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父母相处的一点感悟:不把对方的特点看成缺点!
清明假期回了趟父母家,听我爸爸吐槽了我妈妈几件关于节约的小事情。其中一件是我大姑给他们送了一些自家种的白菜。只要家里堆有蔬菜,我妈妈便不会买其它蔬菜。于是家里顿顿吃白菜。可我爸爸受不了啊!但他又碍着我妈妈,也不会去买别的蔬菜。因为他认为两个人过日子就得一起高兴地买,所以他希望我妈妈不要那么节约。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不算什么事,想吃就去买啊。但站在我爸爸的立场和角度,这就是让他苦恼的地方,因为他心里处处顾及着我妈妈的感受。我给我爸爸说:“节约是妈妈的特点,不是她的缺点。你要是把节约当成妈妈的缺点,想去改变她,你就会难受。”
再说下我妈妈。她特别善解人意,绝对不抠门,反倒是那种该节约便节约、该大气就大气的人。比如,逛街时,只要家人看上了哪件衣服,她一定是支持我们买买买。她总说我在外工作,一定要买好的衣服,穿得有气质。家里换车时,她总是鼓励爸爸或我们买更好一点的车,因为下一次换车估计是好几年后的事了。但她可以花两小时坐地铁公交,也不愿付更多的钱换来更少的交通时间,因为她觉得自己反正闲着没事,时间就是用来坐车的。对于食材,她也是物尽其用,绝不轻易浪费。所以,当我妈妈提出要坐地铁时,我一般不会否定她或硬要让她打车。她来我家,我也会尽量和她商量好,看看食材怎样分配到一日三餐不浪费。这些节约的做法让我妈妈感觉很好,是她爱生活、爱自己的一个方式。
人无完人。每个人性格的特点总会在某些地方让别人产生不舒服。我妈妈的节约,在我爸爸那里可能表现得更多。如果我爸爸把节约当成妈妈的特点,他就会想着去补充这个特点的不足,比如在恰当的时候和我妈妈正常沟通交流,表达自己想换个蔬菜吃。我想我妈妈是不可能不让我爸爸吃的。而且这也能让大家的身体补充更加丰富的营养,是个双赢的事情。可如果我爸爸试图去改变我妈妈,让我妈妈成为他期望的那种人,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说我妈妈吐槽我爸爸。我爸爸在家是极少做家务的。那是不是说我爸爸特别懒呢?不是的。他虽然不喜欢做家务,但其它事情却跑得快。比如出去买东西,来车站接送我们,照顾孙子。只要是我孩子的事情,我爸爸总是很有耐心,洗澡、冲奶粉、换尿不湿、擦屁股、穿衣服、带孩子出去溜达……我在外地上学时,经常会坐早上七八点的飞机,我们便会在凌晨4点钟从老家出发,开车去机场。那些年,爸爸总是按时把我送到。每次我回家,他也是早早等在机场。几年前,有次我孩子生病,一直查不出原因。爸爸就带着孩子开车到省里的各大医院,经常也是早上5点就从家里出发。我爸爸有他喜欢做的事情,也有他不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他的特点。如果我妈妈只看到他不爱做家务,看不到他在关键重要时刻做的贡献,那她也只能一直抱怨下去。这便是个无解的题。
何止夫妻之间,任何两个家人之间的相处,肯定都会存在矛盾。我们经常将对方的特点当成缺点来看,抱怨对方在某件事情上做的不好,希望对方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加以改进。但往往得到的解决结果,是两个人在某件事情上的暂时妥协。人有缺点吗?有。我认为的缺点,便是和“真善美”相对立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身上有和“真善美”对立的品质,那的确需要改进。其余的,都可以视为是一个人的特点。你有你的性格特点,我有我的性格特点。如果两人希望相处融洽,就请彼此尊重和包容对方的性格特点,相互弥补对方性格特点的不足。真正爱一个人,不是我用自以为好的方式来对你,而是接纳你性格的特点,尊重你爱自己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再为你付出。自爱也是一样。正视自己的性格特点,不要轻易把自己的特点看成缺点,从而去否定自己、改变自己、伤害自己。
——————————————————————————————————————————
若您喜欢这个分享,请别忘了点个赞哦!写作的人是最大的受益者,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