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上海大学电影学保姆级经验贴

YOUTH学姐:阁楼学员,报考上海大学电影学,已拟录取。
“不成功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还说明问题,困难是我们积极改变现状的良机,希望可以用我两年的奋斗经历,让23的考研er们少走一点点弯路,迎接你们的考研之旅~”
我不止一次地告诉别人:如果我这辈子只干成一件事,那这件事一定是考上名校研究生。
听起来有点固执,但是我考上研的愿望真的无比无比强烈,而且不只是研究生,我一定要是名校的研究生。
备考两年,我时常会想,什么时候才可以熬过去,但是现在我终于可以从容地讲出来了。我始终相信宇宙是守恒的,人不会一直走运也不会一直倒霉。2020年是我水逆的一年,保研失败,一战失败,而且在我生日那天,我纠结再三,还是拒绝了调剂学校的复试邀请,选择二战。而今年,同样是生日这天,我收到了一志愿的录取通知。
每一个能考上研的人,他们的付出一定比你想象的多得多,关于考研我实在有很多话想说。其实复试结束的晚上,我就开始在备忘录写我这两年的心路历程,但那个实在太长太啰嗦,这个经验贴我会尽量精简吧(不知道能不能做到),可以给学弟学妹们一点点帮助我就很开心了。
一、个人情况
(一)本科情况
我本科是一所双非院校,本专业就是戏剧影视文学。大学期间我成绩还挺好的,一直是班里的第一第二,这也是为什么我要考名校的原因之一,我觉得我有这个学习能力。我的英语也还行,四六级500+,雅思7分。
我本来是打算保研的,但我们专业只有一个保研名额,还有其他复杂的原因,我没有保上,我手机短信里至今还躺着当年上大给我发的推免复试邀请函,后来一直留着激励自己。
(二)一战情况
报考院校: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
备考时间:9月-12月
我一战报考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为什么报北师大,就很俗套的是因为高考的执念。当年艺考我过了北师大,但是文化课差十几分没上成,自此北师就是我心头的朱砂痣啊,一战时其他学校完全不在我的考虑范畴,我眼里只有北师。当时看到北师的真题出的也是中规中矩,上大一个成濑巳喜男就把我吓到了,所以就冲着北师去了。
但是,那个时候已经进入十月了。因为上半年疫情没有回学校,我的学习纯粹有一搭没一搭,之前又一直抱有保研的幻想,没能完全塌下心来。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连徐涛的强化班的马原部分都没看完,真的落后很多,但十一假期之后,我还是专心开始学习了。虽然我紧赶慢赶,但越学越感觉学不完了,北师考电影电视还加一点新媒体的内容,非常综合,后期练题时我才发现题量那么大,我写字又慢,每次都做不完,考不上的感觉非常强烈。其实初试考完出考场的那一刻,就大概能猜到自己考的什么德性,我就知道自己今年完蛋了,回学校的路上哭了一路,最后考369说实话比我预想的还高点。
我还想说一下调剂这件事。自己要不要调剂?一战时我根本没有认真思考过,只是大家都调我也就稀里糊涂地跟着参加了,直到后面真的有学校给我发复试邀请时我才扪心自问,我真的愿意吗?去一个我不喜欢的学校再上三年?那天晚上我求助了本科老师和朋友,其中一个我很喜欢的老师说:"年轻的好处就是,可以有多种选择,给自己一年时间圆梦吧。"我看到这句话瞬间泪目,调剂到比本科差的学校还是再战,其实我心里早有答案,将就三年,我真的不甘心。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我只是针对我的情况,希望学弟学妹们提前考虑好自己是想读研还是一定要上某个学校,做出选择就不要再去纠结后悔,一战的时候千万不要想着二战。
(三)二战情况
报考院校:上海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电影学)
备考时间:7月-12月
经历了北师的毒打,二战我果断换了学校。失败往往能带来成长,要冷静分析失败原因,二战的朋友们要针对自己的情况考虑好是否换学校,如果实在不行,转变目标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换哪所我也是纠结了好久,最终为什么选择上大,下面择校部分我会讲。
