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mil Galeev评论 41th:俄罗斯为什么在输
转载自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7079772/answer/2432756679
这也影响了晋升。军队忙于田间,优秀的农活把头比优秀的军官升得快。这也说明了苏联解体期间军队奇怪的无所作为。 1991 年 8 月,很多军队在田野忙活。
最后,苏联/俄罗斯军队必须镇压卫星国。它说明Z行动的逻辑提供了背景。这(确实)不是一场战争,而是照抄1968 年多瑙河行动的镇压。俄罗斯消息源对此很坦承
“行动照搬捷克-68。全面进入,安置新政府,没成。整整一个月,假装一切顺利,想用一支没准备打全面战争的小部队在八个方向上同时取胜”
俄国观察家坦承 Z行动在抄 多瑙河1968 年的,但据我所知,只有少数西方分析师公开说多瑙河行动是 Z-Operation 的母版。有一位是 Edward Luttwak,正因如此,他预言了俄罗斯的失败
俄国目标是在乌克兰速胜,但并没策划闪电战。这完全不是战争计划。而是对苏联镇压分歧的捷克、终结布拉格之春的“多瑙河行动”的Copy-Paste。这里是本意,不是比喻
Z-Operation 和多瑙河的共同点何在?首先是政治目的。两次都是莫斯科不满于东欧国家的政治领导、过于自由放任的政治生活。不可接受;必须停止。
在捷克斯洛伐克和乌克兰,莫斯科都想用一场警察行动,强力制止卫星国的“混乱”(=自由放任的政治生活)。警察行动须由军队进行,但速度够快,抵抗最弱,开火最少
为尽量减少抵抗,入侵要出人意料的。这就是为啥两次入侵的筹备都打着“演习”的幌子。
Z行动:在白俄罗斯的“联合决心”,
”多瑙河”:“涅曼河”演习在捷克斯洛伐克边境低调集结大军。
1968 年和 2022 年的士兵都不知道要去哪,连他们的指挥官也不知道。马上就要入侵时,指挥官才会到无线电命令“Vltava-666”,这就要打开密封邮件,取出秘令,立即执行
1968 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和 2022 年的乌克兰,区分占领者和占领者的车辆都有点难。所以 2022 年,他们用“Z”、“V”、“O”等做标记, 1968 年,用白色条纹标记。都是为了区分*我们*和*他们*
在捷克,他们奉命夺取任何没涂白条的当敌军车,如遇抵抗,摧毁之。若遇北约部队,苏军绝对不许攻击。在 2022 年可能有类似的指示
多瑙河和 Z 行动都是从 VDV(空降部队) 攻打机场开始的。1968年,一架苏联运输机因“故障”要求在布拉格紧急降落,获得准许后,飞机落地,VDV冲下飞机占领机场,后续入侵部队顺利着陆
Z 行动的开头很像。开头是轰炸,俄罗斯空降部队让伞兵在要害机场着陆。可以看到他们突袭基辅附近的 Hostomel 机场。然而关键区别来了:乌克兰人立即开火
这是俄军视角看首次突袭乌克兰机场。可见,Z 行动在开头很像“多瑙河”,只是大量使用运输直升机,控制机场,再空运送更多部队进来
但对莫斯科来说,Z行动很快得比多瑙河糟多了。乌克兰人更愿意正面杠俄军 VDV。毕竟,伞兵其实是一支闪金光的的警察,无力抗衡正规军。难怪他们被歼灭。
2022 年的地面进攻抄了 1968 年,但准备太差。1968 年,分成两波的50 万大军涌入捷克,第一波25万人推进,第二波跟上,占领地域,保障补给线

Z-入侵力量小多了。2月下旬,只有16~19万俄军士兵越过乌克兰边境。他们和1968年一样前进,但是不存在占领第一波后方的国土并保护补给线的第二波兵力
普__以为乌克兰军民只会或逃或降,没想到有抵抗。普__和有些西方分析家低估了顿巴斯灾难是怎么在文化上冲毁了乌克兰东部的亲俄情绪。俄罗斯在顿巴斯的统治,变成了(当地民众的)噩梦
俄国官宣也承认,他们误判了乌克兰人民的感情,误以为乌克兰人就是俄罗斯人,(当年的)独立只是一场闹剧。与此同时,他们遇到了出人意料的顽强抵抗
以小多了的力量打"多瑙河式"式入侵是个错误。为什么?因为乌克兰人有所预期,他们准备好为在敌军深远后方打一场游击战。学习波兰的领土部队,全部理念都针对这种战争。
Z-军队向前推进并将无人占领的领土抛在身后,这为发动乌克兰人一直在准备的那种类型的战争提供了机会。结果,他们开始了一场全面的游击战争,蹂躏了俄罗斯的补给车队和陆军纵队。看这个视频:
