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与效益的两难并非权责对等原则即可破解
【说明】看到友邻转了一篇公众号文章《上海破防》,讨论FC问题。我对FC并无明确立场,因为1、我对疫情、决策都缺乏足够的专业信息和能力。而我们做决策并非只是根据某个信息或原则,而是综合多方信息做综合判断。
2、我的伦理学知识告诉我,效益论(功利主义)VS道义论的争论数百年未有结论。
基于上述说明,这里只是对权责对等逻辑发表看法。
1、权责对等,哪怕“由于他们不具有对自我负责的能力,因他人的疏忽而被感染。”且不说实际上是否每个老人都有监护人照顾,只看在对自己负责逻辑下,基本的公共服务就会瘫痪,因为作者也承认“即使是最具防疫隔离经验的医护职业群体依然可能感染”,那么除了极少数胆子大的和上级要求上岗的工作人员,菜市场、摊贩大概率会选择停止营业(考虑到病毒极高的感染率,至少在全面免疫之前暂时停止营业)。感染风险和医疗挤兑使得不FC会面对每个人有选择,但没人提供供给。
2、国人缺乏权责对等的意识。更常见的逻辑是,做事之前要求自由选择,出现严重后果后说:我也没想到会这么严重,我也不知道会搞成这样。中国和西方的文化本身是有差异的(不要用海外华人目前的看法来评判,首先他们的价值观已有改变,其次看看疫情初期华人的选择)。
3、文章引用电车难题,并未告知已有研究的结果是大多数人会选择符合功利主义的判断(参考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有兴趣可以看这个领域格林的《道德部落》)。文章用“这个问题有一个相对被认可的答案”之后给出“所以,不应该改动轨道。”有误导之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