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科普】一文教你看懂这些景德镇瓷器的款识
古瓷的款识是指刻、划、印、写在器物身上一些特定在印记,所以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景德镇瓷器上的这些款识,帮你在古瓷的鉴别上能更上一层楼。

在明代之前的景德镇瓷器基本上是没有款识的,到了明朝永乐之后,官窑瓷器上面就开始写上本朝的年号款,干支款以及图记款等等。
明清官窑瓷器中最主流的款识就是帝王年号款,它于明永乐年间出现,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就出土过标有“永乐元年”的楷书款陶瓷残件。

宣德时期开始盛行署款,且落款无固定位置,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多为青花楷书款,又以“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为多;单色釉瓷器上和永乐一样,多用印款或刻款,也有书青花款;还有写“大德吉祥场”和“坛”字的器物,也是官款。

之后就是康熙款识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或三行楷款,“康熙御制”四字双行,“大清年制”,”康熙年制“四字双行。

乾隆款识楷篆兼用,以篆为主,但红彩、金彩、刻款等样式与以往历朝相比,比例大大增加,其中尤以红彩落款最为突出,所占比例不小,这与乾隆朝粉彩器占据主流有密切关系。

到民国时期堂名款曾盛极一时,陶瓷的人名款相对以前变化极大,不仅书写人名,还添加了籍贯、别号等信息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