另一个惊讶是,保卫者决心战斗时,攻击城市阵地有多难。尤其是在工业区,再猛烈的轰炸下也有足够的防御者幸存并继续战斗。马里乌波尔就是最好的证明
高估俄军实力的同时,世人严重低估了乌军实力。就连斯特列尔科夫也勉强承认“乌军指挥胜俄军十倍”
举个栗子,俄军击落了两架从马里乌波尔围城撤离伤员的乌军直升机。俄方消息人士称,这次撤离并非偶然,俄军没注意到乌军一直在有系统地向围城空运补给,
“我们的防空系统没注意他们的既定路线。乌军正在向马里乌波尔运入弹药,撤走伤员。他们在大约 10 米的最低高度飞行,避开居民点,掠海飞行,再折向马里乌波尔港”
“去马里乌波尔时运进 12 吨弹药,回程捎上 60 名伤兵。不知道干了多少次,直到这次他们倒霉,回程时撞上了一个巡逻中的便携防空单位"
很疯狂,不是吗?如果属实,说明乌军能力和士气极高,远远俄军。这意味着 2014 年以来乌军经历了根本性变革——而[几乎]无人注意
其实确有间接证据说明,补给马里乌波尔围城的说法时真的。想想两架乌军直升机在极低空奇袭俄罗斯别尔哥罗德油库的事
看看这次乌军袭击俄国本土的油库的另一段记录。【译注:这两段视频发不上来了】两架乌军直升机躲过俄国所有防空系统突入俄罗斯,这事严重冲击了俄罗斯舆论
看看这几段关于别尔哥罗德奇袭的聊天记录,不具代表性,但有点体现俄国公众的看法:
“看来有必要谈判和撤军。力量是平等的,进一步的敌对行动将引发更多的制裁和伤亡
乌克兰的力量超了它的分量。它的步兵合格、士气高昂,敢于面对大炮兵主义的俄军。它的飞机躲过俄军关注补给围城,并奇袭国斯本土
最后,乌军的指挥体系不仅知道俄军要来打,还猜对了会怎么打(基于苏联模式),并预备了俄军意料外的有效反击。
回顾往事,一切都有原因。2014年,乌军惨败,但没被歼灭。杀不死你的,会逼你变得更强。没有什么比耻辱的失败和生存威胁更能激励制度变革
再想想,俄军也自有道理。为什么俄罗斯没有乌军那种优秀步兵?主要原因时这种步兵也是对克里姆林宫的政治威胁。普__不许出现有能、自主的高质量步兵出现
普__拿到乌克兰情报质量低劣(=他们都亲俄罗斯!),他高估俄军能力的道理也很简单:下属避免向独菜者禀报坏消息,只揣摩和上报他想听的。他完全封在一个大泡泡里
反馈低劣的问题超越独裁与民主的分野。很多错误信息出自抱团互吹。职业官僚不怎么质疑既定的秩序和教义,并且自我保护同僚免受外行质疑
分析员注意到,比起乌军(或美军),俄军高度分工化、职业化。而他们通常不加批判地认为这是俄罗斯军队的比较优势。但如果正好相反呢?
如果俄军的优势其实是劣势呢?凭啥认为它那种昆虫似的高度(蜜蜂和蚂蚁)、过度的专业性和文牍主义必然是制度优势?
如果我们就是因为没有外行的批评,就高估了俄军呢?例如,美国的军事机器不断被媒体、智库和专业界抨击,而专业界只有部分是退伍军官
俄军没有外部的负反馈渠道。据说俄国有"独立"的机构评估分析军事能力----但机构并不独立。每个成员都是现役或退役的职业军官。
这或许能解释为何分析师高估俄军。俄军活在一个持续、昂扬向上的正反馈里,职业军官赞颂其他职业军官的出色表现。直到乌克兰战争爆发,其弱点才曝光
经验法则:一个机构过高的声誉可能正是其弱点的征兆。它可能在稳定地闭环正反馈,没出什么大问题,就一直累积无人注意的负面问题,直到一场大灾难摧毁它。
但是,一个机构的内部人是怎么全部信守缄默法则omerta(意大利语,黑手党同伙间互守秘密),闭口不言其实际表现有多糟的?嗯,有点。首先是团队精神,共同责任。没人真会感兴趣负面宣传。
都知道建筑师造玩意是打动其他建筑师,院士写东西是为了打动其他院士,这几乎是所有专业界的典型情况。军队运作凭啥不同?
缺了外行的外部控制,军队运转如其他专业会怎么样?军官只要打动其他军官(和将军!),而公开批评军队,在军队里几乎找不到同情者
当然,个别官员可能会有数,自己掌管的狭隘范畴内,事情有多糟。然而,他们会误以为,在其他部门和机构总会搞得不错。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
村民们决定为宴席灌桶伏特加,每个人都要带一瓶,倒进桶里。每个人都想到:我倒一瓶水,它不会被注意到。所以最后他们收集了一大桶净水,和0%的伏特加
西方分析家高估俄军令人惊讶,低估乌军的程度更令人震惊。 2014 年以来,几乎无人留意乌克兰的军事变革。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