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奈尔到哈佛|命中注定的藤校之缘


惠乙涵 | Connie
一只梨铁粉优秀学员
哈佛 Mdes 硕士offer
康奈尔室内交互设计本科 辅修商科
康奈尔Meta design and Technology Lab研究助理
2021亚马逊云科技 大中华区实习生

一只梨 | 常春藤少女的名校通关路
选择的意义大于结果!


Byt the way, 今年有三位梨粉申请哈佛大学,两位都顺利获得Offer👍
Connie说,她是一个相信缘分的人。在她人生中几乎每个重要节点,都有着命中注定的“选择”与“安排” 👇


- 初中时期,放弃外国语中学的就读机会,远赴他乡,意外开启了艺术设计新世界的大门;
- 高中时期,从准备申请到正式递交,只有短短三个月,却不出意料地成功匹配到藤校康奈尔;
- 大学时期,疫情的困扰与休学的调整并未阻止她前进的脚步,亚马逊(大中华区)的出色实习与哈佛Mdes的入学邀约纷至沓来; ...
“我从不害怕去尝试,做好自己能够掌控的一切,带着最大的诚意去面对命运的馈赠。”今天,就和梨一起走近这位幸运女神的“宠儿”——Connie的开挂人生。


「我的教育我做主」
“选择I:主动权一直在我这里”
当被问到自己和设计的缘分,Connie笑着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对绘画非常感兴趣,走艺术这条路似乎是从一开始就注定好了的。”

Connie的纹身绘画
得益于开明的家庭教育观念,Connie的童年过得极为充实与快乐,“父母从来不会强迫我要去学什么,主动权一直都在我的手里,他们始终尊重并支持我的选择。”
正因如此,Connie可以全身心地热爱并投入到绘画之中,这也为她之后的设计学习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美高打开设计之门
初二那年,Connie意识到国内应试教育模式并不太适合自己未来的学习发展,人人高呼的“木桶理论”让她深知,自己能够自由发挥长处的空间有限。

“因为家庭教育的影响,我从小就对自己有着清楚的认知。艺术是我的天赋也是长处,当它无法自由发挥与展现时,我就考虑到是不是换一种学习环境会更好。”
事实上,在Connie身上很早就显现出惊人的行动力,尽管还是十三、四岁的年纪,却已经有了为自己选择教育的魄力与勇气。

后来,在和父母慎重讨论以及实地考察之后,Connie如愿以偿地进入到了Baylor School(美国田纳西排名第一),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美高生活(四年制)。在这里,Connie有了自主选课的机会,对于热爱与擅长的学科领域,她也得到了充足的展示与发挥空间。

“可以说,正是美高带我开启了对艺术设计的探索。在Baylor,有非常多高质量的大学预科学术课程(简称AP,达到成绩门槛可抵消大学课程学分)可供选择,我也因此提前有了系统且专业的学习设计的机会。”
超越满分的作品
一开始,Connie尝试过走Fine arts的路线,似乎纯艺和她之前的绘画功底更为匹配,但在选修完AP的绘画课程后,她又有了新的想法。
“AP课程是有打分制的,满分5分,我在修完绘画课后,作业只拿到了4分。尽管3分就算及格,但这远不及我对自己的标准。”Connie“凡尔赛”式地说道。
而正如命中注定一般,之后在布朗大学的summer school,Connie发现了自己对于空间设计的兴趣,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她又选择修学AP的3D设计课程。

点击阅读:罗德岛&布朗大学双硕体验👆
“结果证明,我确实更适合走空间设计这条路。尽管AP课程的满分是5分,但我最终凭借自己的作品拿到了6分的成绩,还成为了CollegeBoard 2018官方满分作品样本。”
∧ 上下查看官方认证满分作品 ∨

参照高中求学最经常去的三个机场(北京,首尔,亚特兰大)的建筑结构,Connie研究制作了三套首饰(胸针,耳环,戒指)


作品不仅记录了Connie留学转机的过程,也引发了对于建筑结构的多种使用场景与scale的讨论。

「与康奈尔的双向奔赴」
“选择II:如果再重来,我还是会选它”
回忆起自己的本科申请,Connie感叹到,那是一次“实力+运气”的极限挑战,或许有些突然和匆忙,却又是一切都恰到好处。
三个月的极限藤校申请
“很多人在选校时,会把院校排名这些放在第一甚至唯一,但我完全不是这样。大家都是看学校选专业,我是看专业定学校。”
Connie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申学思路,实际上与她一直以来的处事风格十分贴切,“我不会因为它是Top级名校就一定要申请,我是想选真正喜欢、真正适合我去学习的专业项目。”

