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逻辑学导论》
自然之中没有任何偶然的东西,反之一切事物都受神的本心的必然性所决定而以一定方式存在和动作 ----------Baruch Spinoza
我对哲学的了解一定程度上曾止步于二手资源,可语言本就是因人而异的东西,再睿智的传递者也很难像作者本身一样理解作品(高考阅读题除外),希望对原著的阅读以及逻辑学的学习可以增进我对哲学的理解。
本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以例题和证明为主,而概念为辅的呈现方式,语言十分的书面化,对于不善于阅读的人或许很难理解,我的日记一方面呈现自己的思考,另一方面意为通俗化对概念的理解...
书序与前言
译者的书序大致意思,是希望中国人对哲学的理解回到希腊哲学本身,从教条式的课堂回到人与人之间思维上的碰撞,这样优秀的译者有许多,我无法查阅到译者的资料,不过我相信已经有不少人对于中国人思想上的禁锢在努力的做出改变,我很喜欢书序的名字——回归哲学的爱智慧传统。
作者的前言模糊的为逻辑做了一个定义,他认为人对事物判断的标准往往是凭借:逻辑,权威和感情,他认为在考虑重大事项的时候,逻辑往往需要排在权威和感情之前。
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方人与东方人本质上的不同,本书所采用的大多为书籍,演讲甚至新闻资料,采用的发言和作者之多数不胜数,由此可见与众不同的表达,和光怪陆离的思想才是逻辑诞生的土壤,只有通过自己的头脑和知识的帮助解决问题,才能亲身的体验和学习哲学。 而国内的哲学教材则更以教条式的经文为主,我想这本身就是一种权威主义。“指鹿为马”并非是指当事人逻辑混乱,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逻辑需要臣服于权威和力量。即:只有指鹿为马的人才可以升官进爵,相对的西方则通过演说而非讨好,这同样会诞生“智者”,看来人的本性在不同的环境都会展现出不同的恶,西方的恶是欺诈诱导,东方的恶是虚伪和阴险。
形式逻辑
什么是逻辑?往往是由前提,论证和结论构成。
前提和结论都是命题,命题有其形式,大致可以将之成为命题或陈述,虽然陈述与论证在语言上大有不同,但都可以作为逻辑学上的相同概念。
我认为形式对逻辑和哲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逻辑学家相对实业家来说,他们更关注于论证的形式是否有效,这被称为:质,而真实性则放在第二位。 对哲学来说亦是如此,如果不把哲学的论证过程放在第一位,反而仅仅思考不同哲学家所阐述的结论是什么,我想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复合命题的形式:多个命题放在一起便形成了复合命题,他们本质上表达同一的意思。他们可以大致化为:合取,析取,假言。 合取:(我有一个头,头上有一些头发,头发上有一些头皮屑)这就像是取了不同命题间的交集,如果肯定了合取命题,那么便意味着肯定分支命题。 析取:(我或开心,或不开心)这两者单独拿出来,都无法构成正确的命题,但倘若放在一起,却显得正确无误。 假言:(伏尔泰说:如果上帝不存在,则有必要捏造一个上帝)该命题仅仅肯定了他所描述的那种可能性,前后两个分命题无法独立构成命题,也无法借由判断他们的真实性来判断整个命题。
论证的形式:例如经典的三段论就是一种演绎论证的形式,但这绝不是唯一的论证形式,论证的形式有许多,但它的基础往往是通过一个命题来断定另一个命题,这样便可以形成推论,许多命题可以构成“命题簇”,逻辑学家通过命题簇来判断一个结论是否是保真的。
论证的形式同说明类似,论证往往需要通过已知的条件符合逻辑的探索一个未知的结论,而说明则是通过不同的陈述语来强调所说明的内容,许多论证既可以视为论证也可以视为说明,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结论或说明对象的真实性。
