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根本没变——昨天有崔健
崔健办了一场线上演唱会,这让她一个中年妇女兴奋了一晚上。
摇滚音乐没有现场,这该是怎样的憋屈和遗憾。庆幸的是,如果有现场,以她一个全身心趴在家庭和孩子身上的中年妇女,她也许就无缘这场演唱会了。
她是半场才想起来这事的,想起这事的时候,半个男性朋友圈都已经是演唱会的海报。
想起这事的时候,她还想起了小时候喜欢听摇滚的那个小姑娘。在那个叛逆、无助、迷茫的年龄,姑娘一反从小到大乖乖女的常态,用放弃、孤独和特立独行表达着内心的试探。
摇滚音乐陪伴了她那个时期。
那个时候她还不会金属礼,还分不清摇滚和民谣,还只是戴着耳机无声地跟唱。姑娘不懂摇滚,只觉得那是一种很酷的自由。
它不只是很酷,还很自由。
崔健、窦唯、张楚、何勇、郑钧,黑豹、唐朝、零点、指南针、BEYOND……姑娘到现在还记得《一无所有》那唢呐响起的时候,穿透灵魂的感觉;还记得《新长征路上的摇滚》那有力且收敛的“一、二、三、四”每每让她总忍不住跟着喊号子;还记得《无地自容》里贝斯的低音一出现时的情不自禁;还记得第一次听到《明天更漫长》时的激动、喜爱和心痒难耐……
姑娘还为此学了一个暑假的吉他,三番四次,长大点之后,竟然又折服在民谣音乐里。到此,姑娘彻底原谅了自己,都是音乐,此生从事不了,专业不了,欣赏就好,喜欢就好,高兴就好。
姑娘有一个心愿,不是去看一场现场,而是自己能一个人在屋子里,把音响开到最大,自由地、完整地、全身心地跟着摇滚乐甩一次。要么就生活在爸妈的屋檐下,要么就围绕在柴米油盐的灶台边,要么就守在写作业的孩子门外。姑娘早已不是姑娘了,摇滚青年们也一个个熬成了老炮。
昨夜见到的是60多岁的崔健,大叔说:“老子根本就没变。”不是姑娘的姑娘又变回了姑娘,她乐颠颠地找女儿借耳机,跑上跑下。
女儿问,什么是摇滚?
世界上最难的就是为某种事物下一个定义,因为这需要描述的准确、精练。
而世界上最容易的也是为某种事物下一个定义,因为你完全可以以自己的认知程度和理解方式给出一个概念。
她想说,在以前,也许一头长发加上皮夹克就是摇滚。后来,摇滚也许就是吉他上的SOLO,键盘上的旋律,贝司上的低音,架子鼓上的节奏。现在,摇滚可能还是贺兰山下的中国青年,每年一度的迷笛音乐节……
于是,她告诉女儿,摇滚是一种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