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279):借刀杀人
当然,无论欧阳修等人如何群情激奋,但最终主持和决定大局的还是两府的那些高官。这些人对于李元昊改换称号的要求显然是不会答应的,就算他们再不要脸再怎么想贪图苟安也不至于随便认人为爹,但对于西夏方面提出的其他要求,他们的态度就显得很是暧昧不清。此外,李元昊这次派来的使者也着实那叫一个傲慢加蛮横。他们倚仗着背后有辽国人为他们撑腰,因此在谈判时坚持不肯做出让步,他们不但拒绝向宋朝称臣,反而还发出威胁说谈不拢就只能让战争继续。
一听到战争,宋朝的这帮大佬们就禁不住地在心里打起了哆嗦。来看看宋朝此时的两府班子成员到底有哪些:宰相晏殊和章得象,参知政事贾昌朝,枢密使杜衍,枢密副使任中师、范仲淹和韩琦。为了让万千生灵免遭涂炭,为了那伟大而美好的和平事业,这些人围在一起商议多日之后竟然决定向李元昊妥协。你没看错,这些人里面只有一个人始终态度强硬且坚决要求李元昊必须向宋朝称臣方能与其进行议和,此人便是枢密副使韩琦。
在赵祯召见两府大臣时,众人都倾向于向李元昊做出适当的让步以换取双边的和平,但韩琦每次都极力反对。宰相晏殊趁机在赵祯面前历数韩琦在两府闭门会议上的种种不是,且说众人都意见一致,可就是韩琦非要显得自己与众不同。赵祯的反应则是让他们回去再议,直到拿出一个集体都同意的方案出来再来呈报,否则这和议宁可暂时搁置。
众人再次回到中书省召开闭门会议时,本就心里有火的韩琦对于晏殊在皇帝面前公开指责他的行为显得极为愤怒,但他没有因此而发火。可是,当大家再次议事时,面对众人欲向西夏妥协的言辞和行为,韩琦彻底爆发了,不管别人怎么劝说,他始终是反对向西夏妥协且“言辞甚切”。一直都是以老好人示人的晏殊也是难得雄起了一把,他直接拍案而起对韩琦怒目以视,最后他索性负气而走。
既然众人无法达成一致,那么这个决议就无法形成。如此一来,西夏的使者也只能滞留在开封,而他们这一待就是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远在西夏的李元昊迟迟得不到宋朝方面的回复,也不见他的使者回来,生性多疑的他便以为宋朝把他的使者给扣留了。李元昊为此而大怒,他本想发兵给宋朝一点颜色瞧瞧,但奈何此时的他根本无法聚集重兵图谋患边。为此,他又想到了要打辽国的主意。
这年七月,李元昊派人前往辽国请求耶律宗真与他一道发兵攻掠宋朝。可是,耶律宗真岂能受你李元昊的摆布和指使,他直接把李元昊给回绝了。借兵不成,李元昊反而被耶律宗真将了一军。由于辽国西南边境出现了部族的叛乱,耶律宗真趁机向李元昊借兵,他要西夏方面派出军队协同辽军一起平叛。有求于人的李元昊被迫出兵相助,这一战西夏军队成了辽国平叛的主力,但最后论功行赏的时候,耶律宗真一点好处也没有留给李元昊。向来都是只能占便宜而绝不能吃亏的李元昊为此而大怒,他也由此对耶律宗真心生怨恨,这为不久之后辽国和西夏的反目成仇并最终兵戎相见埋下了伏笔。
