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视死亡(《无限接近前方》观展)

思想者(前) 十字路口的张望(后) 梁圣淇作品 2011.3.16 摄于广东美术馆
后面的猩猩,早已在小洲村见过(详见《第一次去小洲村》),与前面的搞在一起,就有了趣味,使人难以否认他们确实是这个艺术展的点题之作。
我万万没想到,随后遇见的作品,很多都让我有深深的、莫名的、身体上的不适感,我深知那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这得益于一些外来智慧(其中一例是《利用幻觉(2)》¹)给了我一定程度的免疫力。我稍微思想了一下,但说不清是什么样的不适,更想不出其所以然。或许这就是参展人的一个“阴谋”吧。但那确实不是一种好的感觉。我匆匆离去。


一个作品及其“生产”过程

挂在树上的月光都是我的 140×270 CM 布面丙烯 2010 年 9 月至 2011 年 1 月

无语小鸟 柯荣华 60×75 CM 布面丙烯 2011


解药总会有的。能消散我的不适感,就是每个展厅入口处的寥寥数语:

回到内部是必然 完成活着的行为是正常死亡, 回到内部,完成这个行为。 转和译,传承和接受, 渐修到顿悟,失衡到制衡, 左边到右边、外部回到内部。 以此获得自觉意识。 没有这些生存体验, “生老病死”并非正常。 The Necessity of Coming Back to the Inner world The fulfillment of the action of death is called natural death, and to accomplish this, it is necessary to come back to the inner world. We have experienced transport and translation, passing-down and accepting, left to right, red to white, imbalance to counterbalance, outer to inner. We awaken ourselves in this process. Without these experiences, life and death might not be natural.

未知生 某种意义 我们离成熟和离死亡是等距的 想象睡神、死神和冥王的样子 挂在树上的月光都是我的 拒斥、渐修、顿悟、禀赋、无为 得救在彼岸?此岸? 天堂抵不上小孩的眼泪。 Unknown Life The distance to one's will equals that to his death. Each individual belongs to himself, even claiming the moonlight hanging over trees as his own. I am not who I am. Rejection, gradual cultivation, sudden enlightenment, endowment or inaction - can one be saved in this world, or in that one? Paradise cannot compare withthe children's tears.

· · · · · 就到了 灵魂将栖息在熟悉的床上, 周围漂浮着金色的祝福。 她的形状圆润精致。 无论你是谁,你有过多少张面孔。 每一个人属于每一个人。 ...Approaching it Soul will rest on the familiar bed, golden wishes floating around. Her shape is mellow, full and delicate. No matter who you are, and how many faces you have wore.
无限接近前方——以“死亡”为题的当代艺术展
广东美术馆 2011.3.11-2011.4.3
参展艺术家: 蔡远河、方亦秀、何子健、胡斌、胡琦弘、黄一山、柯坎法、柯荣华、李超雄、梁圣淇、林伟祥、同力、杨介、杨威、曾忆城、张广先、张嘉平、郑琦、周钦珊

这个以“死亡”为题的展览开幕的那一天,地球正发生大变故²,这为“一切皆非偶然”提供了一个实例。“死亡”似是个令人不悦的字眼,但往往和任何惊喜的事件一样,最终,总会带给人不可思议的喜乐。所以,深入了解,很值。
2011-03-19 21:54:57 发到网易博客³

¹利用幻觉(2)(转帖“与神对话”之五《与神合一》之15)
“需要的幻觉,可以用来经验你是‘不需要任何东西的那个’。”
“没有你认为你所必须的东西。因为,你现在仍活着。”
“你什么都不必怕,除了恐惧本身。”
以下摘自《与神合一》,Neale Donald Walsch/著 王季庆/译