我二战的情况有点特殊,因为我是考研和留学一起准备的。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没有考研,直接准备的留学,当时一战出了成绩后她就问我要不要考虑留学。在那之前我完全没有想过出国,总觉得又要花钱而且自己也不行,但她非常耐心地给我讲了这些事,后来我们家商量了一下,就决定让我二战和留学一起准备。真的很感谢她,给我指明了另一条道路,也让我二战备考期间压力没有那么大(因为比较早拿到了留学的offer),二战风险和压力都会加倍,我建议二战的同学给自己准备一个planB。
六月底毕业回家后,我接着就找了一个寄宿自习室开始学习。两件事一起准备确实有时会焦头烂额,但你永远可以相信人的潜力,有的时候逼一逼自己就过去了(也感谢我的中介老师,知道我考研很忙,没有大事从不打扰我)。我备考期间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全部在备考雅思,还有一个月雅思考研一起学,九月底考完雅思,我的重心就全放在了政治和专业课上。
二、关于那些“为什么”
(一)为什么报上海大学
我们经常看到"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说实话我不是很认可,因为在有结果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还是错的,人的选择一定是不充分理性的,而且运气也很重要并且完全不可控,你能做的只有当下的努力。我觉得对于报名校的同学们,可以经常问问自己,你付出的努力配不配得上你报考的学校?而不是在结果出来之后,抱怨自己选择失误。
择校这件事,主观因素可能是第一个蹦出来的,大家或者心仪某个地区,或者早就对某个学校心驰神往,或者受某个人影响...我报考上大首先是因为本科老师的影响,我大学期间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就是上大毕业的,学术能力一流,所以我打心底里觉得上大很强,我想去这里学习。
其次,上大去年的复试线是366分,我当时考虑到这个线我起码可以进复试(后来证明这个线没什么参考价值)。
再次,上大往年虽然招的人不多,七八个左右,但我们专业985、211学校几乎都招这些,它招的不算太少。
最后,真题是你决定是否报这个学校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考研说白了就是用这两套题目考察你,这两套题能答好就能上岸,上大的题目往年会有一两道偏的,但大部分都是可以背到的,专业二则是紧跟热点,一定都能有话可说,最主要是上大的题量真的很友好,我一战吃了没做完的亏,二战最起码我也要把题答完。
综合以上,我选择了上大,没有再执着于北师,因为那个题量我确实答不完我就是不行。总结一下,择校其实就是先敲定专业,然后地区+招生人数(只招一两个的慎报)+真题风格综合考量,最好做一个excel表格,更清楚地做对照。至于报录比,我真心觉得不用过于关注,给自己徒增烦恼,总有能考上的。
(二)为什么报班
考研中搜集信息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很清楚,要么找研友,要么有上岸的学长学姐交流,不然就是孤军奋战,很容易漏掉一些信息。我是一旦投入学习后很多东西就没心情关注了,所以我需要有人告诉我这些信息。
还有就是我总结了自己一战的教训,虽然学了但学得没有条理,而且经常自我感动,听完课就有种自己会了的错觉,所以我需要监督。阁楼的院校课会制定复习规划,全程督学,这点对我来说比较有用。
(三)为什么选择阁楼
我备考期间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就是跟了阁楼的班,遇到了麦麦学姐,我真的一点不夸张,要不报这个班我今年可能还是考不上。
报班的时候我在阁楼和另一个机构里纠结,那个时候我学校还没敲定,我就同时向阁楼的学长和另一个机构的学姐咨询。我问了很多问题,阁楼回复的很快,真的有让我感觉到对方在认真地给你解答,另一个机构隔了一天才回了我两句话。而且当时听了阁楼电影产业的试听课,是麦麦学姐讲的,她也是上大的带班学姐,她莫名给我一种可靠、安心的感觉,所以我决定还是报阁楼。
跟着麦麦学姐的这段时间,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她的用心和负责,她不只把带班当作工作,她是真的希望我们能考上。学姐会在宏观上逻辑清晰地规划复习周期,告诉你该看哪些书和论文,分析上大的出题规律(今年考到的题大部分学姐都讲过),也会在微观上细致地对怎么一步步复习,论文该怎么看,书要怎么背等等提出建议。
平时无论是学习还是心态上的问题,麦麦学姐都会耐心给我回复;后期的模拟考试,是先批改再讲解,一次模考讲解她会做几十页的PPT,每个题目都把参考答案和答题思路写的清清楚楚。今年上大电影学上岸五个人,我们三个都是学姐带出来的,跟一个耐心负责的学姐真的太重要了!

