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探索】董卓因何当权,及东汉灵帝朝政治困境原因分析
关于董卓,《三国志》里只有一句话:
董卓狼戾賊忍暴虐不仁 自書契已來殆未之有者也 三國志
然而董卓能力究竟如何?我们还得去翻《后汉书》。
灵帝给董卓铺了两次路,董卓都不负众望的失败了。
中平元年六月,黃巾將破。帝不信卢植,功敗垂成。
遣中郎將董卓攻張角 不克 後漢書孝靈帝本纪
此时汉室对黄巾的镇压已初见围剿包围的态势,几路人马都取得了显著的胜利。而灵帝在收尾工作的开端突然临时换将,将连破张角的卢植“榄车押解,减死一等”,然后就派董卓前往“领功”。
董卓领功失败,职位不升不降。
中平二年十一月 遣中郎將董卓讨先零羌 不克
先零羌在东汉初年即不断寇边且称帝,但自汉室得南匈奴兵马将领後,往往来寇能破。至灵帝朝初年,破羌校尉段颎三破之,平东羌。如此先零羌势弱,及黄巾起义于内,先零则合北宫伯玉来袭。战持一年,当张温破北宫伯玉时,灵帝又收官换将,且再次遣董卓收尾先零“领功”。大概灵帝也知董卓领不了对阵主力的功,这次让领个从力的吧。
领功失败。
灵帝偏袒董卓,是欲扶持母族政治势力。初衷可能是想仿效卫青霍去病故事,或者至少是个李广利吧。不过现实比较骨感,董卓不行。
其中还可细究。难道董家就毫无领兵人才了吗?西汉武帝朝旧事,卫青霍去病皆是有力的外戚,其在军事上的建树与威望也不断让皇帝感到潜在的威胁,越发嫉妬恐惧。于是汉武后期第三次选择的是李广利,一个能用且更能完全控制的外戚将军。到东汉灵帝时,或许是受前辈的启发,势力完全困于宫廷苑囿中的半路皇帝迫切希望一把可控的利剑斩开离心且各成势力的外廷。
我们需要从头分析灵帝的政治状况,从而试图理解此朝发生之荒谬现象。
灵帝是前任窦太后从众王后裔中挑选扶持的“儿皇帝”,先天政治基础薄弱。
而董氏是灵帝母家。灵帝登位後局面一度尴尬,只因时窦太后窦家当权,刘宏可以追封自己的祖父祖母、父亲为皇帝皇后,然今有窦太后,自己的母亲只能勉强封“慎园夫人”了。
可以预想,董氏家族到洛阳的权贵圈里来,本想着要做天下第一外戚、除皇家外最尊贵最得意的世家了,如今却处处被窦氏压过一头。不论是为了利益还是斗气,董氏决定扫清障碍。
可董氏在洛阳并无根基啊?
建宁元年九月辛亥,中常侍曹节矫诏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尚书令尹勋、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皆夷其族。皇太后迁于南宫。
通过宦官来颠覆旧权力也是很快餐了。一年不到就结束了傀儡手。但在外戚争权的过程中,就发生了党锢之祸,并长期影响了王朝和政治生态。又有西邸卖官事:
长乐太后(董太后居长乐宫故名)好聚金以為堂室,猶慊慊若不足。太后教帝使卖官受錢。
稳健的政治势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
前有卖官之风和党锢之祸,後有光和四年的”狗官“事件。
是岁(光和四年)帝作列肆于后宫,使诸宫女贩卖,更相盗窃争斗。帝著商贾服,饮宴为乐。又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绶。又驾四驴,帝躬自操辔。驱驰周旋,京师转相放效。
可见灵帝与外廷异心,且怨怼将日重。
灵帝为何冠狗,是出于无知的顽劣和轻狂,还是对朝臣有意的侮辱报复?
登位初年娶执金吾之女是否是出于人生安全考虑?後又因何突做置换?