15、利用幻觉(2)
很好,现在让我们逐一的来看看那些幻觉,并加上你如何能利用它们来重新创造新的自己的一些例子。
第一个幻觉,需要的幻觉,可以用来经验“你是谁”的巨大面向——你也可以概念化为:不需要任何东西的那个。
你的存在不需要任何东西,你不需要任何东西以永远持续地存在。需要的幻觉创造了一个让你在其中就有这样体验的脉络场。只有当你踏出了那幻觉后,你才能经验到终极实相。幻觉创造了一个在其内你可以了解终极实相的情境。
而终极实相是:你以为你所需要的每样东西,你都已经有了。它存在于你之内。的确,它就是你;你就是你所需要的——所以,在任何一刻你都在给自己你所需要的每样东西。实际上,这意思就是你从来不需要任何东西。要知道这个,并且从经验上了解它,你必须视需要的幻觉为一个幻觉。你必须踏出它之外。踏出“需要的幻觉”之外的方法,就是看看你认为你现在需要的是什么——也就是说,你认为你现在没有,而你觉得你必须有的东西——然后,请注意,即使你没有这些,你仍然活着。
这件事的隐喻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你认为你所必须的东西,你现在仍活着,在这里,那么你又为什么认为你一定必须要它呢?
那是关键性的问题。它会打开通往每样事物的黄金之门。
所以下一次当你认为自己必须有些什么东西时,要问你自己:“为什么我认为我需要它?”
这是个非常令人解放的询问。它是个在十个字里的自由。
如果你看得清楚,你会觉悟到,不论什么你都不需要,你从来就不需要这些东西,而这些全都是你自己造出来的。
甚至你所呼吸的空气,你也不需要。在你死亡的那瞬你会注意到这点。空气只是你的身体必须的某样东西,而你并非你的身体。
你的身体是你有的某样东西,并不是你所是的某样东西,它只是个奇妙的工具。然而,你不需要你目前的身体来继续你创造的进行。
这个讯息也许在玄学上是会让人愉悦,但也许却无助于减轻你对失去你的身体、你的家庭,以及发现你自己在其中的环境时的恐惧。要减轻这种恐惧的方法之一是透过“超脱”——这是大师们的做法。大师们在他们有“身体的生命是个幻觉”的证据之前,便学会了达到“超脱”。但对那些没达到大师层面的人,则往往需要经验到你们说的所谓死亡,才能提供这证据。
一旦你离开了你的身体(即一旦你“死了”),你将立刻觉悟到,这个存在状态并非你听到过的、令人可怖的经验,而事实上,是个荣耀的奇迹经验。你也将明白,不论你最近的形象曾创造出什么依恋,死亡都比紧缚在你肉体上要好上千万倍。那时,要“超脱”便很容易了。
然而,当你仍在肉身里时,你便能主宰生命,而不需等到你与它分开时,才能认识到生命以及你是谁的荣光。你能籍由在死之前达到超然而做到这个。你也能经由离开“需要的幻觉”这简单的权宜之计达到这个。
这种离开是经由对生与死两者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完成的,这理解包括了你所认为的死亡并不存在,而生命永远继续的知识。当你了解了这些,你就可能超脱生命中的任何事——包括生命本身,因为你知道,既然生命永远继续,你就可能再有那些你所依恋的,以及其他你也许以为再也不会经验到的事。
事实上,你们所有俗世的依恋都可以在你们所谓的“死后生命”或任何来生里再次经验,所以,你会有你根本没失去任何东西的体验。然后渐渐地,当你觉察到永不终止的生命会给你继续扩展和生长的伟大机会时,你就会将自己由依恋中释放出来。
然而,你永不会停止爱那些你在此生或任何其他人生你所曾爱过的人,而在你希望的任何时刻,你都可以“本质”的层面体验到与他们的全然一体。
万一你想念仍以肉身活在地球上的某人,你也可以用你思想的速度去和他们在一起。万一你想念已离开了肉身的某人,一个在你之前死亡的你所爱的人,你们也可以在你自己的死亡之后重逢;而如果那是你的选择的话,你也可以在你所希望的任何瞬间去和他重逢——当然,也是以你思想的速度。
这只是即将要来到的奇迹的一部分。我曾告诉你更多——很多很多——集中焦点在有神相伴中去世的经验的未来沟通里。
你无法没有神为伴的逝世,但你会想像你是这样。这是你所想像的地狱,对它的恐惧引起了你所曾有的每个其他恐惧。然而,你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东西,并且你也没有一定必须的东西,因为你不但不可能没有神相伴的逝世,你也不可能没有神相伴的活着。
这是因为,我是你,而你是我,我们之间没有分离。你无法没有我的死去,因为你无法,永远无法发现自己在一个“没有我”的状态里。
我是神,而且我是一切万有。即然你是一切万有的一部分,我就是你之所是。你没有哪一部分不是我。