也正因如此,前期的本科申请,Connie还一直属于寻找的状态,因为知道了自己不会走纯艺这条路,所以在查看学校项目时,她把目光锁定在了综合类,确定了这一大的方向。
“后来有一天,我就搜索到了康奈尔关于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Analysis(设计 + 环境分析简称 D+EA专业)的项目介绍,我印象十分深刻,当时看到官网的每一句话,都觉得它就是在跟我讲一样。“

D+EA 毕业生正在改变用户体验、医疗保健、工业和室内设计等设计和技术行业的世界。
那种激动和兴奋的心情,让Connie当机立断地选择申请,并且只认定这一个。
“即使它不是康奈尔,不是藤校,我依旧会选择这个项目。因为它就是我想要的。”
在确定完院校项目后,Connie开始火速进入到申请状态,但很快她就面临一个难题:8月确定,11月初就要递交申请,中间只有短短三个月,要拿下康奈尔,必须得打出十二分的精神去准备。

Connie申康奈尔作品 | 给流浪猫的礼物
Connie回忆起那段时光,像是所有都按下了暂停键,只有自己没日没夜的准备与制作,白天有课,就夜里甚至熬到凌晨去完成,“很难想象,当时还在高中的我就已经开始熬通宵去做作品了。但好在,一切都是值得的。”
11月初递交申请,在12月,Connie就顺利收到了康奈尔的入学offer,“它和我未来学习规划是完美适配的,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理念,都像是为我量身打造一般。或许这就是注定的缘分。”

人本设计HCD
Connie在康奈尔的本科专业原名为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Analysis(设计与环境分析),后来经过院系的教育改革,现在已经更名为以人为本设计系(Human Centered Design,简称HCD)。虽然专业门级别变化,但HCD仍属于College of Human Ecology (CHE)人类生态学院。

HCD意在通过跨学科活动使学生学习以人为本的设计——通过将人类经验和参与置于解决问题的中心,跨所有设计学科的重点。

在本科入学后的学习生活中,Connie发现了同学们的共性:设计思维的深度+广度,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显而易见的是,以人类的健康和福祉为第一要义的设计,才是藤校在录取时真正所看重的学生特质。
以HCD的学习领域为例,一共有创新策略、人类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三种方向,课程设置的多元化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与广泛的跨学科领域进行合作交流。
∧ 上下滑动查看 ∨

设计创新&策略

可持续未来

健康&人类福祉
“我们是以Studio为基础进行设计的学习,后来随着学院的改革,在原先传统的室内设计基础上还增添了许多和信息工程融合的课程,这也给了我们足够多尝试与创新的空间。”
正如康奈尔的校训所言:
I would found an institution where any person can find instruction in any study.
让任何人都能在此学到想学的(有教无类)

点击深入了解康奈尔

「一拍即合的哈佛申请」
“选择III:了解自己,也要了解游戏规则”
从近几年的留学/求职季来看,几乎UX/HCI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不管背景,无论基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交互设计来希望分到一杯羹。对于这个大热的设计趋势,Connie也深有感触,但并不盲目追随。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而不是当下流行的。未来期望做的,也是空间+交互的方向,我始终坚信,二者是可以实现完美结合的。“Connie坚定道。

因为十分清楚自己想要和想追求的,对于申硕这件事,Connie并没有任何犹豫,“因为本科对于交互的实践还是相对较少的,而我想要达到专业的水准,就需要选择读Master进行深耕挖掘。”
Gap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2020年初,随着疫情的爆发,Connie也不得已回到了国内开启了网课模式,但由于中美时差的日夜颠倒,加之课程的高强度学习,让她一度感到身心俱疲。
于是,在和父母商量并得到支持后,她决定休学半年,重新调整自我状态。“我十分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总能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支持我,认同我做出的每个决定。”Connie无不感激地说道。

Connie的家庭合影
好在,前期的努力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因为前几年的高效学习与足够的学分成绩,让Connie即使是在休学半年的情况下,也能顺利的毕业。
“原本计划三年就能读完本科,现在变成了三年半。”Connie笑说道,“不过也挺好。正是这半年,让我遇见了一只梨,为我之后的申硕又开启了一个新的通道。”
灵魂梨导师的合拍
在谈到遇见一只梨时,Connie再一次用到了缘分一词,当时在广撒网选择申硕项目的阶段,恰巧就看到了一只梨的文章,里面详细介绍并横向对比了哈佛、MIT以及斯坦福这几所名校的设计专业。

