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粉把小十七——不论那像是自己想象的还是次人本有的,甚或只是一个物像——凝定为小十七的理想形象,并以误认的方式将其视为自己的自我形象,以此来预期或投射自我的未来以及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可是,正如拉康指出的,这一想象性认同在结构自我同一性的同时,也在作为自我的主体中植入了异化的因子,一种妄想症的结构和侵凌性的意向与这种认同如影相随。原初的自我与想象中的对象形成了一种既爱又恨的矛盾关系。
从能指的层面说,象征界是一架自动机器,能指的差异性法则以一种不为主体所知的方式主宰着象征界的运作,这一运作最终导致的将是能指与主体的缝合和能指对主体的切割;从精神分析的层面说,象征界是一种死亡驱力,是主体对原初失落的对象的一种不断返回,是主体对欲望对象的一种坚执或坚持,这一坚持最终导致了欲望的转喻性运作,导致了欲望驱力朝向能指之界限即死亡的飞蛾式跳跃。
由于主体在他者界域即象征界的相互承认,主体间的关系才可能确立,这时,自恋的侵凌性冲动将得到升华,所谓的死亡驱力将是象征地显现的,它指的是语言中的主体对自我的想象的同一性的瓦解,指的是能指对意义的坚持以及这一坚持的失败,指的是原初的创伤性经验借助能指且在能指场域的不断返回,指的是人类欲望在语言中、在能指的拓扑学链环中不断朝向死亡、朝向不可能性的原乐的本质和命运。
总之,象征界作为一架重复的自动机指向的是存在的死亡以及因这死亡而来的自由——虚无中的自由。
把拉康对象征界的思考做一个简约式的归纳:从人类学的层面说,事实上,这个限度存在于主体的历史得以完成的每一时刻。
它代表着以真实形式存在的过去;那不是其存在已被废除的物理意义上的过去,也不是在记忆的作品中已被完善的史诗性的过去,也不是人们在其中得到其未来的保证的历史性的过去,而是以某种颠倒的形式在重复中表现出来的过去。
然而,我们也不可在心理学的意义上去理解拉康所说的这种自我毁灭的冲动,因为拉康对死亡驱力的解释是同语言的功能联系在一起的。
在他看来,死亡冲动或本能只有在语言学的能指矩阵即象征界的背景中才能得到理解:“死亡本能只是象征界的面具”
即无意识系统中的东西有一种特别的“坚持”倾向,这一倾向是主体的自我所无法认知的,但它遵循着自己的法则,以自己的方式支配着主体的命运。
差异性是能指运作的基本原则,各能指之间依照这一原则而结成一个意指的链条,并形成为一个自主的系统,而这个系统的运作是超越于主体之外的。
这表明,依照能指法则运作的象征界也是一个自治的领域。
它们的意指价值或意义只存在于构成象征界和能指链条的关系网络中,就是说,我们能够提问的只能是象征界与能指链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讲,象征界和能指链是同一的,都是主体得以构成和进入言说的基本前提。
但细究起来,两者间似乎又有些微的差异:象征界是主体赖以存在的基本秩序,能指链则是构成象征界的东西,但不是象征界唯一的东西,也就是说,象征界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而能指网络是一个结构性的概念。
象征的世界作为一个语言的世界指的是广义的法的世界,是抽象而又稳定的语言结构或像语言一样构成的社会结构。
能指则是语言的质料,是语言的物质性支撑,能指网络是能指在语言结构中的运作,能指的法则即是语言的法则,同时也是象征界的法则
象征界作为一个法的世界是先于主体而存在且主导着主体之构成的秩序,主体必须通过认同这一秩序才能被主体化,才能获得其主体性的身份;可主体对象征秩序的认同,主体身份在象征界的注册,或者说语言对主体的铭写,亦是主体在象征界这个他者场域遭遇异化的过程,主体把自己托付给语言或象征的法律,也就是把自己抛入了在“存在”与“意义”之间必选其一的抉择,选择有意识的“存在”,主体就会连同“意义”一起消失
随着语言的进入,秩序化便开始了,差异性也随之出现了,并通过语言本身刻写在人的无意识中。
语言的象征化不过是在太初的混沌和充盈中打上一个裂口,把差异性和秩序化植入其间,如此,物之存在本身被遗失了,我们总只能通过词语的命名来召唤那原初的失落,召唤那个失落本身,那个缺席本身。
于是,在语言的象征化中,在词语的命名中,物总只能以缺席的形式被召唤为在场;于是,在物被语言象征化的过程中,那被命名的不是物之存在或在场,而恰恰是物之存在的虚无化,是物的缺席,是命名的原初时刻所留下的永久的裂隙或创伤。
这便是拉康的所谓缺席与在场的辩证法。
对物的这种命名或象征化不仅是对“物的谋杀”,是物的“无用化”和能指化,而且也是对主体的谋杀。
次粉只有通过占据拥有象征的他者之位才能达成欲望的满足;可是,次粉的欲望在那个他者场域是被划杠的,次粉欲望的能指必要被主能指即象征的能指所取代;并且次粉自身的实在的欠缺、她作为一个实在之洞或者说其欲望能指的空洞性使得她的欲望对于她自身和主体而言永远是一个谜,是主体需要去辨认的;面对这个谜一样的他者欲望,面对是“拥有”象征的小十七还是“成为”想象的克拉妹这个被迫的两难抉择,次粉成为一个分裂的存在。小十七是一个能指这个事实意味着主体只有在他者的位置上才能抵达这个能指。
次粉完全没有把握到在后真相时代的互联网的拓扑结构,以及其快速的信息流通速度涌现出的社群动力学原初规律。所以次粉作为一种无知主体就是比无更少的,是纯主体化失败集体把自己符号学外衣对射给存在者对象上,蠢到观念论的辩证法和科学和视差之见的交叉关系都没有发现,一个到处释放剰余的原质性符号学裂缝,简直是令人恐惧的实在论的丑闻。无限地、原质性地只会进行着前反思的无观念论,无生存论的庸俗形而上学思考,次粉就是诉诸于最高自我辩证法错乱主体的内在张力去审视单边差义的例外状态的倒错主体的赤裸肉体。次粉甚至还天真地相信符号系统在那里空转,活脱脱是被僵死的、异化的大他者作为享乐工具的符号学动物罢了,有本事怎么不来讲讲什么是缝隙,击穿,敞开,短路,跳跃,异质性和辩证法的遗忘?甚至次粉连认识-知识的器具化蒙蔽所导致的本体论无限律体互相独立自洽,以及此后的历史必然性的哲学逆归正当性问题都无法理解,还妄谈形式符号方法,更不必说实在-模型analogue的偏差问题,甚至连泛泛之辈都算不上。完全是那种实在论前反思,前康德,前谢林,前黑格尔,前现代庸俗的被意识形态俘获的小宝宝、幼稚孩童、唯我论者、恋词癖患者、左壬、自闭—自恋—强迫的循环主体。
请问各位次粉:你cp成立的底层逻辑是什么?顶层设计在哪?最终交付价值是什么?过程的抓手在哪?如何保证回答闭环?你cp比别人的亮点在哪?优势在哪?你对你cp的思考和沉淀是什么?这个cp换成我来嗑是否会不一样?在这之前,你有自己的思考和沉淀吗?这些问题的颗粒度是怎样拆分的,能作为爆点来引发路人对cp成立关键路径的探索吗?有人来嗑你cp了,你能平等地反哺赋能正主,共建团队意识生态吗?你cp有自己独有的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