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杀死了恐龙,为什么唯独没有杀死蟑螂?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本文来自某访谈中的孩子提问-科学家回答) 6600万年前,当那颗被称为“希克苏鲁伯撞击”的岩石从太空坠落并撞击地球时,蟑螂就已经在那里生存了(译者注: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是一个在墨西哥发现的陨石坑撞击遗迹,曾是地球最大的陨石坑)。 这次撞击引发了一场大地震,科学家们认为它还引发了距离撞击地点数千英里的火山爆发。 它直接导致了地球上四分之三的动植物死亡,包括大多数恐龙。

当这么多强大的动物灭绝时,几英寸长的蟑螂为什么能存活下来呢?事实证明,他们完全有能力躲过一场浩大的灾难。 如果你见过蟑螂,你可能会注意到它们的身体非常扁平——这并非偶然。扁平的昆虫可以把自己挤在更紧的地方,这使得他们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隐藏起来,而这种“特异功能”可以帮助他们在希克苏鲁伯撞击中幸存下来。

当流星撞击地球时,地球表面的温度急剧上升。许多动物无处可逃,但蟑螂可以在微小的土壤缝隙中避难,而土壤缝隙为它们提供了很好的避热保护。 陨石的撞击同时也引发了一连串效应,它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随着太阳光的黯淡,全球气温骤降,全球各地都进入了冬季。在缺乏阳光的情况下,存活下来的植物难以生长,而许多其他以这种植物为食的动物就只能挨饿。 不过,这并不会影响到蟑螂们的生存。不像某些昆虫喜欢吃特定的植物,蟑螂是杂食性食腐动物。这意味着它们会以大部分动物或植物为食,也会吃硬纸板、衣物,甚至是粪便。自希克苏鲁伯大灭绝和其他自然灾害以来,蟑螂的食欲不那么挑剔,这让它们得以在物质匮乏时期生存下来。 另一个有利于生存的特性是蟑螂在很小的壳里产卵。这些“蛋壳”看起来像干豆,被称为卵囊,意为“鸡蛋箱”。 和手机壳一样,卵囊非常坚硬,可以保护里面的东西不受物理伤害和其他灾难威胁,比如洪水和干旱。这足以让蟑螂的后代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希克苏鲁伯大灾难。 现代蟑螂是小型幸存者,它们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的任何地方,从热带地区到地球上最冷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足迹。据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生存着超过4000种蟑螂。 这些物种中有一小部分喜欢和人类生活在一起,它们便成为了人类眼中的害虫。一旦蟑螂在建筑物里安家落户,就很难清除这些昆虫和地板上的每一个小裂缝。当大量蟑螂出现在不卫生的地方时,它们会传播疾病。它们对人类健康构成的最大威胁是它们会产生过敏原,引发一些人的哮喘发作和过敏反应。 蟑螂很难被消灭,因为它们可以抵御多种化学杀虫剂,而且它们拥有比恐龙活得更久的能力。然而,蟑螂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控制的害虫。研究人员研究蟑螂是为了了解它们的运动方式和身体构造,从而在设计和制造机器人方面获得更多灵感。 对恐龙而言毁灭性的灾难都没能击败蟑螂。如果另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我更担心的是人类,而不是蟑螂。

(科幻世界 独家编译) 本文来自: sciencealert
欢迎查看更多精彩栏目,请戳->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