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教你如何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合适的艺术留学机构

差不多4年以前写过一篇,现在过去4年了,整个艺术留学市场愈发成熟和完善,作品集机构也相比4年前多了不少,但是经历了这次疫情,又爆发出很多不确定因素,艺术留学市场势必会经历新一轮的变革转型,那么在目前这样动荡复杂的大环境下,新一轮的作品集机构挑选方案又是什么呢?机构越来越多了,在了解渠道有限的情况下,我应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机构呢?作为一个艺术留学从业8年的老家伙,我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思路和建议,不一定都适用,但是也可以给大家作参考排雷。
首先我想阐述的一个观点是,艺术留学机构不等于作品集机构,艺术留学属于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区间,作品集培训仅仅是服务的一个环节,艺术留学机构应该是服务于学生整个艺术留学进程的。举个例子,除了作品集,还有排版、选校、申请材料准备、申请等等环节。所以我们在市场上遇到的大多数机构应该是叫艺术留学机构,只有少数比如很小的工作室,单个作品集老师开的,或者极为单一的科系,才能算作是作品集机构。那么明确了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其实可以做第一步的筛选,其实就是对我们自身实际需求的筛选。我作为一名准艺术留学生,我找机构是为了什么?
1、 我自己已经有相对比较成熟的作品了,需要找个专业对口的老师指导我改一改。
如果是这种情况,建议重心放在寻找合适的作品集导师上面,因为这个时候你的诉求主要是在作品集的修改和提升上面。
2、 我目前还是对于作品集以及升学流程不了解的,需要系统的了解并学习,那么重心就放在找一家整体靠谱的艺术留学机构。

明确了自身需求后,接下来就是轮到机构的选择环节了,也可能是大家最头疼的环节。机构那么多,到底如何选择。之前在上一篇我总结了一些方法,今天我会在上一篇的基础上,根据当下艺术留学机构现状,和大家分享一些更行之有效的辨别手段。

01 机构不要看太多
可能会有很多同学们会有疑问,机构难道不是看的越多越好吗?看的越多才会了解的越多啊?其实不然,真正去货比十家的同学们肯定深有感触,看的越多,越懵。有很多的同学在找机构之前不去做市场调研,直接上百度搜作品集机构,然后在完全不了解各家机构特点的情况下盲目的去看机构。市面上现在机构很多,特别是一线或者准一线城市,少则十多家,多则几十家,先暂且不说一家一家去看要花掉多少时间成本,因为每一家的特点、说法都不一致,甚至还会出现机构直接互黑的情况,到要选择定下一家机构的时候,往往已经把很多关键信息混淆取舍了,到最后可能就真的变成凭主观感觉去选择,然后真正进入学习了又后悔了,觉得被机构给坑了。而且机构一下子看的多了,不排除某些无良机构会把学生的信息泄露出去,不知道对比过机构的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候会接到一些陌生机构的电话,但是这些机构我压根没有去了解过。我个人觉得看机构最好是3-5家足矣,一般来说在做好前期调研和需求的情况下,找3家左右的机构,其中一两家可以是大型连锁的,剩下的找那种小而精的工作室,这样也有个横向对比,看看什么样的会更合适自己。如果这3-5家看下来都不满意的话,我才会再继续找个两三家去看看。这样的好处一是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因为现在很多机构都是开在市中心为主,距离高校有一定的距离,来去的通勤需要花掉不少的时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了解每家机构的特点特色,如果你货比十家,像赶场子这样,那很有可能就会错失掉最适合你的那一家。
02 注意一下联系人
每家机构都会有一个直接和你对接的人员,一般来说成规模的机构和你对接的基本都是销售人员(有个美化后的别称叫:艺术留学规划师);如果小工作室的话一般来说是直接授课老师和你对接;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你真的非常幸运,可能会是机构的创始人或者合伙人和你直接沟通(这样的情况一般常见于小公司,而且很有可能是发生在口碑推荐的情况下)。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三类角色分别代表的立场:
销售顾问:签约拿提成,完成每个月销售指标,有时候为了引导签约会做一些过度承诺,不涉及教学端
授课老师:很有可能是未来的作品集导师,不涉及销售指标,主要负责作品集教学端工作,不涉及后期申请升学等工作
创始人及合伙人:代表公司立场,一般不会承诺能力范围之外的服务内容,工作涉及教学以及升学端,主要工作是统筹安排及协调
所以我们在对接这些联系人的时候,除了关注对接人的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留一个心眼,比如大多数时间对接了销售顾问,可能和你聊的很好,但是毕竟作为销售的立场是签约导向,而且不能涉及到后期教学,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再额外和未来给你上课的作品集老师再聊一次,确认以后教学端的工作规划和安排,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最好可以见见机构的创始人或者合伙人,聊一聊机构层面的事情(一般来说机构越大,越没有见到合伙人的机会)。同时也要注意机构销售人员是否过度承诺,可以对照一下销售人员口述的内容是否与合同里面规定的条款和服务一致。说白了,就怕销售前期承诺的很好,签约之后就对你不理不睬,把这个过度承诺的锅甩给公司去接盘。

