书也不是指的死记硬背,首先得有一个框架,按照框架逻辑填充背诵;其次针对学校考点有侧重地重点背书,比如相关知识点论文、导师论文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还有武大比较注重电影现象学、东亚电影、东欧电影、经典戏剧戏曲等等,在这些部分就需要多下功夫;最后,要把它们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答题逻辑。
(五)习题训练
我个人认为,习题训练需要以十一月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1、十一月前,需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尽量将答案写得完整、尽善尽美,即使多花一些时间也无所谓,一定要查漏补缺,可以适当开卷。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加快自己的写字速度,按题目计时,但这个时候,一定是要以自己的答案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前提。
2、十一月后,需要用整块的时间进行答题,最好和考试时间同步(可以选择周日8:30-11:30;14:00-17:00)。在规定的时间内,也需要计算出自己在每一个小题花了多长时间。同时需要闭卷完成,找出自己真正欠缺的地方,再进行有侧重的复习和背诵。刚开始肯定没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写完,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可以控制好时间和答题的字数。
补充:建议答题时间与字数
(字数的浮动除了和内容本身有关还有字距与行距有关,我自己写的答案大概也是在这个范围里)
名词解释:4-7min/题,200-300字(半面答题纸)
简答题:15-20min/题,650-800字(一面答题纸)
论述题:30-35min/题,1200-1700字(两面答题纸)
个人认为这样排版清晰整洁,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到每一页答题纸。如果是报了阁楼的答题班,题目也由阁楼提供,直系学姐会进行批改,就按照阁楼的流程与时间规划来就好!

备考下来,所有练习的答题纸

学姐批改非常非常认真!也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帮助!感谢茶冻学姐!
既然提到了茶冻学姐,我就必须要感谢一下她呜呜呜!阁楼的“核心课+院校课”的模式,在学基础课程的同时也融合了院校特色,也让我认识了全世界最好的茶冻学姐!
在刚开始认识她的时候,她就给我做好了学习规划:

后来,又给我补充了个人规划,时刻关心我的学习进度!(那个时候我们还很生疏哈哈哈哈哈哈!她还在叫我“同学”~

在我面临选择戏剧还是电影的时候、面临保研还是考试的时候,她又给了我非常详尽的帮助和建议,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在做题初期,我完全不知道答题逻辑,只知道把笔记往上搬,15分的题拿不到几分……学姐又给我传授答题经验!

后来学姐提出我的书写有些潦草,建议我把字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我按照她的要求练字,没想到最后真的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总之!感谢阁楼!感谢茶冻学姐呜呜呜呜!

三、公共课
(一)英语
我的英语成绩平平,低分通过四六级,可能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发言权。只有几点小小的建议。
1、单词一定要贯穿始终,能背多少遍就背多少遍!
这里的遍数多指的不是盲目的背诵,而是需要有所侧重:
前期可以花1-2个小时左右背考研大纲单词,不需要拼写背,只需要到看见这个单词就知道意思的程度既可。到九月可以花碎片化的时间(比如吃饭、走路的时间)记单词,除了大纲词汇,一定要开始记阅读中出现的陌生词、没有把握的词,推荐app:墨墨!!墨墨可以选择背诵的单词,我每次会将阅读中反复记不住的词写在一个本本上,然后在背诵前把它们添加到墨墨中,这样不仅可以电子化背诵,还可以反复记忆。
2、作文一定要早开始!
我没有复查我的成绩,但我室友复查了,我们背的都是monkey老师的模版,她的主观题24.25(翻译+大小作文),我估计和她的分数大差不离。我这次的翻译写得还不错,和网上给出的答案大差不离,姑且就算拿了6分,阅读约莫在34-38之间,这样算下来大小作文最多15分,其实是非常低的了。所以大家作文尽量早开始,模版也要精心挑选,千万不要“浪费”这里的分数!
3、阅读一定要精读,刷的真题多不见得是好事,有效做题才是关键!
我的英语一直不太好,但到最后几次模拟,阅读都只错了0-3个,差不多定型了,我不说所有的阅读,至少是从15-21年的阅读中的所有单词和长难句全部弄明白了,因此阅读写下来就很得心应手。真题我也只反复刷了两遍15-21年的,我个人认为有效刷题远比次数多更有用。
(二)政治
政治我认为是一门“低投入高收益”的科目,这里的“高收益”仅仅指的60-70分,如果要想得高分,还是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
这里以我室友和我作对比,我前面也说过七八月并没有学习,因此1000题也没有刷很多次,而我室友不仅纸质版的1000题做了两遍,在肖八出来前,一直反反复复在用小程序刷。后来肖八肖四的平均分都有44,最后考试据她所说只错了一题多选,总分83。而我因为基础不够牢固,肖四肖八的分数非常低……


前一张是一刷的记录,前面是单选后面是多选,可以看到慢慢有所进步

反复用小程序刷题的成绩
我个人觉得刷题小程序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将每一个选项全部弄清楚了,对我的基础知识也是一个补充,所以最后的选择题有34分,我觉得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进步。
四、复试
复试这部分我除了阁楼的复试班,还进行了很多次其他的练习。
在阁楼的复试班里也认识了一些好朋友!我们从2月28日一直练习到每个人考试的前一天,通过每天的模拟查漏补缺,无论是英语自我介绍还是中文自我介绍都熟练到了脱口而出的程度。专业课问答也不断开辟新的视野,每个人不同的看法总结出来就变成了一个完整且全面的答案。
我复试的前一天在朋友们面前进行了一次非常正式的模拟,结果正巧第二天考试的内容就是大家前一天晚上出的题,并且还给我提供了新的视野!所以我个人觉得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后我们四个分别上岸了上海戏剧学院、南京大学、厦门大学还有武汉大学!
说回到武大的复试,去年是线下复试,10进7;今年是线上复试,和2020年一样都是8进7。因此,初试的分数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初试分数不高,就一定要在复试备考期间不断地练习、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形成自己的答题逻辑,做到有条不紊、“临危不乱”!
五、写在最后
(一)先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备考过程中公共课与专业课的占比,我是从10月才开始用forest的,因此就只有后三个月的记录,大家也可以进行参考!

(二)千万不要以为看完网课就觉得自己学到了知识,课后一定要复习、复盘、背诵!只有背的书和做的题才是自己的!一定早背书早背书早背书!
(三)还有!一定要选一个自己热爱的学校、热爱的专业(比如电影、电视、戏剧,可以依照自己喜欢的方向看学校的考试内容),一想起来就可以让自己热血沸腾的那种,这份热爱可以带你走过太多至暗的时刻!
(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要熬夜!科学备考!
(五)考研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太多不确信的时刻,会有太多犹豫的时刻,但一定不要放弃!因为每个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可以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比如“我是天选之子”之类的(哈哈哈哈哈有点中二了!无论如何一定要给自己信心!)
最后!
我们需要意识到以自由意志掌控人生,就会拥有着无限的可能,只因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不管是在青春的边缘挣扎、在自由的尽头凝望、还是在荒芜的草原上流浪,都得去寻找理想,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莫将理想束之高阁!”


这是我高中的时候贴在墙上的梦想,现在我终于实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