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你知道多少?(一) ——骨质疏松调查报告
常常听到“骨质疏松”,那么,对于这个,你了解多少?
中国首个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
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
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骨密度检测率亟待提高。

https://pixabay.com/zh/illustrations/skeleton-human-bone-bones-skull-3342754/
调查报告详细显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基础骨量积累和增龄后骨量流失密切相关。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岁左右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骨量积累水平越高,中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就越晚,症状与程度也越轻。
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年龄增大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
不平衡膳食、静坐生活方式、日照过少、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因素不仅影响基础的骨量积累水平,也导致中老年后的骨量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
50岁以后低骨量率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开始增高,主要与年龄增大所致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密切相关,而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尤为明显,因此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因此,我们在30岁后就应该关注骨骼健康,到了50岁就更应该提高警惕,特别是女性。

https://pixabay.com/zh/photos/goalkeeper-knee-injury-leg-bone-6514920/
骨质疏松症患者是发生脆性骨折的超高危人群,骨质疏松症患者或将面临髋部、腕部、椎体等多处脆性骨折威胁。所谓的脆性骨折就是站立的高度和较低处的跌倒造成的骨折,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出现稍微剧烈的咳嗽就造成了椎体骨折。同时,常常发生的除椎体以外,还有桡骨远端和髋骨骨折。脆性骨折具有高致残致死率。
有些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无法控制,包括:
- 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 年龄:年龄越大,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越大。
- 人种:白人或亚裔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最大。
- 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骨质疏松症会使您患病的风险更大。
- 骨骼结构和体型:身材矮小的男性和女性往往有较高的患病风险。
- 既往史:如果你以前有过骨折,那么再发生骨折的几率会增加。
- 特定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某些疾病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几率。
- 药物:某些处方药——例如,如果你长期服用泼尼松等类固醇——也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几率。
- 吸烟:患骨质疏松症风险增加。
- 酒精:大量饮酒会导致骨骼更容易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骨质疏松症通常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但多年后,可能会出现背痛、身高下降或弯腰时疼痛等迹象。骨质疏松症出现发生在某些人身上的第一个迹象是骨折,通常在脊柱或臀部。

https://pixabay.com/zh/illustrations/backpain-lights-humanoid-man-6844700/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推荐: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对于防治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
钙剂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000 ~ 1200 mg。
(1000 mg /d 50 ~ 70岁男性;1200 mg /d,≥51岁女性以及≥71岁男性)
如果可能的话通过饮食来实现,必要时(绝经后女性及老年男性,接受骨质疏松治疗时,如饮食中钙摄入低于700 mg /d)使用钙补充剂。
维生素D每日推荐摄入量为800 ~ 1000 IU(对于50岁 以 上 维 生 素D缺乏中等风险的成年人)。
考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的特点,结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以及国内外指南推荐意见,老年人群及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建议钙剂摄入量为1000 ~ 1200 mg /d,维生素D3摄入量为800 ~ 1200 IU /d。
针对妇女,2018年、 2019年欧洲及美国先后发布了最新版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OP诊疗指南。
指南中指出,对于具有高危骨折风险、低骨密度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建议使用钙和维生素 D 作为抗骨质疏松的辅助治疗。对于具有高危骨折风险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在双膦酸盐类、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狄诺塞麦、替勃龙、阿巴帕肽或特立帕肽不耐受时,推荐每天补充钙和维生素 D 预防髋部骨折。
详情可见我之前的一篇《中老年妇女与骨质疏松——来自最新指南的认识》

https://pixabay.com/zh/photos/walking-old-people-coat-age-park-69709/
骨密度测试
骨密度测试可确定您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两种类型的骨密度测试都很快,一般不超过15分钟。
中央 DXA:测量脊椎和髋骨。Central DXA 代表双能 X 射线吸收测定法。
外周检查:测量手腕、手指和脚后跟的骨密度。
进行骨密度检测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 24 小时内不要服用钙补充剂。
如果在此之前进行 CT 扫描或 MRI 注射了钡剂或其他造影剂,请等待 7 天后再进行中央 DXA测试。
避免穿着带有金属拉链、腰带或纽扣的衣服。
骨密度检查的结果通常是“图片+表格”的形式给予反馈。
其中,T值是一个相对的数值,临床上通常用T值来判断人体的骨密度是否正常,其将检测者检测得到的骨密度与30~35岁健康年轻人的骨密度作比较,以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差数。
结果分析: -1﹤T值﹤1表示骨密度正常;-2.5﹤T值﹤-1表示骨量少、骨质流失;T值﹤-2.5 表明骨质疏松症;T值﹤-2.5并有脆性骨折病史提示重症骨质疏松。
65岁以上的老年人;45岁以上中老年人特别是绝经期妇女;有脆性骨折史或者脆性骨折家族史的成年人;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大量烟酒者......这些患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每6个月或一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https://pixabay.com/zh/photos/doctor-x-ray-hospital-physician-1297054/
下一篇,讲讲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参考:
1.http://www.nhc.gov.cn/wjw/xwdt/201810/d816a5c72f6b45e399a1e7214642cd47.shtml
2.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20-09/21/c_1126521496.htm
3.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osteoporosis/symptoms-causes/syc-20351968
4.https://www.webmd.com/osteoporosis/guide/osteoporosis-risk-factors
5.贺丽英,孙蕴,要文娟,等. 2010-2016年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Meta分 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12 (1590-1596)
6.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 :413-443.
7.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年12月第24卷第12期Chin J Osteoporos,December 2018,Vol 24,No. 12
8.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587294/ European guida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Osteoporos Int. 2013; 24(1): 23–57.
9.Richard Eastell, Clifford J Rosen, Dennis M Black, Angela M Cheung, M Hassan Murad, Dolores Shoback.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Volume 104, Issue 5, May 2019, Pages 1595–1622
11.https://www.mayoclinic.org/tests-procedures/bone-density-test/about/pac-20385273
版权归『曾姐姐』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