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近期电影观影记录
今天被烦人的装修声吵醒,略带头痛,下午一心想要完成论文的我竟然图书馆账号被locked了,上不了知网,也不想做设计,更不需要投简历了,so注定是无法高效集中的一天。
近期观影了非常多,几乎每天都两部片子往上。如果只是看,往往意义不大。随意就趁着这个timing来盘一下!还没能读透,影评过段时间再写。
昆丁 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20世纪60s生|美国导演|90s成名
style-非线性叙事、难忘的对白、血腥的场面、黑色暴力|美国本土B-movie级片
目前我只看了这两部,听说《杀死比尔》也非常经典,有机会一定看完!
昆汀的暴力美学在电影中的呈现,一方面是真正的血腥的战斗画面,bloody,另一方面是融入了我们意识当中的暴力的载体——监狱、毒品、黑帮、性等等,这几乎是我们所能想象的社会的至暗面,然而里面的人物在这个至暗面中生活得柔韧有余,却通过话痨等特质展现了他们的亲切感,让我感觉他们在玩游戏,而没有一点生命安全的意识,搞笑又紧张,死了就死了,也没有绝对的恶人,没有绝对的好人,so what!
在于这种吊儿郎当的角色让我想起了加缪剧本,了解了社会的荒诞规则之后,要么不服从选择自杀,要么清醒的活着,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昆丁电影中有些角色之所以让人觉得荒诞,是因为我们太缺乏想象力了?以至于想象不出来不遵守这个社会秩序的人能做出什么,以及很难想象他们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我们不知道原来人可以这样活着,感谢昆丁给我这个机会。
大卫 芬奇(David fincher):20世纪60s生|美国导演|焦点-人性+社会黑暗
“......我想把人用你未必愿意的方式卷入到我的电影中去。我想嘲弄人们在电影院灯光变暗而20世纪福克斯的标志出现时心中带有的期望。观众总是在期待什么。我的兴趣在于对它们进行嘲弄。这才是真正的兴趣所在。” 那种世界一片美好的电影,他是不屑去做的。
高智商的连环杀手已经被电影present过无数遍了,一直以来,宗教色彩浓郁的东西都让我觉得非常神秘,从而着迷,而后被惊艳,所以我是非常喜欢这个宗教背景的犯罪故事的。
其一:七宗罪受到惩罚,这是宗教色彩,也是艺术表现形式,凶手是上帝视角,跳出宗教的艺术手段去看待这个问题的话,日常生活中所有的恶与犯罪都可以得到归因,犯罪的种子来自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在这里是普遍式讽刺,人性就是这么丑恶。
其二:当我们认知失调,当我们面对罪恶,有人选择逃避,有人清醒地fight for it,但是要面对的是荒诞的重复和无穷无尽,跟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一样,这两种态度对应的是两位警官。显然看阿兰电影建构的范式同样在这里适用。
我看完不觉得揭示了什么深刻的道理,倒真的感觉有人完整无缺的把这个温情的故事展开给我听。现在回想起来,导演想要带个我们的,或许只是对生命的哲学性思考:当我们丧失了基本的能力,当我们丧失了记忆,忘记了爱过谁,是否也就意味着终结,不管我们是以婴儿还是老人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在生命的尾声也不会有什么差别,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可以去爱、有能力去爱的时候尽情去享受。可事实是,道理我都懂,但是我从来没有、或者说至今没有感受到这种淋漓尽致的活着的感觉,以及也不知道当我快要失去这种能力的时候我要怎么面对这样的空虚和寂寞,我要怎么走向生命的尽头,fairy tale从来都只有在电影中存在。
那我可能要去看完这个书⬇️,才能回来给自己回答这个问题。。。
斯坦利 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20世纪20s生|美国导演|蔑视社会常规
我觉得我形成不了什么有价值的评价,我不了解古巴导弹危机,不了解冷战,也没有完全消化了里面的战争哲学和男权嘲讽,但毫无疑问,这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社会话题,see u soon!我去读多点书看多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