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
为什么有时候我会选择脆弱?
不是因为脆弱更容易被利用。而是脆弱,是人和人生的常态。远的脆弱有人的生老病死,近的脆弱有对人和事的无力掌控,有内心的波澜和消耗,有基于时间的焦灼和流失,有对自己命运的清醒认定。脆弱,是刻在每个人脑中的人类进化记忆,是每个意识里逐渐松弛的发条或愈加清晰的滴答,是每个人与其他人连接的铜线。
我也会选择不完美。
德国和阿根廷踢球,我希望阿根廷赢。看电影的时候,我有时候希望反派和正派同归于尽。为什么要皆大欢喜?小人物的巅峰和弱者的胜利,难道不更令人振奋,难道不更有现实意义?为什么要搬运那些俗套的成功,像饱受填鸭的刻板学生背诵着历史和政治,然后考一个无可争议的高分,然后像灰尘一样被忘记和抹去?脸上布满雀斑的青春,肥胖姑娘的自赏,眯眼晒着日光的形容猥琐的猫,难道不美吗?天才的普通和缺陷,满街排列不整齐的小摊贩,不加干预滋生的店铺,难道不美吗?
强大和完美的倾力表现,令我嗤之以鼻。这背后驱使的,是怎样不可言说的心思?
执着于对无瑕的表达和强大的炫耀,是不知深浅的病。基于这两者的一贯表达,既背离了真诚,又背离了真实,更违背了自身的规律,还形成了自我论证的孤岛。成熟的人类社会,兴许时而炫耀和庆祝,但不应反对面对和解决自身的问题。
对弱者的同情,很多时候尽显愚蠢。人们无法分辨:青蛙背上驮着的蝎子,不是真的弱者。青蛙无法撼动蝎子的天然属性和行为模式。人总是会高估他人的驯良。他们自以为进入了文明,遗忘曾经的荒蛮,成为拓荒者的后代,成为了不完整的“人”,就能救赎他人,帮他们跳过嗜血阶段。忘记荒蛮,则成为了不完整的人。我们会通过观察,或者体验,诸如看犯罪恐怖片,使自己完整。而卷轴上记录的神对人类的惩罚,从来不乏血腥。
成为文明的人,还是成为完整的人,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