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的星空、人间的道德律及老母鸡之关系
09年秋天,我站在窗前,正凝视一棵歪脖子树,它亦以一种俯视的姿态凝视我。
接到偶像电话:一起读读书?
说实话,那会我对读书没丁点儿兴趣。
当时想得最多的,是搞事,搞钱,和资本家实现双赢。
转念想,万一书中有黄金屋颜如玉有小龙虾大奔驰呢。
便说,试试?
偶像说,找了个领读人,叫王曦。她讲领读人的经历。
大约是,此人善读书,会读书,以书为友,与书作邻。红尘来去,潇潇洒洒。
便半推半就地参加了读书会。
第一次活动在偶像家,五个人,不觉已经天黑。
大望路的街灯亮起,通惠河里波光鳞鳞,吃着偶像家热气腾腾的大包子,喝着香气氤氲的普洱茶,生活展现出它和蔼亲切的一面。
第一本读的就是《论语》。
之后是《道德经》《庄子》《史记》,甚至古诗十九首。
打死也想不到,一读就是十三年。
至少从目前看,读书会还没有解散的迹象。

一
从未想过,读书可以与欢乐挂钩。
我们去紫竹园的湖中游船读,去植物园的曹雪芹故居读,去朝阳公园的草地上读,去大望京的咖啡馆里读,去牡丹园的彼岸书店读,去怀柔的甘涧峪村读。也抽空去外地,济南的百花洲、嘉遇观,曲阜三孔的夫子墓,韩城司马迁碑,夏县司马光家都留下过这群人的脚印。
后来方才明白,此前对读书失去兴致,主要是没找到乐趣,以读书为苦,皱眉低头,脖酸颈痛,到头来还一无所获。
读书一旦和游玩、美食结合,便多诸般可能。
读书之时,想及后面还有红烧肘子、干锅肥肠、大盘鸡将要登场,便觉那文字个个都支棱起来,慈眉善目地和我招呼;想及后面还有美景过眼,山水花草相迎,又觉得那一个个句子都生动俊俏起来,争相围绕左右,翩翩起舞。
这是个不正经的读书会,可以发呆走神,可以随便插话,可以不守时间,可以不请自来,也可以经常缺席,总之,每人都有最大的自由度,所以不觉束缚。
自成立始,我们甚至懒得给它起个正式名字,也未正式发展成员,全是朋友和朋友的朋友,来了觉得不错,留下,若是脾性不投,再见。
在我印象中,前前后后参加的,一百人应该有——人生可不就是个来来去去失而复得得又复失的过程?但总有一个地方,一个组织是你乐意的所在。
有了这个所在,心里就有些底,不慌张。
称呼方便,我们先叫领读人王老师,后来叫王老,或曦老,喝多了便直呼其名,称兄道弟。
王老读书时循循善诱,点菜却雷厉风行,像是纵横疆场多年,一通指点,那个这个,两分钟便点满满一桌,横菜硬菜为主,下酒菜为辅,几乎道道美味——我因此常怀疑,读书之道和美食之理,其实是一回事。融汇贯通,一通百通。
混一起久了,自觉会产生一些共同的东西,这个东西玄妙不可言,它可以是价值观,可以是生活态度,也可以是对某些具体问题的看法。
曾国藩考中进士后,忆及家乡求学岁月,以无知交为恨,概因为无人砥砺,帮助自己提升。
读书并不只是读书,它还是寻找朋友的方法,自我提升的途径。
如此,读书才是天底下第一等快活事。

二
我们五年里读了三遍《论语》。一字一字读。
王老说,不放过一个字——有时觉得那些字可怜,总在接受审视。
读通文本是基础,此后才是“孔夫子到底想要表达个甚”。
我们准备若干个版本,团团围坐,每人读自己手中本子,是为“对读”。对名家名解,先前总有一种莫名崇拜,不敢怀疑。
王老说,凭什么?
对于逻辑上不通,解释上别扭的本子,不妨大胆怀疑。
老实说,这个说法对我的启发,远远大于学习本身——从本质上来讲,权威就是用来打破的,如果权威一直是权威,杵在那儿被当成标准答案,当成公式定理,当成神,这个社会难有进步。
王老说,搞学问,要“于不疑处有疑,于有疑处穷诘”。大家都觉得没问题的地方,往往存在问题,要有疑,可能会有新获;你觉得有问题的地方,一定要穷追猛打,追到天涯海角亦在所不惜。
王老善总结,他一直强调,论语并不复杂,夫子反复在说的,念叨的,不过几个原则,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别整天瞎逼逼,要率先垂范,要行在先言在后!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为例,把这句解释为夫子的愚民思想,便是没有真正了解孔门思想的精义。前句是要给民众做榜样,后句是不要瞎逼逼,光说不练假把式。
又如夫子另一原则,“干就对了!”夫子不喜欢话多的人,话多即佞,就是只说不干,胡诌八扯,扯到自己蛋疼,于人于己无益,不如直接开干,上来就干,just do it!
【你看夫子学生,子路还是子贡,颜回还是仲弓,个个都是行动派,个个都有执行力。这与夫子所秉持的原则密不可分。他一直强调干的重要性,学生自然重视。孔门弟子,倒有口才出众的,如宰我,但他依然不敢恃嘴行凶。】
这一类精彩见解,王老课中比比皆是。
王老将三十年所读/十三年所讲整理成书,于本月出版,是为《论语绎读》,只须看看这书序《我花开》,及“论语读法”那篇,自有醍醐灌顶之感。

王老领我们读论语之法,曰“体贴”,曰“close reading”,他定义之体贴,是一套完整的阅读法,有许多细小分枝,我说我以为最重要的——就是回到历史现场,体贴夫子说话的场景或因由,回味、感受、把握其语旨——是为同情之了解。而非以今人思维模式替代古人思维模式,以今人价值观替代古人价值观——以我个人体会,这点特别重要,一旦以今为是,就会走上岔道。
不要动不动跟孔子讲推理,跟孔子讲科学。不要拿2000年后的东西去框定古圣先贤——否则就可能是强词夺理,是今非古。
三
钱钟书有名言,吃鸡蛋,何必看下蛋母鸡?
我对此不以为然,那母鸡若是肥美,那蛋自然让人觉得营养丰盛。
现代人为保证品质,还会溯源一番,以确认这蛋是健康母鸡所下。
说点王老的故事。

八十年代就读于北大哲学系,学的是西哲。
这个背景很重要,这是他能够东西互参的保证。
康德的道德律令和头顶的星空,在夫子这里能找到对应。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在夫子这里也能寻得回响。
大学毕业后,到国家图书馆,为馆长任继愈先生担任学术秘书。
这段经历于他亦重要,是他真正学术训练的开始。
后来的故事太过精彩,需另写一篇,只说大概。
下海经商,做出版生意,担任过风入松总经理,及各种书店总经理。
在小寨附近开过汉唐书店,那会我在西安读书。
汉唐是我经常闲逛之地。
互联网风卷云涌时投身电商,与庆子合作,开国内第一家网上书店。
做到纽交所上市。
是中国出版行业的重要幕后推手。
他与书的故事,可以写一本厚书。
往事皆如云烟,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开启了全新旅程:先前卖书,现在写书。
继续与书的传奇。重新定义《论语》。
《论语绎读》出版后,身边朋友激动不已。
其中一位告诉我:此书可管五十年!
这才是第一部,且拭目以待。
-
shanty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23 19: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