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脑子
隔离在家,对悲伤小事的感知变得异常敏感,对所有大事的感知变得迟钝、麻木,因为真的离的太远。
突然想到之前学英语的时候,老师教的“泡脑子”。众所周知,学习一门语言最好的方式就是处在那个语言的环境中,所以她让我们多听播客,多看youtube,多刷刷外媒,虽然不能肉身处在那个环境里,但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给自己创造一个接近那个场景的环境。
最近流媒体上能刷到的最多的就是不同个体的苦命故事,每个人都不一样,但苦的程度不相上下,真的苦,苦到不能理解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本不应该如此。但我还有一点很介意的,点进求助帖爆料贴,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家庭住址,姓名电话,种种很隐秘的信息都暴露在互联网上,毫无隐私可言。
爷爷,一个70多岁的老人,在疫情爆发之初就自告奋勇去做了志愿者,某天晚上来布置任务的书记确诊了,他算做密接被带走隔离。看到他发回来的照片,真的很生气,所有的人呆在一个办公室里,睡在简易的行军床上。且不说取暖措施有没有做到位,能不能保证最基础的洗漱,这么多人呆在一个密闭的空间,是不是会加大交叉感染的风险?
既心疼又生气,但和爷爷关系一直不太好,也说不出很暖心的话,对自己生气。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