那边刚在辽国受了窝囊气,这边宋朝又给李元昊添了堵。在宋朝滞留两个月之后,李元昊派出的使者回到了西夏,得知宋朝不肯让步,李元昊气得是七窍生烟。但是,让他感到不顺心的事还远不止于此,另一个更让他上头的事这时候又找上了门,这事也直接导致他对自己的左膀右臂痛下杀手,他的左膀右臂正是我们前面说到的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兄弟。
接下来请欣赏西夏版的宫斗加权力大戏。
野利旺荣我们在前面已经交代过了,自从去年被宋朝的那位王和尚给摆了一刀之后,野利旺荣就失去了一切的军政大权,他成了被李元昊关在笼子里的一只老鸟。李元昊直到现在也拿不出他曾经与宋朝暗通款曲的证据,但这个怀疑却一直没有从李元昊的心里散去,这也就注定了他不可能再被李元昊委以重用。虽然哥哥在李元昊那里已然失势,但作为弟弟的野利遇乞却依然被李元昊所重用,毕竟这俩人都是他的大舅哥,用亲不用疏这种事放之四海而皆准。从另一方面来说,既然哥哥已经被怀疑继而失势,那么作为弟弟的野利遇乞自然唯有加倍效忠和努力才能赢得李元昊对他乃至对整个野利家族的信任。
这一切看上去都还没那么糟,可问题就在于这个时候女人们的接连出场让这场大戏变得精彩和刺激起来。
首先是时年已经年近40岁的李元昊再次雄性荷尔蒙爆发,已经娶了六个老婆的他在去年七月再又找到了初恋时的那种小鹿乱撞的感觉,他被一个来自于没移氏家族的女人迷得魂不守舍。以李元昊的地位和权力,这个漂亮妹妹自然是成功地被他拥入帐帏。这事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李元昊作为西夏的皇帝有个三妻四妾实在太正常不过,但要命的是李元昊对这个新欢的宠溺太过不同寻常,他俩几乎是整日都粘在一起,而且李元昊为了她还特意命人在天都山的行宫单独修建了一座宫殿供他俩整日厮守相欢。如此一来,这就让另一个女人感到出离地愤怒了,这个女人便是西夏的皇后野利氏。
没移氏刚一进宫就被野利皇后所嫉恨,也正因如此李元昊才把没移氏带到了天都山的行宫意图躲个清净寻个自在,可这反激起了野利皇后更大的怒火。巧合的是,李元昊在天都山的行宫正是野利皇后的二哥野利遇乞的防区和军事大本营的所在地。自己的妹夫在自己的地盘上搂着别的女人整日夜夜笙歌,野利遇乞此时的心里是何种滋味自是不必细说。哥哥被禁,妹妹又失宠,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局面下,野利遇乞越发地感觉到自己很没有安全感,而他对李元昊本人也是开始心生不满。
某天,他对自己的部下大发牢骚:“我妹妹嫁给他二十年了,但却一直都守在故居,如今这个女人刚一得宠就为她修了一座宫殿,到底谁才是我们的皇后啊?”
俗话说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野利遇乞的这句怨言很快就传到了李元昊的耳朵里,而这位西夏的开国皇帝可没有什么宽广博大的胸怀,他由此对野利遇乞心生憎恶:你哥哥野利旺荣背叛了我,但现在却仍然活得好好的,这事已经是我宽宏大量了,而你们兄妹不知感恩也就算了,现在竟然还对我出言不逊,我看你们是活腻歪了吧?
接下来,我们有请这出大戏的第三位女主角登场!
