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差劲
昨天看全嘻嘻的视频,她们是三个从北大毕业十年的同寝室女生,第四期视频讲的是原生家庭。主题是,父母没有你认为的那么爱你。这大概是一句很伤人的话吧,因为这种情况就让人觉得很缺爱。她们用了一个定语“普通的差劲”,举个例子:当嘻嘻把升职邮件发给她的母亲告诉她这个喜讯时,她的母亲在第一时间把这封邮件的截图发到了家族群里,当收到了其他亲戚的赞赏和羡慕,她的母亲才回复为女儿感到高兴为她自豪。这不是无条件的爱,这明显是很需要外人认可的一种虚荣。似乎很多家长都是这样爱着自己的孩子,明面上希望孩子优秀和优秀带来的快乐,实际上是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秀。
我们为家长为我们加油打劲感到习以为常,也习以为常地不喜欢家长对我们有哪怕一点点的要求,因为这让人极度不适。我们从小适应,所以快忘了这种不适。也不知道是哪个分水岭就毫无察觉地妥协了。
当听到别人的看法,真的会突然惊醒。所以我在评论里有看到“以后不要生女儿了,还是生男孩好”。或许这个人不是真的这么想,就如此讽刺一下。大概三五年前我看了一本美国华裔伍诗琪的一本心理学小说--无声告白,封面上的一句话: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对我们的期待。这句话很高级。慢慢地悟到了其中的意思,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经常会被给予厚望。而真正重要的是自己,自己真正在想什么,想要什么呢。
今天做剖腹产,有一个病人第3胎,前面两个是儿子,所以她说:如果这个是女儿全家皆大欢喜,是儿子的话我一个人开心。作为医生我们对于有希望儿女双全这种想法的家庭习以为常。我们很理解,我们感到理所当然,我们甚至在尬聊时会表现出“上一个是儿子这一个是女儿,这是一个好字,你人生就要圆满了”。父母一向对孩子有很多期待,甚至对性别这种完全不可控且无论如何都合理的事情也有期待,哈哈,这期待是人之常情,这普通的差劲。还有贪婪。
拒绝尬聊,尬聊经常是有毒的。
我就看看,我就笑笑,好像又洞察了什么。我无话可说,又觉得人类很可爱,这是我们这个时期的文化。好像人生来就开始了解文化、挣脱文化、了解新的文化,探究自己的共存和矛盾,非常高兴的是,人有可塑性,可以不断地改变,变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今天中午在聊天房和前几天认识的一个英语老师聊天。在我们聊到对现状的不满和开始新工作的可能性的时候,她突然问我:你是不是想鼓励我和带动我?哈哈哈,我马上否定,我不是一个如此善良的人,我只是在聊天,我喜欢这样子说话,聊到这里来了而已。嗯,这么说没毛病。我希望我是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对内的,我并不需要别人看出来,因为我还有别的优点,可能是乐观、随和、可爱,所以如果被人看出来我会想极力地否认。(或者换一种说法,一定是我不够善良才会愈发想要表现,夸张到以至于被人看出来。就好比高音上不去的人会面目狰狞用脸唱歌。)害,原来我会给人这种感觉,未免有点多管闲事的感觉,就像那些父母一样,而我只是个陌生人呀,真心地不想插足别人的思想。哈哈哈,我还是收敛一点吧。我就是希望这个世界好,希望我遇见的每个人都好,我才会根英语老师讲这么多话;我希望所见皆是美好,并且在不够美好的时候愿意去发光发热,构建美好,从这点看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我早就意识到我的理想主义没有落脚点,比如我认为的nice和别人认为的nice极有可能是矛盾的,更甚者有的人不需要nice,最近的流行词“摆烂”很受欢迎。批判完了自己,下次遇见事情或许我就换个心态,温暖的微笑的面对,我爱这个世界。早就知道“要接受自己”,为什么不接受别人呢!针不戳!《秘密》和《少有人走的路》里面就有讲到,接受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无法逃避问题了。
再说到昨天看的全嘻嘻的视频,因为是第4期了,加上我点进她的主页还看了她的其他视频,我对人会有一个印象。我以为嘻嘻会是三个女生中家境最差的,但好像不是。我老是这么武断和喜欢judge,还很自信,哈哈,普信了一把。其实我的很多判断都是错的,可能真的需要改个思路了,我知道当我意识到了这就是一个开始。
我和家里人关系不太好,有想过如果和家长一起看这个视频气氛会很尴尬,因为里面有些内容我觉得很新,一般不会去思考到。里面有提到老师的小孩容易受到过多的管教,这其实是很压抑的。我从小到大的观念和听到的一般是,如果有人找个老师当老婆还挺不错的,因为有寒暑假还能管小孩,有时间。从这点看确实没错,也有道理。而在工作中我和我的同事都会很容易地认为,如果病人是老师就会有点难搞,他们经常太细碎。我现在也越来越觉得,很多事情抓住重点就可以了,太多的细节会耗费很多精力,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必要的。职业有时候会塑造一个人,性格受职业影响is normal.这样看来,尝试多种职业有必要。人生最好丰富一点,这样才好玩。
在离羽的催眠引导文正向暗示的一串词里面,我曾经觉得“丰富”怎么会在这里,这个词过于中性了,今天看来它是一个很好的词。因为人生充满了可能性,人生充满了希望。
佳佳和原生家庭划清界限的结果是,她的母亲开始拓宽自己的朋友圈,每天过的很精彩,这是她想看到的。这让我想到和伴侣的界限。或许会有很多个层面的交往,但在某些层面就是有界限的。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不用背负另一个人过多的东西。无论你想不想划界,无论你划不划界,人是独立的;无论想不想独立,人也是独立的。
刚工作的时候老是被问到,怎么跑这么远工作,我被问,跟我一届的同事也被问。现在想想,需要理由吗。孩子难道要和父母捆绑在一起吗!我之前还真被问尴尬了,说不上哪里不对,但总觉得不对。是问问题的人狭隘了,这不是个好问题。那些家境更好一点的人,总希望工作和生活上家里可以帮衬一点,这是无形的枷锁。突然有点理解那些家境优渥不靠父母独自打拼让人不解的人。其实是个人的选择吧,我们当然在选择我们想要过的人生。在去年我的心里会有一句话,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家境朋友都是资源;我也不解于浪费资源的人。现在想想怎样的选择都值得欣赏。怎样的际遇都是别人没有的际遇。感谢我又开阔了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