03 多问细节
细节可以分很多种,但几个核心的细节一定要注意。第一就是导师相关的问题一定要问的细,基本上几个问题必问:
- 导师的背景履历以及毕业时间
- 导师的作品集代课时长
- 展示的案例是否为导师本人辅导,是否能详细说出学生的培训辅导细节
- 导师目前手上带了几个学生,分别有多少当季申请和跨季申请学生
- 导师平时可以安排课程的时间段有哪些
基本上这几个问题问完之后,导师靠不靠谱适不适合你心里应该有数了。第二个就是关于机构情况的细节,基本注意问以下几个问题:
- 机构成立时长(成立背后的品牌故事)
- 机构规模和教学特色
- 机构每年的招生人数和录取情况(相关专业)
- 本土学生的录取真实情况
- 机构的教学大纲和服务手册能否展示

04 不要盲目试听
不要以为试听课就一定能听出来个所以然来,也千万不要以试听课的好坏来决定机构的好坏,不要盲目无脑的去上试听课。首先我觉得不是所有学生都有必要上试听课,试听课本质上和导师辅助咨询不同,试听课带有一定的专业导向性,如果你是零基础或者转专业的学生,很有可能会听“懵逼”,而且试听课的时间也比较短,想要很系统全面的了解这个授课导师是比较难的,这种情况还不如多和授课老师聊一些非强专业导向的话题,比如如何引导学生开题、调研怎么做、作品集时间怎么规划等等。如果你是一个自认为专业度还不错的学生,那么最好是在试听课之前充分准备一下想要问导师的问题,针对性的根据自身情况去提问,考察一下各家老师的回答是怎么样的,千万不要只是凭感觉去判断老师的好坏,有时候我们的感觉并不一定正确的。还有就是现在市面上有一类老师,背景和教学能力比较一般,但是很能聊,很善于营销,和这些老师聊天你会觉得很投机,除了专业还能和你聊衣食住行,但是真正等到给你上课了,你会发现其实这个老师啥也不会;相反,有些老师就是授课型的老师,可能不太善于营销自己,让人感觉不是那么亲切,但其实教出来的作品质量很好。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自己有个判断,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我觉得决定一个作品集老师好坏的最重要标志肯定是带出学生作品的质量以及导师对于专业层面的理解,而不是其他营销层面的事情。

05 了解机构的发展故事
就像人一样,每家机构都会有故事,每个故事也都会有情节。了解一家机构不仅仅只是看看相关的专业老师,更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这家公司。比如创始人的故事、办学理念宗旨,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否有清晰的规划等。因为现在市面上的机构很多,每家机构的办学理念和特色都不同,有些机构走规模走资本上市路线,有些机构走工作室专精路线,有些机构主要做英美方向,有些机构主要做小语种国家作品集方向。这些最好都可以事先调研清楚,再结合自身情况去有针对性的对接合适的机构。有些创业型的机构,虽然规模不大,而且可能创办没有多少年,但是其创始团队在创办公司之前就已经在这个行业深耕多年了,相信这样的团队肯定更注重口碑和服务;相反,一些老牌大机构规模很大,开设很早,但是因为走了资本路线,更注重业务板块的拓展而忽视了服务品质,这样的机构很可能人员变动是非常频繁的,也不会非常看重口碑。作品集和传统学科培训不一样,讲究的是对于个体的充分挖掘培养,每个学生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一家机构的服务态度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申请结果。

