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量差别
有问三量差别。
答: 从现量断疑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问题,遇到时还要想一想才能得出正确结论,那就是比量;如果不用想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那才是现量;如果仔细考虑还不一定得出正确结论那就是正教量。三量是对真相认知证据力度的差别,只有双方都仅具备正教量层次的认知,才会产生争论。用一个不太恰当的譬喻来说:一个神智清醒的成年人不会跟另一个人抢一堆大便来吃,最多只会稍微劝一下他:这个不好吃,吃了会得病。劝不了的话,就随他去吃了。反正等到吃坏了肚子,他自然就会明白。只要意识还在不停介入,就说明疑惑还没断,认知还有可能发生变化,一旦得到更多的反面证据,就会否定原来的正确认知,这个就是所谓的退转。为什么可以不用意识再介入,因为已经进行了无数次思考,穷尽了一切可能,却总是得出同一个结论,意识对此已经没有再思考的兴趣和动力。
反过来,如果认定理所当然的是一个违背客观真相的非量时,就会断善根。断善根的人最终善根还会接续,因为只要违背真相,他就会不断遭受苦难,而苦难总会让人反思,当受够了苦难,意识重新审视并且推翻之前认定的非量时,善根就接续了。
有问:想都不想算不算是洗脑了?
答:洗脑是基于迷信说教和反复灌输,现量是基于如实观察和理性思维。
又问:现量是思维出来的还是体验出来的?
答:是在现前观察基础上的缜密的逻辑思维,因为人有避苦趋乐的本能,无法欺骗自己。
有问:为什么逻辑思维就一定正确的?
答:现前观察也好,逻辑思维也好,都只是方法,结果正确与否,还要进一步与客观现象比对,相符的才算正确。现前观察的证据不充分时,就会出现无法得出结论或者过度推演导致结论错误的情况。逻辑思维只是对现前观察结果的分类、计量和分析、汇总,而非凭空臆造。迷信是指在有条件验证的情况下,不去亲自验证,而选择盲目相信。
来自 豆瓣App
-
福慈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21 12: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