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2
1. 大方向虽在一个时期中是不变更的,然而大方向内的小方向则是随时变更的,一个方向受了限制,就得转到另一个方向去。一个时期之内大方向也受了限制,就连这种大方向也得变更了。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引自第229页)
2. 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
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路程,不过有些人故意歪曲地说些反对的话罢了。
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里手,湖南方言,内行的意思),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1937年7月,引自第287页)
个人理解:只有去现场巡视,才能发现问题;只有深入进去,才能发现问题实质和解决办法。坐在办公室内,不可能发现问题,更不会解决问题。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吃一吃。
3. 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答复问题、解决纠纷、处理工作、指挥战争)。
这样的做法,没有不出乱子的。
(《矛盾论》,1937年8月,引自第313页)
个人理解:有的人既看不到矛盾的表象,看不出矛盾的实质,更没有解决矛盾的手段,以为风平浪静,结果……
4. 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拿列宁的话来说,叫做“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
(《矛盾论》,1937年8月,引自第333页)
5.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矛盾论》,1937年8月,引自第3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