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不过是一种匮乏的语言
突然怀念QQ空间的日志,虽然写的不知道是啥烂玩意儿,但是至少在写。现在朋友圈都是show off,微博都在吵架,不知道在哪里抖我的机灵,记录我的肤浅的思考。于是就来这个无熟人的地方随便写写吧。
今天离职申请批复了,回家的机票也买好了,一周后我就要结束这个为期一年的北漂项目了。一年前我提着两个箱子就来了,在朋友的帮助下租好房子,买好必需品,随后家人帮我寄来了25和半岁多的胖虎。而如今要回去,东西多到需要提前打包寄出。比起去年“出来”的这个决定,现在“回去”我觉得更在意料之外。“出来”的原因是之前的工作太闲了、没意思、以及当时在当地没找到薪资理想且看上去有职业发展的工作,“回去”是因为发现工作都没意思而职业成功和职业规划都是骗人的,手头上的工作做不下去还不发年终奖,打开招聘网站看到所有工作都觉得烦,而“回去”刚好可以继续之前太闲了的工作(面试不麻烦)并且薪资也涨起来了。这两件事是看上去是自己选择的,其实我也是只是被选择的。
28岁了,好像一直就这样被生活选择,于是调整心态,然后继续活下去。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还会觉得是第一份工作的问题,会想去考研,去考公,就能选择另一种生活。考研不知道考什么专业(因为对什么专业都不感兴趣)也没有储蓄支撑读书,于是选择去考公。最开始裸辞了考,包里没钱,社保一停心理就先承受不住了,考完赶紧去更新了一下招聘软件。说来也巧,面了一下很快就又进了一家外企,薪资就小幅度涨了一点点(如果不跟身边的人比较,应该觉得是一件好事)。入职不久就疫情了(很险,按我的当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失业状态遇到疫情直接就完蛋),就开始居家办公,组织架构突然变化,公司开始裁员,万幸因为刚入职我躲过一劫,心里却慌乱不已,现在想想我真是一个太过容易焦虑的人。我当时觉得自己只有进体制内才能躲过“被裁”一劫,于是就开始继续复习考公,在家复习,到公司复习,又参加了两至三次公考,也算是考出自己觉得不错的成绩了,但距离上岸差的远。算了,太难了,退堂鼓高手我本人又放弃了。跟公司谈涨薪未果,就出来漂了。去年别人都说出来漂需要很大勇气吧,其实对我来说只是另一种逃避和放弃吧。
哎,其实想那些没什么用。时间已经来到此刻,就想想此刻之后的事。我不喜欢工作,但是需要工作。职业规划在我眼里简直太虚伪了,一群成功人士回过头描述自己的职业晋升之路,于是每一步都变成了“best choice“。而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对我来说太难了,我一挣不到大钱(懒且笨),二不喜欢权力(不喜欢恭维别人也不喜欢别人恭维我)。我摸鱼的时候就会想,要是能不上班就好了。于是我冲浪的时候就看如何FIRE,如何run到国外躺平,学习什么技能可以做数字游民。看着看着我就觉得与其指望遥遥无期的以后,不如现在就过上如果不需要上班了后的生活。持续了一段时间的摆烂生活,我觉得天天睡醒刷手机,睡前刷手机,饿了点外卖的日子只能短暂的存在,没有一个目标会觉得虚无,会想死。那还是得健康和开心,该锻炼得锻炼(分泌多巴胺快乐,不需要身材太好),能自己做饭就自己做做饭(为了健康),多去大自然走走(预防想死)。那这么想来我回去之后,这种生活很容易就过上了。下班时间就锻炼锻炼,看书,看剧,做饭,上班的时候就上班、摸鱼、八卦,放假就去公园、登山、徒步、旅行。无聊的时候就上来随便写写,录录视频剪剪视频,找到合适的人也可以一起录录播客。多存钱、多搞免费运动、多培养兴趣爱好。
摆烂这个词现在特别火,按照互联网定义,我现在的状态确实符合。这是一种匮乏的语言,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我的生活和状态,我就摆烂似得说,我摆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