而如果一切万有永远与你同在,那么你就不需要任何东西——那就是你存在的真相。当你深深地了解了这点,你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住在你的身体内。你会变得无惧——而无惧产生了它自己的祝福,因为无惧创造了没有任何可怕事物的情境。【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相反的,恐惧的在场则会把你怕的吸引过来。恐怕是个强烈的情绪,而强烈的情绪(emotion)——在动的能量(energy in motion)——是具创造性的。这就是我为什么会给人灵感说:“你什么都不必怕,除了恐惧本身。”
无惧地生活的方法是明白在人生中每个结局都是完美的,包括你最怕的结局——死亡。
我在这里告诉你们这些。我现在在给你们这讯息。如果你仔细地注意你的生命,你将看到,你一直都拥有为了要到下一刻会把你带到这儿、你现在所在之处,你所需要的任何东西。证据就是你是在这儿的这个事实。所以很显然的是,你并不需要任何更多的东西。你可能会想要更多的一些什么,但你已不需要任何更多的东西了。你所有的需要都已满足了。
这是个令人惊异的启示,而它一向都是真的。每个与之相反的表象都是“假的证据表现得像真实的”(False Evidence Appearing Real)——恐惧(FEAR)。然而,“别怕,因为我与你同在”。
当你知道每件事的结果都是完美的,并没有任何可怕的事,你就会以全然不同的方式去看你曾经定义为可怕的情况。没错,因为你现在是在光中,不是在黑暗中看它们,而后你会开始称你的恐惧是“探险”了。
这样一个重新再结构(recontextualization)可以改变你的人生。你能无惧地活着,并且你可以体验你被造出来的体验的荣光。视“需要的幻觉”为幻觉,使你得以以幻觉本来的目的——做为你可以用来经验这荣光、且明白你自己为你真正是谁的一个工具——去用它。
举例来说,利用你需要你的身体这个幻觉,可以促使你去保护它、维护它、确定它不被凌虐。而以这方式,身体就发挥了它可被使用的更大荣光。
利用你需要有亲密关系的幻觉,可以促使你去保护那关系、照顾它,并且确定它不被凌虐。而以这样的方式,这关系就得以作到它本该发挥的更大光荣。
同样的,对每件你认为所需要的东西都是真的。利用想象力。以非常实际的方式去利用它。然而要明白,只有当你视它为一个幻觉时,对你才是有用的。只要你一旦认为幻觉是真实的的时候,那你就是将谨慎(一个对幻觉非常蓄意的利用)变成了恐惧,而开始执著。这时爱将变成占有,而占有变成了执迷。而你也落入了依恋的陷阱,变得失落在幻觉中了。
而当你失落在需要的幻觉里时,你就真的是失落了,因为需要的幻觉是最大的幻觉。它是第一个幻觉,也是最有力的幻觉。它所有其他幻觉建立于其上的幻觉。“你是谁”是没有需要的,而你这时所失落的,就是“你是谁”。
你们常常说某个人“在试图找寻他自己”,这句话是非常真实的。你们所有的人在试图寻找的,就是你们自己。然而,在你自己之外你是找不到那个自己的。你在寻找的东西,只能在你自己之内找到。
记住我所曾告诉你的:如果你不向内心走,你便一无所有。
只有在内,你才能找到“我为什么认为我需要这外在的人、地或物?”这问题的答案。只有在内,你才记得你并不需要。然后你才会明白“一度我曾迷失,但现在我找到了。”的意义。【译注:著名圣歌“奇异恩典“(Amazing Gracd)的名句。】
你找到的将是你的真正身份。你利用第一个幻觉来体验自己是一个什么都不需要的神圣存在,因为每个需要都永远得到满足。当你觉悟到这个真理,你将在你日复一日的现实里越来越经验到它。而你会丝毫不差地变成了你所知道的你之所是。
永远要记住这一点。
你变成了你所知道的你之所是。

2011-03-19 19:13:04发到网易博客http://williamho.blog.163.com/blog/static/749549142011219713442/
²当地时间 2011 年 3 月 11 日 14:46:21(北京时间 13:46)发生在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的强烈地震。此次地震的矩震级 Mw 达到9.0级,为历史第五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距仙台约 130 公里。此次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对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等地造成毁灭性破坏,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日本警察厅公布死亡人数为 15900 人。(百度百科)
³http://williamho.blog.163.com/blog/static/7495491420112198227580/















-
大理考拉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15 1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