这个女人正是李元昊的奶娘。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李元昊的这个奶娘竟然跟野利遇乞之间有过节,二人之间的怨恨之深以至于这位奶娘时刻都想置野利遇乞于死地。等了好久之后,这位奶娘终于是等来了一个她认为可以整死野利遇乞的机会。某次野利遇乞带兵越境进入宋境进行抢掠,而这次出兵他直到数日之后才返回自己的军营,得知此事的奶娘随即计上心头。她跑到李元昊的面前说野利遇乞这次出去好几天才回来一定是没干好事,而且据她所了解的情况,野利遇乞这次很有可能是去找宋朝人商量图谋叛变的事。
一听这话,李元昊顿时就神经紧张了起来。联想到野利旺荣的反叛嫌疑至今也没有洗脱,再又想到野利遇乞对自己的心生怨念,然后再经过自己奶娘这么一番添油加醋地戳火,李元昊就此对野利遇乞也不放心了。
很不幸的是,以上的这些事情全都被身在环州城里的宋朝大特务种世衡给知道了。种世衡在谍报方面的能量是相当惊人的,他的卧底和线人不但遍布于宋夏边境的的各个党项部落,甚至在西夏的国都以及西夏的各个阶层里也有人在为他提供情报,而他此前最成功的一次卧底行为就是派人直接打入了西夏最核心的决策圈子。
这位宋朝的优秀特工姓甚名谁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他在被种世衡毒打一顿之后就逃入了西夏,而且几经辗转最后竟然混到了李元昊的身边并被李元昊引为亲信。也正是借着这个身份,此人在盗取了大量的西夏绝密文件之后立马出逃奔往麟州。李元昊先是派出快马前去追逃,但是没追上,随后他又亲自领兵两万疾驰麟州。可是,王全斌的那位曾孙王凯却在麟州的崇山峻岭间依托有利地形对李元昊的大军进行了层层阻击,双方转战四十余里后李元昊最终不胜而还,他只能生生地咽下了这枚苦果。
在情报方面拥有如此近乎于“通天”的本事,种世衡熟知西夏内部的矛盾和争斗也就不足为奇。我们现在就来欣赏这出大戏的幕后男一号的精彩表演。
此时种世衡手里有一个超级间谍名叫苏吃囊,此人的父亲正是野利遇乞的一名心腹。种世衡许诺赏赐给苏吃囊金带锦袍并在宋朝这边给他一个肥差,条件就是让他盗出野利遇乞的一把宝刀,而这把宝刀是李元昊当年亲赐给野利遇乞的。重赏之下,苏吃囊果然成功地盗得了这把宝刀,然后便献给了种世衡。
在这之后,种世衡便公开对外宣称野利遇乞已经早就暗中投靠了宋朝,而且还将自己的一把宝刀作为了投诚的信物,可是没想到野利遇乞竟然被李元昊的奶娘给害死了,所以他要在边境亲自祭祀野利遇乞。
请注意,这时候的野利遇乞其实并没有死,他只是被李元昊所怀疑而已,这一切纯粹就是种世衡的“诡计”。
为了把这件事做绝,种世衡在某天晚上果然带着几个随从深入到了西夏境内,然后便在一处地方设下了祭坛开始为野利遇乞烧香焚纸。同时,种世衡还在事前写下了一篇祭文,里面详细地记叙了野利遇乞以及野利旺荣与他暗通往来的前后过程,并且还将其中的细节描绘得有模有样,最后结尾处他还为野利遇乞的“惨死”而悲痛不已。为了达到引人瞩目的效果,种世衡特意命人点燃了好大的一堆篝火,史称这把火“照耀川谷”。
这样的场面哪怕西夏人全都是一群近视眼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宋朝人竟然敢越境过来放火?于是乎,西夏的大队骑兵随即出动,而种世衡则很有表演天赋地做出一副慌忙撤离的狼狈姿态,以至于他把好多东西都留在了原地。这里面包括了为野利遇乞所准备的大量祭品以及价值千余两的各类银器,最重要的是,种世衡故意将那把从野利遇乞那里偷来的宝刀留在了一片狼藉的祭祀现场,而且他还在烧纸的火盆里留下了那篇祭文。
当西夏骑兵到达祭祀现场后,他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紧急抢救火盆里正在燃烧的祭文。让他们深感庆幸的是,这老天爷还真的是待他们不薄,宋朝人竟然没能成功地烧毁这篇祭文,里面的绝大部分内容都还完好无损。
西夏人如获至宝地将这些东西全都打包带回并呈到了李元昊的面前。本来对野利遇乞和野利旺荣只是心生怀疑的李元昊在看到这些东西后瞬间失去了一切的理智,尤其是这把宝刀更是让他完全相信野利兄弟确实背叛了他。盛怒之下,李元昊立马下令将野利兄弟一同赐死!
随着野利兄弟的含恨而终,这出大戏也就此落幕。西夏在军事方面的两根台柱子就此轰然倒塌,而这也是宋朝在战场上几乎不可能做到的壮举。郭遵、任福、王珪、武英、耿傅甚至包括葛怀敏,种世衡以此算是可以勉强告慰一下这些大宋英烈的在天之灵。
壮哉,种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