光和元年九月,皇后宋氏废,后父执金吾酆下狱死。
鲜卑扰边频频,中平元年又生黄巾内乱。
以帝室明目张胆的敛财故事来看,必是有自上而下的层层腐败。加之皇帝基本没有构建起朝堂的稳健势力,而只能熟练且频繁地使用宦官的路径来完成愿望。各个世家切割着权力,必然也有许多肆无忌惮的侵占。这便是一碗符箓水加五斗米带起黄巾革命的原因。实是民不聊生最后的负隅顽抗。
而灵帝在紧要关头换将的操作,虽有欲通过外戚掌握国家暴力机器的原因,但终究未能成功且加剧了整个国家的混乱。
而董卓最终登上政治舞台,主观上是为报仇,客观上是出于混乱政治状态中的缺乏。
在灵帝驾崩到新帝登位期间间剧烈的政治动荡中,两三月内董氏家族的家主董重和代表董太后相继身亡。次子董卓在灵帝的偏袒下也并未能跻身政权中心的前事已证明其并不具备相应的政治素养,故时为并州牧的董卓最终以一种不加掩饰的蛮横刚烈、纯粹的暴力冲突、一系列的“自为”闯入权力的中心的。
在少帝辨与陈留王协被胁出走的事件收尾中,
并州牧董卓杀执金吾丁原。司空刘弘免,董卓自为司空。九月甲戌,董卓废帝为弘农王。
事情是如何发生的?已失势的董氏是如何回到权力中心的?又为何是以这般酷烈的方式?请看——
董卓复仇记
在少帝辨继位风波上,因何氏得立(涉及西园八校尉首与何氏的皇位及皇位摄政之争),前太后外戚董氏家主董重在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当权後下狱死,董太后次月死。董氏家族被踢出核心权力圈。时董卓任并州牧。
- 何皇后,少帝刘辨之母
- 大将军何进,何皇后异母兄,少帝元舅,何氏家主
- 舞阳君,何皇后母
- 车骑将军何苗,何进何皇后弟
- 何皇后之妹,舞阳君次女,嫁予中常侍张让之子
- 董重,董太后兄子,董氏当家
- 董太后,灵帝之母
- 董卓,董重之弟
- 奉车都尉董旻,董卓之弟
- 袁隗,太傅,袁绍叔父
- 袁术,虎贲中郎将,袁绍从弟
後何进用袁绍,何进欲抑中官之权,袁绍一心灭尽天下黄门,故调董卓等屯兵逼宫何太后(以诛宦官事引发的何氏内斗),後何太后终于让步,何进令诸黄门各就国(遣散回乡)。
然袁绍对这结果尚不满意,敦劝何进而不得,于是诈宣进意书告诸郡捕案中官亲属。故中官惧而生变,诱斩何进,合闭宫室。
天下愦愦,亦非独我曹罪也。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陈留王协母王美人,何后鸩杀之。帝怒欲废后,宦官固请得止。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财千万为礼和悦上意,但欲托卿门户耳。今乃欲灭我曹种族,不亦太甚乎?卿言省内秽浊,公卿以下忠清者为谁?
袁绍烧宫逼宫,中常侍张让、段珪等骗胁何太后、天子辨、陈留王协北走,遇尚书卢植而何太后自投阁道免。
与此同时,何进部将怨疑何进弟何苗,斩之;袁绍尽搜宫中黄门二千余人无少长杀之。
唯卢植与河南中部掾闵贡(王允所派)追救天子等入小平津。
尚书卢植夜驰河上,王允遣河南中部掾闵贡随植后。贡至,手剑斩数人,余皆投河而死。
明日,公卿百官乃奉迎天子还宫,以贡为郎中,封都亭侯。
董卓遂废帝,又迫杀太后,杀舞阳君。何氏遂亡,而汉室亦自此败乱。
虽然上一轮的外戚给新一轮的外戚让位将是必然的,然董氏因何进失势,董卓的兄长在何进的命令下下狱死、姑姑死。而何进用袁绍,袁绍带用董卓。在小平津之夜後,何氏在与宦官的斗争及内斗中消耗将尽,而何太后及舞阳君可因牵引黄门至天子被胁负责。欲报复何氏,少帝刘辨乃何皇后之子俾必不能留。于是出现了废帝、杀后、杀舞阳君之事。
然袁氏并无反对何氏及少帝的理由(在继位之争中,以袁隗为代表,袁氏站便是何氏的队),在此时袁氏为何不出面保护少帝刘辨呢?
且听下回分解。
-
喝点热水再睡觉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28 11: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