不过论证也有其独特的形式,书籍中提供了四类论证的形式: 1通过指示词来表达的论证,这种论证方式十分鲜明又十分书面,在课本中十分常见。 2在不同语境下(隐含)的论证,这种论证方法一般没有明确表达其论证的命题与结论,但是有头脑的人会很快意识到他们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这种论证方式多见于舆论诱导和公共关系,看看那些在知乎上yygq的人,大多就是这种论证。 3非陈述形式的前提,在这种论证形势下很容易看出陈述和命题的区别,对论证来说,命题往往不需要是陈述形式的,反诘和命令仍是一种命题的形式,反诘是一种明知故问的讲述方式,说话者往往站在其所问问题的称述形式的反面,如:你还问啊?(你不该问这种问题)以此类推,而命令则更多是站在其所说命令的陈述形式的正面,如:快吃饭吧(吃饭是件好事)。 4短语或隐藏含义的论证,如: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显然是该种类型,用解析法将这段话换一种方式表达变成了:功利的景愿虽然好,但不值得我为其丢掉自己的尊严。他和2的区别可能在于提没提到,总之是类似的,可以表达不方便表达的论证。
我对后两者的理解用到了对论证分析的解析法,这种方法是我喜欢的,后面会提到。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科学中最常用的推理往往是归纳推理,而演绎推理往往需要一个很强的前提,才可使得其所论证的结论成立,但在科学研究中,这种前提往往难以自我证明,而三段论则是演绎推理的一个形式,可以通过他类比理解。
判断两种推理是否真实有很大不同,判断演绎推理的由有效性/无效性,真实性共同决定的,而归纳推理则被称为或然性。
判断演绎推理的有效性/无效性,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若不是有效的便是无效的,而判断归纳推理则并非如此,归纳推理的每一个命题都会增加或者减少结论的可信度,这便是或然性。
值得一提的点,演绎推理的有效性应该独立考虑,在人文社科领域,甚至是自然科学领域,我们都会面临到一些问题的前提是难以判断的,首先考虑演绎推理的有效性有时可以使我们创造性的得出新的结论。
另外我们可以考虑不同的演绎推理,若使用真命题/假命题,有效/无效进行组合,我们可以得出许多不同又有趣的论证,不过真命题,有效的推理是无法得出假结论的。
举个例子,如:真命题,无效推理,真结论。 因为我鼻子很大,所以我xx很大。
如何理解论证
书中提到了两种工具:解析法和图示法。 解析往往用来解决语言上的含糊或者不清楚,而图示法则更擅长复杂,重复且庞大的论证。 图示法还可以表示复合的论证,因为有时语言上的论证是间断和不连续的,用图示法可以更好的理解该论证的结构。
注意:任何理解方式和工具,都有多种多样的结果和可能,只要思路合理且可以自圆其说就可了。
我将用开头斯宾诺莎的论证来呈现不同的两种论证方式。
一切存在,都在神之内,但是神不能说是偶然的东西,因为神是必然的而非偶然的存在。至于神的样式(即基于神的创造物,或由神直接创造出的东西)也是从神的本性的必然而出,非偶然而出......再则,神之为这些样式的原因,也不仅是就样式单纯的存在而言,而且是就它们被决定而有某种动作而言。假如样式不为神所决定,那么它们自己决定它们自己,是不可能的,不是偶然的。反之,假如样式为神所决定,那么,它们使自己不被决定,这也是不可能的,不是偶然的。所以万物都以神的本性的必然性所决定,不仅存在,而且以一种确定的方式而存在并活动,偶然的东西是没有的。
图示法:首先,我们需要给不同命题标上角标。
1一切存在,都在神之内,①但是神不能说是偶然的东西,2因为神是必然的而非偶然的存在。3至于神的样式(即基于神的创造物,或由神直接创造出的东西)也是从神的本性的必然而出,非偶然而出......再则,神之为这些样式的原因,4也不仅是就样式单纯的存在而言,而且是就它们被决定而有某种动作而言。5假如样式不为神所决定,6那么它们自己决定它们自己,是不可能的,不是偶然的。反之,7假如样式为神所决定,那么,8它们使自己不被决定,这也是不可能的,不是偶然的。所以9万物都以神的本性的必然性所决定,不仅存在,而且以一种确定的方式而存在并活动,偶然的东西是没有的。

横线上面的表示前提,横线下面的表示结论,大括号的意思是合并论证:可以用合取,矛盾或者汲取,34应该用的是大括弧,因为单是3或者4都无法独立论证(这是一个错误),确定用括弧还是横线主要是凭借是否可以独立证明结论来判断。
用析取法则比较繁琐,但可以很细致的论证,所以我决定用析取法论述左上角的论证。
因为神是必然的存在而非偶然的,所以神不能说是偶然的东西。 这段论证了由于神必将存在,进而说明神是必然的性质,这是论证的前提。
而所有东西都在神的范围内,包括神的样式也是如此。 只要能被包含在神的范围里,那么那个东西便是必然的。
(这句话因为很明显,所以这段话的逻辑清晰没有语义上模糊,所以汲取法看起来很繁琐又枯燥)

这段诗一样的话恰好可以用到析取法。
我以为半个小时可以写完的,没想到写了两个小时,看来有些东西我还是不懂qwq。
© 本文版权归 Lavande Vrai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