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蕾莎的母亲——弱者的呼唤
特蕾莎离开了贫穷脏乱的小镇以及她的母亲,来到了城里和托马斯一起生活,却总是听见她的呼唤,来自生活了十几年小镇的呼唤。文中用“软弱”一词形容了特蕾莎与她的母亲的关系与处境,以及特蕾莎和托马斯的关系与处境。
托马斯是一名医生,特蕾莎是一名酒馆的服务生,她仅仅凭着对美好生活(知识、书籍、修养、精神世界)的向往来到托马斯身边,来到城里上,离开那个脏乱的酒馆和脏乱的小镇。托马斯在与特蕾莎的关系中,始终是一名强者,它拥有特蕾莎没有的学识、社会地位、财富以及同情心。我大概可以理解一些这种处于弱势地位的感受,就像幼年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父母拥有决定权。这种关系同样可以引申到很多方面。特蕾莎有的,仅仅是吃苦耐劳和稚嫩的勇气。于是就可以理解在这段关系中,特蕾莎不安与软弱,就可以在道德层面更加深入的体会。
在特蕾莎感到迷茫不安的某段时间,她收到来自母亲的信,信上尽是抱怨与恳求,求她回去,就像比特蕾莎更弱势的一方——母亲与小镇在呼唤特蕾莎回去,回到那曾经的软弱之中。这让我想到很多,就像在城市生活打拼的人,听到父母呼唤回到小镇上平淡生活;就像一个拼命生活的的人,听到其他人说只要活着不用努力;就像你在努力让某件事有意义,听到其他人说摆烂就好……人生来确实是软弱的,只是后来成长了,于是强大了。
我遇见过很多人,听到过“垮掉的一代”用来形容我们,看着很多人浑浑噩噩,看着很多人放任自流。我有些失望,虽然我的确是没有理想与追求的,拥有的也仅仅是吃苦耐劳和稚嫩的勇气,虽然相信精神会日益繁茂,相信美好事物的确存在,但,我看不见另一个自己,我看不见另一个人说:哦,我也感受到了。
大概是有另一个与我一样的人的,只是我们都清楚,永远碰不到罢了。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