06 看看服务质量
上文既然提到了服务质量,那我们就来详细聊一下如何考察一家机构的服务质量好坏,我总结了几个方面:
- 师资/学员配比
顾名思义,一个老师同时带几个学生?理论上来说全职老师5-10个,兼职老师1-3个最合适,学生太多了平均分配给每个学生的时间有限,学生太少了老师就不能与时俱进,保持一个高度的进取心。
- 服务人员/学员配比
除了老师之外,还应该关注一下机构是否配备了其他服务人员,因为毕竟升学是个大事,光靠作品集老师一个人很难兼顾到方方面面,所以这个时候更需要保驾护航的团队。团队成员可以包括:顾问老师,作品集老师,助教,文案老师,排版老师等等。分工合作,效率才会最高,职责明确,才不会花无用功。
- 是否有课程大纲
这个不用多说了,做教学的老师都清楚,上课不可能凭感觉去上,艺术设计都是有一定逻辑性的学科,那么针对课程机构是否有细分专业的基础课大纲?老师上课的时候是干讲还是有相关教案或者PPT展示?
- 课程的记录与反馈
一家做教学为主的机构,肯定是有课前课后的反馈记录表,而且会定期做课程进度和学生状态的反馈。一方面作为课程阶段性完成的记录,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家长了解到学生在机构上课的情况,毕竟交了钱的,总要时刻知道学了点啥吧?
- 排版、面试等其他服务
作品集做完要排版,排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集呈现的效果;学校发面试了,如果面试表现不好,那么作品集再优秀也会被拒之门外;其他的还有比如像美国学校要求的独立命题、英国学校要求的video journey和motivation/StudyProposal等等,都是申请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问一问机构人员是否对这些了解,机构是否包含这些服务内容。虽然是细枝末节,但是环环相扣,不能马虎。相比什么比较噱头的海外导师线上分享,什么什么大师课,什么什么前招生官,我上面提到的这些来的靠谱实在多了。
- 文书的专业度
别说文书不重要,文书其实很重要,我们总不能寄希望于作品集老师分出精力来给你写文书递交申请吧?又有多少学生可以做到完全文书部分DIY?如果说作品集决定申请学校的高度的话,文书就是你申请的下限。如果对于机构拿捏不定的话,不妨可以和机构的文书老师也聊一聊,看看专业度如何,看看之前给学生写的文书质量如何。当然了,有些机构的文书老师很有可能不在本地,那么只能线上做沟通了,线上沟通的效果,可想而知了,所以三思。
- 审核体系
作品集不是做完即可,如何保证作品集一定符合学校风格喜好要求?审核是必须的,关注教学质量的机构,肯定有相对比较完善的审核体系,同学们在了解机构的时候,不妨让机构出具一些之前的审核项目记录,看看项目具体的审核评估标准如何。

07 没有最好的机构,只有最适合的机构
存在即合理,机构不会有明显的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所以在对比机构的时候,首先排除那些疯狂黑其他机构的机构,因为真正有素质和品质的机构,是不需要通过贬低对手来抬高自己的,真正有素质和品质的机构,肯定拿专业度和服务态度说话。有些学生看重外部教学环境,那么就选择那种门面装修的比较漂亮的机构,无可厚非;有些学生注重服务体验,那么就会选择那些比较注重服务质量的机构;另一些学生比较相信口碑推荐,那么可能更倾向于去有学长学姐或者老师推荐的机构。机构千千万,总有一款最适合你,即使到最后因为某些客观原因没有选择一家机构,也记住至少他们花了时间耐心和你聊天,帮你分析专业和规划,也应该心存感激。
若这篇文章给你在选择艺术留学机构的路上带来了一点帮助!请点赞分享+关注 康桑密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