Connie与一只梨的缘分文章就是它👆
“我当时就在想,这篇文章真的很棒也很专业,能有这样独到的设计见解,它背后的一只梨也一定是值得我去深入了解的。”Connie回忆说,在与Tony简单聊过后,她就迫不及待要飞到上海,去开始新的设计之旅。
“Tony给我的印象不太像传统意义上的‘老师’,他更像是一个热心的朋友,非常的热情与活力,而当我融入一只梨后发现,原来大家都是这样的。”

“在这里,没有老师和学生的等级概念,有的只是大家共同的对设计的喜爱与追求。这也是我觉得一只梨非常吸引我的地方。”
也同样是之前那篇介绍哈佛等一众名校的文章,让Connie认识了毕业于哈佛Master in Design Engineering(MDE)的Gavin导师 👇

焦奂闻 | Gavin
一只梨导师
哈佛Master in Design Engineering 设计工程硕士
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产品设计学士
前 frog design 设计咨询项目经理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客座讲师
“缘分真的是件很奇妙的事情,我和Gavin之间有太多相像的地方,虽然他是我的导师,但更像是我的好朋友,他足够了解且支持我,无论是在学业还是生活上。”Connie感慨道。
后来,或许是缘分使然,Connie在申请哈佛、MIT、斯坦福一众学校时,最终也选定了哈佛作为未来就读master的地方,成为了Gavin导师真正意义上的校友。
申硕的一波三折
实际上,在申请季初期,Connie并没有找到100%满意的项目,她的理想定义是空间+交互,但在研究了许多学校过后,Connie却一度认为这个理想的项目以及院校甚至根本不存在。
“因为实在没有找到非常满意的项目,所以我就暂时把选校这件事放一放,专心打磨自己的作品。”
同时,Connie也特别提醒那些在申请初期为选校忙乱的小伙伴:不做无意义的事情,如果一切都还未定,最好的办法就是专注当下,专注自己。
在制作作品集期间,Connie因为在一只梨的缘故,参与了很多工作坊,其中食物设计为她带来了许多灵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梨工坊很有意思的一个点在于,它能够开启很多设计的新大门,就像我参与晓斐导师的食物设计工作坊,在这之前,我完全没有想到食物还可以用来做设计,还能发挥出不一样的价值。”


Food Design 2.0
Fooddy是Connie设计制作的一个结合食物设计,产品设计,服务设计的综合型项目。通过可定制的营养调味品计划,以备孕/孕期/哺乳期/宝宝辅食中对于营养的不同需求和服用特定药品/补剂作为切入点,把“吃药”变成一件很有爱的事情,也把“做饭”变为父亲的参与活动。

Fooddy | Connie
对于这个作品的完成,Connie也感触良多,一方面,这是她唯一在校外完成的项目,耗时一学期,用户调研也做了相当多的准备,同时有机会倾听了十几个宝宝诞生的过程,非常有纪念意义,另一方面,Connie也希望关注更多用户的使用感与体验感,做出更多有“温度”的设计。
就像之前所总结的藤校录取偏好一样:有一定的社会使命感和设计情怀。

来自哈佛MDes的命中注定
在申请初期,由于一直未找到合适的项目及院校,Connie的申请还没有太多眉目,直到后来Gavin导师把哈佛Mdes新的专业domain发给她时,一切又有了新的转机。
“虽然一开始对于这四个domain的划分理解有点抽象,但好在我看到了官方介绍中的“architectural technology”和“responsive environment”,这两个词简直完美诠释了我的目标方向。”
就像是之前遇到康奈尔一样,Connie又再一次地和自己的“梦中情校”结缘。

为了契合哈佛Mdes对于建筑空间与交互技术的超高水准要求,Connie也在一只梨的指导下,完成了跨专业的蜕变,由最开始对交互设计的小试牛刀,到如今已然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哈佛对她的考验。

L’AVEC | Connie
除了作品集,Connie也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大量搜集相关资料,做文书笔记。而巧合的是,哈佛的domain head在申请季开始前发表了一本名为《responsive environment》的书,这让感兴趣的Connie在出版的初期就当即下单,在阅读之后更加惊喜地发现,书中对于responsive的定义不仅满足了她想要在空间+交互设计领域深造的愿景,也同时契合了她对未来设计项目的社会应用价值研究的兴趣。


缘分再一次地降临,Connie与藤校仿佛命中注定一般奇妙相约,水到渠成。而对于同样想要申请哈佛的小伙伴,梨也特地向Connie取经了几点经验及建议来供参考 👇(快来搬好小板凳认真听讲~)

