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你的“和解时刻”
查看话题 >当你不能从孩子那里得到足够尊敬的时候,你在想些什么?
在这个全面竞争和内卷时代,父母们无论是面对工作和还是育儿其实都很辛苦。
工作不一定带来成功,育儿也不一定能从孩子那里得到足够的尊敬,尤其是孩子处于青春期阶段时的妈妈,她们这点可能体会更深刻。
这种感觉很是微妙,有些时候仅仅是孩子回复说话的声音大了一些,气粗了一些,内心就会有一点小受伤了。
记得以前看过一则报道,是一个调查结果:中国孩子最佩服的是伟人(名人),而外国孩子最佩服自己的父母,因为外国孩子亲眼看到父母是如何奋斗的过程,而中国孩子被父母保护的比较好,甚至直接在孩子面前屏蔽了自己这个吃苦的过程。
也许作为爸妈,跟孩子有足够的亲密关系,但等孩子大到能够理解权力游戏时,体会到社会丛林法则,他们就可能不会对父母产生足够的尊敬。因为他们看不见。
李安在一次采访里说:尊敬不是来源于身份,不是你成为别人的老公,爸爸,你的老婆子女就可以天然尊重你的,你还是要每日勤勉的工作,要去赚你那一份的尊敬。

我还记得有个网友某天无意中看到自己妈妈在少女时代写的日记,她才醒悟到一个事实:原来妈妈也曾经年轻过,也像她一样活过,笑过,爱过。也是一个人。
一种情况就是家长足够的谦虚,总觉得孩子比自己强,孩子的决定就算是自己不理解,不认同,也会选择相信孩子。
比如我的妈妈是这样的人,她总觉得我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天上知道一半,地上全知道,如果我有什么决定,她啥都听我的。
所以我妈妈就活得比较自洽,幸福,哪怕我对她没有足够的尊敬,她也能很坦然。
还有一种是高学历的家长,也有过一定的职业成就,了解社会运转规则,相应自尊心也很强,但因为各种原因,最终选择了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孩子和家庭身上。
这种以家庭为最小单元获得确定性收益的生活模式,会降低家长(尤其是妈妈)获得更高社会地位的可能。虽然他们照顾家庭,教育孩子都非常精心勤勉,但不一定能得到社会学意义上的成功与尊敬。
我家黄豆子升到了高中之后,我也明显感觉他对我的“尊敬”变少了。
我知道我的孩子是很爱我的,但我还是想得到他的尊敬。
我想根本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走得太近,妈妈是他天生的供给者,他没有远距离知道妈妈也是一个“人”。
其实,我以前还带他多次去过我的办公室,他见识过工作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最近借着某次REVIEW的机会,我把大学毕业以来这二十多年的工作和生活里遇到的大事,大节点都做了一个梳理,就像写简历一样。
但比写简历还要更细,附上了各种做过的CASE,这些年的收获,失败;能力上的优势和劣势;性格上的特点分析。以及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和未来的梦想(前进方向)和面临的挑战,一共写了三个大文档发给孩子。
然后我们面对面,对这些文档做了讨论交流,他也对我提了一些问题,此后两周,其实他一直对我“这个人”还是有疑问的,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我都做了耐心的回复。
我想他可能也有一些好奇,就是开始理解妈妈也是一个在社会里扑腾的人,也要去赚自己的名誉与金钱以及尊敬。
感觉上还是有些微妙,我们不再是那种亲密无间的,可以毫无忌讳的感情了。
反而现在还有了某种距离 ,这距离就好像我在公司与年轻的同事做问题讨论时,会有分寸感,或者边界感。 但这也挺好的。

( 露薇花 吴海菁 摄于 阳台花园)

作者介绍
吴海菁,现居北京,70后。
前互动百科市场总监,搜狐ChinaRen总编,百度新闻产品负责人。
目前专注于家居园艺疗愈方法实践,关注中年人的自我更新和成长,是泛退休人群身心调适咨询服务方向的创业者。
也许你还想看
吴园丁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年的朱顶红为我实现了鲜切花自由 (6人喜欢)
- 好一朵美丽的小白花,用近千年的草木春秋只为书写太平二字 (3人喜欢)
- 第一次站在莲花池眺望北京西站 (1人喜欢)
- 牡丹芍药一相逢,便胜却繁花无数。 (3人喜欢)
- 最后2天,这是今年夏天最值得看的一场展览:国家植物园活体罂粟展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