三、考研心态
原谅我想再啰嗦一下考研的心态,尤其是脱产的二战考生,心态会影响学习状态,也会影响身体状态。
我一战的时候心态特别不好,保研失败对我打击很大,而且越学越觉得自己掌握的太少,不会的还有很多,我又是孤军奋战,没人陪我每天一起学习,所以很多话也没人聊,郁闷得不到疏解。那段时间学着学着就会流泪,我是个泪点特别低的人,不能说天天哭,但差不多每星期就要哭个两三次。我们总会控制不住把自己和别人比较,看到别人保研了,一战上岸了,自己还在苦苦挣扎,心里不好受很正常。但后来我想开了,别人再成功那也是别人的人生,和我半毛钱关系没有,我过的是我自己的生活,他们怎么样能影响到我什么?
二战时我的心态调整的就比较好了,在寄宿自习室遇到了会相互激励的伙伴们,半年才哭了三四次,其中有一次是因为背腿姐的大题"青春的底色永远离不开奋斗,奋斗是为理想、梦想努力拼搏的过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背着背着给我自己感动哭了,然后一边哭一边背,想想也是很搞笑。
我时常会痛恨自己成熟的太晚,我也深知疏解情绪绝非一件容易的事,但心态上的事情就是要自己去想明白。我的建议是,人生不过如此,活得鲁莽一些吧,应对考研,我们大可以在该拼尽全力时不吝啬,同时尽量从容不迫坦然潇洒,偶尔emo很正常,但不要过度沉浸在情绪里。
四、备考经验
(一)计划制定
在分享四门课具体的学习建议前,我想先说一下计划的制定。考研切忌自我感动,不是一天坐在座位上学了十个小时就是努力了,对付这种应试考试,有效的策略比学习时长更重要,做到心中有数是第一步。
我看过刘媛媛写的一本书,书里讲了很多如何准备考试的干货,我想引用一段:
如果你在为一场考试做准备,就一定要清楚“怎么样学习才能达到目标”,这样更能帮助你去抵制诱惑,专注于任务。
这个问题包括三个要素:
A. 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考什么学校?这个学校要多少分数?单科目标分数是多少?
B. 要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哪些书上?都要做哪些题,做几遍?背哪些东西?
C. 这些事情要做多久。总共的复习时间是几个月?给每一个任务分配多长时间?
如果对上面的问题有答案的话,那么,每一个你灯下学习的晚上,每一个迎着晨光背诵的早晨,你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即便不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做,与模模糊糊,只是知道应该这么做,专注度也会有差别。
在备考前,要对自己有比较清晰的定位。自己的学习基础怎么样,政治、英语、两门专业课我了解多少,我的学习习惯是什么样的...

在备考期间,要有策略。考上目标院校研究生有什么要求,对照要求去拆解我们的目标。比如我当初的目标是初试考395分,进一步拆解,政治要考80分,英语一80分,专一120分,专二115分;再次拆解,如果我的政治要考到80分,那么我选择题要考45分,大题考35分;再次拆解,如果选择题要考45分,那么我的单选要考15分,错一个,多选要考30分,错两个...以此类推,再根据每一个细致的小目标,来制定具体的学习策略。

邓亚萍也有讲,她在比赛时关注的就是去抠每一个得分点,专注打好每一分球,乒乓球这十一分怎么打的,就是一分分算出来的,当我们真正专注在每一个过程和细节时,其实会忘掉周遭的其他东西。
我备考前给自己定的初试目标是395分,每一科每种题型可以错几个、扣多少分我都写在便签上然后贴在桌子上,时刻提醒自己。最后的成绩,每科都和我预定的差不多。
(二)政治
一战我在政治上花的时间最多,看了涛涛的强化班,腿姐的一部分强化班+技巧班+冲刺班+押题班,以及B站上各大知名带背视频,背了肖八+肖四+腿姐押题讲义,还看了一点其他机构老师的押题课,选择题就是一刷1000题+一刷肖八肖四腿四。我当时想已经在政治上付出了那么多,高中时我政治也特别好,考试的时候自我感觉也很好,选择很多都见过,大题都押到了,考个80+应该不成问题,结果出了成绩才69,我还不服气的复核,自然是无果。
失败之后一定要反思。我一战政治没考好的原因就是:得选择题者得天下!看那么多课是闹哪样啊!
一战的时候学习没有策略,毫无章法。别人看课我也看,肖八肖四出了,我也跟着做,背大题,肖爷爷和腿姐写的都真好,我都要背,而且一字不落地背。完全没意识到选择题的重要性,真正拉开差距的是选择啊选择!
