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与烦躁,倦怠在现代情感里男性与女性
没有人不期待拥有一种甜蜜且温柔的情感关系,就像是天气转凉时随时可以喝上的一杯热腾腾的饮料一样,它应该毫无伤害,毫无副作用,不需要费尽心思的存在。换句话说,这是一段只需要享受而不需要付出的过程,它是如此曼妙,在和冰冷的社会规则进行对比的时候,它总是那么的美好,你可以甩去心里所有的包袱,把一切不堪的事物丢给它,然后它再返还给你夸赞和包容。我想,如果金钱可以构筑一道这样的关系,那么有钱的人都不会吝啬去为它而支付。因为真的太美好了,在那里只会有自我的存在,而没有他人,这种情感关系是封闭的,它自成一个世界,一个王国,你是那个王国里唯一的皇帝,你不需要对子民负责,大可以带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态势审视所有——这是在现实世界中无法享受的权威。无疑享有这样的权威带来的快感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如果一定要给自己的这种“幻想性”的偏爱找个根据的话,那么任何一个具备正常家庭的人,在幼年时期所受到的关爱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会有这样的情感需求。童年时期,父母的爱灌注在一个人身上,虽然不是完全的形态,但是也接近无尽的包容,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的人,对自我的关注意识会极大增强,那么他的理想的情感需求就会偏向到独裁王国中去。也因此,我们可以审视父辈母辈,在多子女家庭条件下成长的他们,自然而然对爱的自私占有的倾向就会较小,情况都有特例,这里只是说普遍而言的情况。
家庭关系与结构自然会对人的情感选择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一个更大的家庭的影响——社会,它的变动则更直接摧毁了旧有的情感诉求。许多哲学家,社会学家都已经研究后现代社会的形态及特征多年,大体上大家都可以而得出一种共同的结论:这是一个理想信念瓦解的社会,个性化的进程飞速进展,与之相对的纪律社会的消解,个体对自我的追求被抬高到神殿,享乐成为合理的现象和诉求,一切物体都被标上时效,新奇与传统都受到欢迎,总体而言逐渐被突出的个体变得更加脆弱(人为什么变得更加脆弱,我个人认为这是与都市生活有关,详细不言)。这是与传统完全相悖的社会特征,因此,情感关系也因为这种变化也发生激烈的转型,现代性的情感逐渐出现,但是许多人们还是拒绝承认它的存在。
什么是现代性的情感?情感为什么会有时代的特征?关于爱,难道每个时代不都是一样的吗?
当然,爱应该是一个定义永远都不会发生变动的的词语。它的形式或许会变,但是他的内涵——将“自我”从世界中拉扯出去,转移到“他者”的世界,这一观点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生变化。简单来说,爱是消除自我,奉献他人。当把观点说得如此简单直白的时候,我们脑海中一种本能的抗拒油然而生,为什么爱要消除自我?处在情感关系中的我们,难道不可以保留自我的领域吗?没错,上述的是一种纯粹性的爱,最单纯最本质的爱。因为我们探讨的是爱的本身不变性,而一旦给这个概念附加上其他的含义时,那么不变就是不可能的。所以,现代的性的情感就是爱的“变质”。我们渴求的是在情感中享受在生活中得不到的满足感,期待这种情感可以给予自身安全感以及幸福感,它会成为抵挡现实城墙和通向梦境的长廊。我们有时会时常抱怨,对方总是有着许多莫名其妙的情感波动,猜忌与怀疑总是伴随爱情的过程,对方总是把自己不愿看到的一面展现给自己,情感的负担与日俱增,似乎在爱情中丝毫体会不到快乐。特别针对男性而言,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理解女性细微的情感变化。有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女性对一件事情有期望时,很大概率上她倾向暗示,男性应该在暗示中理解掌握女性的意思,如果可以做到,那么女性会非常高兴,但是如果不然则失望感会增加。女性的奉献精神与能力更加强大,但是她们不愿意默不作声地如此,比如做家务这种事情,女性自然不会要求一人独立承担,但是她总是渴望伴侣可以告诉他以后的生活她都不需要做,这句话对她而言就是一种安全感的存在,是一种爱的表现。这种细微的情感,对于男性而言是比较苦的,他们确实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处理好这种事情,但是这不是说就是男性本质上的特征而不可更改,很多时候,男性对女性心声的忽略是出自一种主观性的报复,就是不愿意如此,以证明在感情中双方的平等性。感情很多时候被男性视作是博弈的过程,首要目的是对女性身体的占领,其次是占领女性的情感,最后是决定女性的一生——也勿怪女性主义的提起,多年以来,女性的生存都是困境重重。不过,男性因为无法较好的应对细微情感的变化,所以在感情中,男性就像一头凶猛的猛兽,始终烦躁和不安。在现代性的情感里,细腻与烦躁是个一体两面的恒定主题。
姑且先说一句爆论:恋爱关系是一种伪命题。爱情是一个人造的伦理概念,并不符合自然性的特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自然界里,几乎没有所谓因爱而繁衍的事例,绝大部分是因为种群生长的需要,没有哪个动物需要先谈恋爱在繁衍。所以,爱是人造的伦理概念,是为了固定家庭关系的存在,是为了整个群体的发展需要,这么看倒是也具备与自然的相似性,但是只是相似,本质不同。过去的社会,情感关系是需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一个人稳定自己生活。但是现代社会,情感关系的存在价值逐渐并不明显,在繁华都市,更多人习惯不断更换约会情侣,因为面对同一个人维持一段固定关系,目前看失去的快乐比得到的快乐是要多的。人的生活不具备节奏一致性,你开心他难过,你安慰他,大家一起难过,你难过时亦然,因此情感的负担会很大。也是因此,才有开头人们都所期待和向往的感情模式。但是那是出自对自己的爱,而不是对他人。所谓现代性情感,就在不消除自我的时候,保持介入他人的生活。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开放式的情感关系,也就是说,从理论上,人不能同一时刻只爱一个人(假设)。人应该可以同时爱好几个人,彼此都是,这种情况下,我可以在不同的人哪里得到我所需要的慰藉。所以现代都市男女要秉持传统的情感模式的同时,在追求现代性情感的特性,就会出现极大困难,困难导致痛苦,痛苦导致不快乐。黑格尔说:“只有在爱情中,精神才能够实现对自我的消灭”。但是如今,人们在工作中磨灭自我,却企图在爱情中重生自我,这不现实。很多人体验过真正的爱情。一种情感逼自己不断奉献和牺牲,一种衰弱的感觉向坠入爱河的人袭来,但同时一种变强的感觉却接踵而至,死亡都是可以随便提及的话语。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这个人最真挚的一次情感上,或许一生也就这一次,而且还不知道对方是否可以感受这份心意。
情感在未来或许是不必要的存在。因为个体已经可以很好的在社会中生活,家庭有的时候存在的意义不再那么强大。但是这种转变必将是个漫长的过程,人要依次接受不保持固定恋爱关系、不组建家庭、不生育子女的观念。但是上述每一个要点都是反当下的伦理。使情感困难的因素还有很多,容貌、物质条件是另两个重要的影响,因此情感作为个体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非常难以处理的,人生诸多烦恼也来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