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平衡的生活是内心平静且充盈
1. 时间管理的困扰
2. 所做的努力
3. 启发
4. 下一步计划
自有意识以来,我似乎都在与自己抗争,想要摒弃懒惰、拖延等一切坏习惯,塑造一个积极、勤奋、今日是今日毕的完美形象。念书的时候,周末总是背着厚厚一摞习题回家,幻想着这个周末“脱胎换骨”,写完多少多少习题,事实总是一整个周末连书都没有打开过,直到周一再原封不动的背到学校去。这个“坏”习惯一直持续到念大学。大学距离我家有八百多公里,坐火车需要一夜。即便距离如此之远,回趟家辛苦又不便,我仍然坚持寒暑假拖着沉重的装了许多课本的行李箱踏上归家的火车,幻想着这个假期能够把功课学扎实,新的学期突飞猛进。当然,现实并不会因我的一厢情愿而改变,假期结束后,我仍会拖着沉重的一整个假期都没有打开的课本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回到学校。
这一定是我自己的问题。我不够自律,我不够勤奋,我无法下定决定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一件事情,错一定在我。从小没有接受过“延迟满足”训练,没有“阅读能力”训练,没有“自信与乐观”训练,倒是在“自我剖析”与“自我反思”方面做得不错。我一直以为错在自己,根源在自己,毛病在自己,并拒绝和身边的朋友同学交流此事,偶尔困惑向家长寻求帮助,得到的回应总是“那你不会怎样怎样”。直到念了大学接触了互联网,我忽的发现原来这是共性问题啊!原来大家都是这样既不自律又不勤奋的普通人!瞬间就释然了。
当然,即便释然了,我仍在探索如何高效进行时间管理的路上不停歇。我渴望生活处于一个平衡、自律、美满的状态,并为此不懈努力。我在知乎、豆瓣、公众号上不断探寻探寻,希望能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良方。我实践了许多网上找来的方法,读了一些与时间管理有关的书,却总是坚持不了几天便放弃,直到下一次忍受不了自己再次下定决定改变。循环往复没个尽头。
最近所受启发比较多,对于时间管理似乎有了新的认识。周末重读《醒来的女性》,作为家庭主妇的米拉尽力让自己的生活达到平衡:早起准备早饭、送小孩上学、收拾混乱的厨房和家、扫除、喝杯咖啡休息、读书、出门和朋友聊天、读书或休息、接小孩放学、忙碌几个小时、夜深人静再次独处。我爱独处的感觉,在温馨的房间一个人不论做什么都是快乐满足的。米拉的生活暂时达到了一种“平衡”,尽管这种平衡又很快被打破。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介绍了对一天的时间做尽可能详尽的记录,以便了解并从容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在我漫长的二十几年的人生中,似乎总是被追着赶着推着、匆忙的往前走。如今工作能稳定,似乎是时候达到我所迫切要求的“平衡”。
按照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我将自己的一天分为三个“8”。第一个“8”用于睡觉,只有睡饱了白天才有精力做事情;第二个“8”用于精进,三小时工作,三小时自我学习提升,两小时读书;第三个“8”用于处理杂事,两小时吃饭,两小时运动,两小时玩手机(目前仍戒不掉手机),一小时杂事,一小时社交。
我渴求生活和内心达到“平衡”、“祥和安宁”,并愿意为此不懈努力着。
三小时工作:一般在上午,有时会临时有工作任务也无妨,毕竟“平衡”不以天计,而是以周、月、年为单位。工作包括必须做的工作和有关的知识学习(这个需要专门安排计划)。
三小时学习:法律、医药、财务、常识,这几个方面是我们所必须的。学的越多,知道的越多,生活便越得心应手,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今年目标过法考,具体计划另行安排。
两小时读书:在豆瓣上认识的姐姐“春江水”每日坚持读书打卡已有三年之余,似乎坚持这件事也并不是很难,给了我极大的勇气。但要注意不要走入误区,读完这本书生活不会发生很大的改变,着急囫囵吞枣只看情节读完也记不住很多,没必要打开一本书就要一口气读完,每天读一点缓一缓也许效果会更好。一次买书不用太多,把手里的存货摆置完再入手新的。书永远读不完,永远都有新体会新发现。
两小时吃饭:其实用不了两小时,三餐一个多小时差不多了。
两小时运动:最近天气不错,可以开始跑步了。掌控生活的前提是有个耐造的身体,老话说“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国奋斗五十年”,我没有那么宏大的理想,愿掌控人生五十年。
两小时玩手机:零零碎碎玩手机,目前戒不掉,毕竟社恐如我,手机是获取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途径。
杂事:洗漱啊,通勤啊,乱七八糟的事情啊这些。
我想要的平衡生活:内心平静且充盈,每日有事可做,日进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