二战时,上面也讲到,一开始我就给自己制定了清楚的目标,在《精讲精练》的第一页我写了巨大的"得选择题者得天下",网课只跟了腿姐。
7月-9月,看腿姐强化班,把基础知识过一遍(我是挑着看的,因为有的还有印象),一刷1000题,看完一章的课刷一章题,用的刷题本,错的题写上解析,每周把本周的错题解析进行记忆。
10月-11月,二刷1000题重点题目,直接做到书上,同样定期复习背诵,并把自己总是出错的题型总结,对照《精讲精练》强化记忆;看了腿姐技巧班(挑着看的),了解大题大概应该怎么写。
11月-12月,一刷和二刷肖八、腿四、肖四的选择,一刷用刷题本,每道题我会在旁边写下错因是什么,是知识点背了没背牢,还是这个知识点我压根没背,还是因为做题时想太多......然后把对应的知识点在旁边标注出来,再回到《冲刺背诵手册》上背。错了的题或者不熟的题我还会把问题写在刷题本反面,让自己回忆答案,能回忆起来就打对勾,记不起来的就回到书上再背,每天重复。二刷做书上,重复以上步骤。


12月,时政和大题。大题我是肖四和腿姐融合一起背的,我还看了腿姐的冲刺班,梳理时政,对大题的答题思路和方法也很有帮助,尤其今年反押题,想得高分不能只是背了素材照搬上。看了腿姐的押题班。自己练了一套大题,至少练一套,不然上考场是你第一次写政治大题,会慌张。
(三)英语一
关于我的考研英语备考历程,可能参考意义不大,因为我准备了两个月雅思,没学考研英语。但是,英语的学习方法是相通的,无论是雅思还是考研英语,我都秉持一个核心观点:成绩的提升一定是在反复改错、复盘、总结的过程中的。用唐迟老师的话来说就是:"重要的不是你做了多少题,而是你做了多少总结。"
(1)单词
单词是英语中一切的基础,背英语单词就像学汉语中认字一样,如果这个词你不知道什么意思,就是读不懂句子做不出题,所以单词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我背单词用的是《十天搞定考研词汇》这本书,后来不用纸质书了,在墨墨背单词APP上背这本书,有例句可以辅助记忆。我是每天都背,用墨墨刚开始的背的时候,每天会先让你复习之前的,千万不要觉得这些词已经背过了太枯燥了,就偷懒或放弃,记忆就是这样一件痛苦的事,就是要重复重复再重复,当你做题时发现里面的单词都认识就会知道背单词是值得的。
还有就是没必要看单词课,看一遍根本记不住,纯粹自我感动。单词默写本可买可不买,我没买,前期先老老实实背,后面可以拿它做检验。
(2)阅读
阅读我是刷真题+看唐迟老师的课。
一定要重视真题,真题是最宝贵的备考资源,做真题不要追求快、多、刷了多少遍,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刷多少遍都是白瞎。
我是这么做真题的:做题时计时。因为我们备考那么久,不就是为了那场只有一次机会的3个小时的考试,所以平时严格要求自己,真正考试的时候才不会把握不好时间。前期刚开始训练时可以稍微宽松一些,但中期就要卡时间了,比如20分钟做一篇,四篇一共1小时20分钟。我平时练的时候都是1小时做4篇,但真正考试还是没做完。
做题就不说了,不同人有不同的习惯,我的建议是眼睛离试卷远一点,可以提升阅读速度,对于长难句要抓句子主干。我在备考初期先看了唐迟老师讲阅读方法的课,然后在实际做题时不断应用,总结出不同题型的的解题方法,每次做题前先在心理默背一遍,我觉得对我来说挺有效的。
做完题只是刚刚开始,改错才是重头戏。对完答案,我会先在每道错题旁边写上错因是什么,是因为单词不认识,还是定位句没找到...写错因是为了便于后面复盘总结,积累多了会发现自己总因为某个原因出错,那针对这个问题再去想办法解决。然后,我会对照翻译再读一遍原文,并把生词画出来写上意思,这时一些题为什么做错自己就能明白了,还有不明白的,我会看唐迟老师对应年份的真题讲解课。接着,我会把自己抽离出来,站在一个更高一点的视角,总结每段的大意,看一下这篇文章的行文结构。还没有结束,真题我会定期复习,比如我会在当天晚上或第二天把做的这四篇阅读全文读一遍(读出声),再回顾自己的错因,背一下生词,把这篇文章彻底吃透。做一套阅读可能只要一个多小时,但改错的时间是它的2倍甚至3倍,不要看不起改错,这是进步的必经之路。

(3)作文
考研作文我是背了王江涛的《考前预测20篇》+刘晓燕的网课。
只要是主观评判的题型,漂亮的卷面永远是高分的一大要素。卷面是门面,直接影响阅卷老师给划到哪一档。英语一作文共30分,比重还是很大的,想拿高分的友友们我建议提前练字。
剩下的备考步骤,我是背诵,默写,仿写,形成自己的模板,再不断练习。