- 足够了解自己:申请季开始前尽可能的多尝试,多总结和反思;
- 足够了解游戏规则:注重官网的细节要求,特别是对于关键词的把握,学会捕捉录取偏好。例如在MDes作品集要求中提到了“depth of thinking & spatial intelligence”,由此判断这个项目其实很倾向有空间设计背景的学生;
- 强化自身特点:重点在于发挥自己的特点及优势,比如自己与项目的高匹配度、自己对于项目的特殊理解...展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 专注当下: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别被卷..),做好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
其实在Connie看来,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更多的是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特点并且学会放大、展现出来,抛下执念,尽力做好自己所能的一切,才是迎接offer的正确姿势。

「命中注定和梨一起」
“选择IV: 缘分是个玄学”
在谈到和一只梨相处的时光,Connie说道,过程是快乐的,更是有价值的。因为在这里,她真正打开了视野,也可以自由开心地探索更多设计的可能性。

Connie和她的便利贴“梨”
获奖的国际食物设计节
在一只梨参与了食物设计工作坊后,Connie也作为优秀作品的产出代表,有幸参展了FUTURE FOOD国际食物设计节,不仅能够近距离接触食物设计先锋和大咖,也把自己的作品和创意在国际平台上进行了展示!
🍐「食物设计」精彩回顾👇
对于参赛作品的灵感,Connie讲到,她发现在很多大型社交场合,主办方会提供瓶装水,而大部分人会喝不完甚至直接丢弃。因此她希望通过“瓶装水的社交”来减少大型活动中人们对净化水资源的浪费。

Connie食物设计梨工坊获奖留念
<< 左右滑动>>




瓶装水的顶部对应颜色不同的瓶盖,参加活动的人根据喜好选择颜色,与他人建立起与瓶装水之间的联系。
在整场活动中,你需要根据指示,寻找自己的“队友”。只有两个颜色匹配的人都把水喝完,各自取下瓶盖,将瓶盖拼合,并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两个瓶子,礼物盒才能够被顺利打开,取出本场活动的纪念品。

“当然,这次workshop只是我在food design领域的一个开始,以后也会更关注相关话题,做更多尝试。”
对于Connie来说,在一只梨的工作坊经历不只让她在设计中不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幸福的是,她也在一只梨遇到了越来越多有趣且志同道合的灵魂,一起在设计这条路上共同走下去。

Connie与她的“梨伙伴”
饮水思源的导师梨
除了设计技能的突破与提高,Connie也提到了梨导师的重要作用。
“我很感谢Gavin导师以及一只梨对我申硕的帮助与指导,他们就像是一个精神支柱,可以支持我做自己,帮助我整合过往作品中的共同点,让我把个人优势发挥到极致。”
🎉 一只梨2022最新申请数据(美国)出炉 🎉

跳转了解更多名校梨offer
除了学业上的帮助,精神上的引导也是作为梨导师的加分项,“这同样是我未来成长为梨导师所努力的方向,我希望通过知识的分享、经验的累积,在有形及无形中帮助更多的人。”

designer for designer,
一只梨的初心与努力的方向
一直以来与藤校结缘的Connie,感慨她一路遇到的同学或老师,都不仅是在自身领域足够有造诣有背景,更重要的是,大家有着共同的社会情怀,无论是从解决问题的深度与广度来说,都是希望通过设计的力量去贡献、去改变、去创造新的未来。
“遇见一只梨也是一样的充满了使命感,我们不是为了去做而做,而是为了要做而做。“

看完美照还有下期小彩蛋放送

惊喜彩蛋抢先看
🔈:设计界的“谷爱凌”即将闪亮登场 *★*
带你走近常春藤少女背后的家庭教育 —
从国内中学转校美高,三个月极限申请康奈尔,休学半年拿下亚马逊实习、哈佛offer...
作为母亲的她如何陪伴女儿完成这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与超越?
如果你也对留学两代人的采访与连线感兴趣,欢迎文末留言,提出你最想知道的问题,也许下篇内容就会告诉你答案!
| End |
撰稿/编辑 | shiny
图片 | Connie / 一只梨、网络
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设计师本人和所服务企业所有,
未经允许转载挪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一只梨有更多有趣有料的内容 (点击文章标题,可直达在线阅读页面)
○专业梨:
○有趣梨:
○国际梨:

一只梨的优势&态度
【定位】只针对全球Top20院校和企业,致力于UX、交互、服务、产品创新、人工智能等前瞻领域。
【高度】100位多位全球顶尖院校背景及多年工作经验的实名导师团。
【收费】教育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保值的投资,我们杜绝乱收费,甚至发起过众筹资助学员。 【理念】我们是设计师蜕变平台,秉持亦师亦友的培养理念,认真对待每一个梦想。除了面试指导、作品集规划,还提供后续的职业规划,这也是为何梨学员都实名实姓把一只梨当成家,愿意常来常往。


点击“阅读原文”,深入了解一只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