背诵。可以直接背,也可以听课以后再背。当时我听了几个老师讲的作文课,发现还是刘晓燕老师的最适合我,她是讲思路,架构整个作文的行文逻辑,让你知道每句话该写什么。然后我就挑着背了《考前预测20篇》里的范文,小作文我全文背,大作文我更多背的是通用的好句子。
默写。背诵经常会出现你以为背下来了,但一写就不会的情况,所以最好用默写来检验一下是否真的背下来了,王江涛老师也说,背诵一遍,多次默写。
仿写。背的差不多了,肚子里有话了,就可以开始仿写了,我是拿真题来写的,把自己背的句子应用出来。
形成自己的模板。仿写几篇之后,会有自己用的得心应手的句子和行文结构,逐渐形成自己的模板,再练习几篇,就差不多了。

(4)其他题型
完型。完型我真的不行,没什么可说的。
新题型。我看了刘琦老师和唐迟老师的课,和阅读差不太多,但有的时候逻辑捋不顺就会翻车。
翻译。一战看了唐静老师的课,二战看了宋轶轩老师的翻译课,都还比较有帮助。
我之所以看那么多课是因为英语的每一分我都想拿住,我怕专业课出意外,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取舍,但改错还是参照阅读的方法。
(四)专业课一
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的学习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背。我用到的背诵资料,中国电影史是一战时,结合周星老师的《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和北电小灰皮自己整理的,按时期划分,每个时期先是背景,然后经典影片的名解简答,再是导演的名解简答,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外国电影史是王宜文老师的《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的精简版笔记,按国别划分。背诵的时候,我是一天背一个时期的中国电影史或一个国别的外国电影史,后期两个都背,每天背新的之前,先简单回顾一下昨天背的,就这两本反复背,一轮背完后就进行下一轮,我也不知道自己一共背了多少遍。
背诵也有一些技巧。比较重要的就是在背诵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逻辑框架,这些知识点一级一级都有什么,并且学会进行知识串联,平时多去联想,有助于日后的答题。还有就是我会做一些背景补充辅助记忆,比如背伊朗电影,我会去B站或微信阅读(搜文章的好地方)里搜一下,了解一下这个国家的背景知识。对于一些实在背不下的知识,比如一些电影理论,我会在喜马拉雅上录音,睡觉前反复听,不知不觉也会背了。
看电影。电影学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看电影是学习的一部分,不好的地方是要看的电影太多了,时间完全不够。我建议中外电影史上一些极著名的片子还是要看,尤其备考前期时间还算充裕,尽量多看一些,可以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或是晚上抽出时间。因为考试确实会考,如果考到某部电影,没有看过就只能绞尽脑汁瞎编,如果考某个导演,看过他的某个片子还能根据这部编他的整体创作风格,要是一部也没看过,又没背过他,那就是答不出来。
练题。背书的目的一定是为了最终的答题,所以平时就要做答题训练,而不只是单纯背诵。阁楼的班有很多次练题机会,都是学姐一对一批改,翻开我的邮箱,里面有一长串当时做完发给学姐批改的习题。在写题中发现问题,那种效果真是立竿见影,我们会在写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哪里没复习好,还有哪些欠缺,那种答题答不出来的紧张感会逼着你下一步去改进。最后真正考试的时候,很多题都是练过的。

关于电影理论,我个人复习的不太好,虽然近两年上大都没考电影理论的知识,但是不一定明年就不考,还是要复习。我就看了一本陈晓云老师的《电影理论基础》,借了同学的网课看了一下,整理了比较大众的理论像精神分析等等。
(五)专业课二
专业二我是紧跟阁楼的课程,电影产业课是麦麦学姐讲的,用的背诵资料是阁楼配套的,后期还有学姐补充的资料,都可以直接背,清晰明了又全面,我强烈安利。
学姐在第一节课就有讲电影产业的备考方法,我也是按照她说的做的,除了跟着课程的节奏,还有和电影史一样的背诵、看电影、练题之外,我做的主要就是看论文。
(1)看什么样的论文?
我看的首先是学姐整理出来的上大老师的论文,因为老师研究的内容说不定就会是今年的考点,紧跟目标院校老师的脚步准没错。其次,我看了《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上的一些热点话题的论文,这两本期刊是学界热点的风向标,也有其他电影学术核心期刊,但因为没有时间,我主要就关注了这两本。再次,就是平时学习时一些知识盲区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我会去知网搜论文看,看一两篇就够了,优先核心期刊。
此外,不只是论文,我平时也会看公众号文章关注热点,比较推荐的公众号有:第十放映室、河豚影视档案、上海影评学会画外音、新青年电影夜航船。此类公众号有很多,选几个常看的,不然看之前还要纠结这一堆里我看哪个。还建议大家用微信读书APP看公众号文章,界面清爽,体验感好。
(2)怎样看论文?
我看论文会一边看一边提炼观点,整理成我后期背诵的笔记。
首先,我会浏览题目、摘要、小标题,了解文章讲了个什么以及它的行文结构、核心观点。其次,把题目和小标题复制粘贴到我的笔记中。然后开始细看,边看边标记,这一部分讲了个啥,核心观点是什么,再把观点和例子复制到我的笔记里,每一部分都复制到对应的小标题下,相当于把"血肉"填充到"骨架"里。一些优秀的公众号文章我也会这样整理。

(3)看完如何应用到答题中
整理后的论文笔记我会朗读背诵,记忆其中的核心观点,一般一个热点话题我会记三个分论点,因为答题往往就是三个分论点,多了我也记不住。除了记观点,还有就是记案例,答题时先放观点,再加上案例证明观点,简答论述都是这个套路。我属于比较中规中矩的学生,我答题就是按照我的套路,不会很出彩,但完整答完肯定不会太差。
还有就是积累金句背诵,套用到答题里面。很多老师写的论文那叫一个妙,遣词造句的功力令人折服,这时候一些好句子就可以整理下来,背过,以后自己答题的时候用上,非常加分。我有点夸张,我还分别整理了动词、名词、形容词,锤炼答题语言。
五、复试
因为上海疫情,今年复试略显仓促,从发通知到正式复试只有两天半的时间,我这两天哭的次数比我初试半年的都多。进了复试群,才发现我们方向进复试的一共才6个人,之前一直天真的以为上大今年也会招七八个人,简章就是参考而已,没想到今年玩真的了,我压力瞬间拉到满格,一天哭两次,我泪点为什么这么低哈哈哈。
压力大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出成绩之后我没有好好学,还是有些松懈,应该尽早把初试的知识都过一遍的。但当时总想着收到复试通知之后会有一周左右缓和时间,到那时候我再学,这个想法真是太愚蠢了,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引以为戒,复试超级重要,因为总会刷人的!
虽然我在专业课复习上摆烂了,但好在我其他环节没拉垮。初试一出成绩我就报了阁楼的复试班,该准备什么,复试流程之类的事情学姐早就告诉我们了,而且提前督促我做好了要提交的材料,还有复试问答库,反复修改了简历,现在想想早把这些琐碎事完成了是多么万幸!不然以我的拖延症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后来就是三次模拟面试,这个真的非常有用!面试就是需要锻炼的,需要不断熟悉流程,训练临场应变能力,改进自己的状态。
真正复试的时候,我觉得我当时整个精神面貌是不错的,全程微笑,呈现给老师一种阳光、开朗的状态,而且也是走运了,老师问到的都是我熟的问题,复试结束我心里就差不多有底了。
六、结语
其实还有很多想说的,但作为一篇考研经验贴,我就不再啰嗦太多了。
我喜欢这种能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别人,能用自己所知道的给别人帮助的感觉。我还记得考研报名前,我给麦麦学姐发消息,因为太害怕所以犹豫自己要不要报上大,她鼓励了我才让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一边抹泪一边把名报上了(又哭)。希望自己也能做一个像学姐这样温暖耐心负责的人,给学弟学妹们帮助吧。
考研真的很难,有成功的就有失败的,而且失败的是大多数,但我们付出的努力,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它也一定不会是白付出。
最后写一句最近看的剧《二十五,二十一》里的话:"不害怕落败,不畏惧失败的坚定心志,是所有人都想拥有的。"
我们一起变得优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