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学就想去死还有救吗?”
“你什么都不用干,好好读书就行”
“读书就是你的第一任务”
“你肯定没花心思在学习上”
...
「好好读书」这项爸妈觉得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情,好像成了一部分小孩最痛苦的事情。

01
我看不见学下去的希望
因厌学引发抑郁症的小A:
“我知道自己很笨,所以一直在努力学习。可是即便我学习到半夜考试仍是不理想,我开始非常焦虑,可是父母对我的期望值太高了,我真的承受不住。
还不如干脆就不学了,反正我也不是读书的好料子。”

每个学校里都有表面在学,心中却在放弃的学生。
根源在于,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不够客观,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而产生落差感,甚至对自己绝望。
如果父母不能跳出自己的感受去感受孩子,那只会限定在自己的思维中逼迫孩子重返校园。
这样的强制性不仅会让孩子加大对学习认知的偏差,更会使孩子呈现出明显的情绪问题甚至进一步引发抑郁等其他问题。
领取全面心理健康测评量表
了解内心健康状态
私信

02
我不是不想学,我是...
当孩子解释“我不是不想学,我是因为...”
先别着急否定孩子,孩子能说出厌学背后的原因说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而家长要好好呵护孩子对学习尚存的热情,用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走出目前的困境。
排名过重、过于在意他人的议论、考试焦虑等等都是导致孩子厌学的因素。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起伏很大,如果在情绪低落的状态下得不到适时的疏导和调节,可能会形成情感交流障碍。

厌学程度自
轻度厌学:主要表现为不喜欢学习,对学习有抵触,上课注意力分散,课下不完成作业,抄作业或者应付作业等,轻度厌学,主要表现在思想上的抵触;
重度厌学:思想上的抵触,付之行为,出现上课不听讲,经常出现迟到甚至旷课等违纪现象,人际关系逐渐出现问题,不尊重师长,不团结同学等;
高度厌学:有思想有行动,发展到了心理问题,对学习充满了恐惧,心理上十分自卑,不愿再回到学校,甚至不敢再面对老师和同学,这类往往以休学或者退学结束。
孩子轻度厌学,可以通过适当引导教育,来扭转孩子的厌学心理;但是,当孩子出现中重度厌学表现时,代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已经存在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了,家长很有必要带孩子就医问诊。
此时,家长的鼓励或批评,对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作用并不大。
专业人士会有更适合孩子的解决方法,能够更快速的帮孩子解决厌学难题,赢得更多的学习时间,避免家长劳心劳力,却效果不如意。

03
孩子抗拒学习,也许是在自救
一般情况下,孩子出现厌学的状况后,父母首先自己陷入到自己的恐惧和执念中,不太能用心感受得到孩子的内心到底有多痛苦。
反而执着地在想:孩子怎么会这样?

有些父母想不明白:自己也是那样过来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也是倾其所有,为什么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反而孩子变脆弱了?
其实,这是个时代的问题。
正因为在大多数父母的意识里,努力学习提升自己是一条稳妥安全成功的路,所以才会固执的为孩子规划一切。
可是我们的下一代和我们处在完全不同的社会体系下,从物质条件、社会条件以及从我们对孩子的关注程度都是完全不同的。
时代变了,我们的教养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
孩子的每个问题行为的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各种厌学叛逆行为仅仅是他在努力地弥补内心的黑洞,寻找自救的活路。
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要学会做一个心中有爱,能给予孩子尊重与自由的智慧父母。
瑞即心理杨红华(全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委员):
厌学行为的背后可能是单一因素,也可能复杂的多因素或者长期的积累导致。
相信对于单一或简单的因素,父母首要是找到原因,先以降低孩子的焦虑感为主,再者是让孩子的厌学行为变得慢性化。
对于后者,若父母若尝试了很多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但还是无法了解到孩子遇到的困扰,那一方面要继续对孩子保持开放的态度,还有持续对孩子「适度但不会干扰」的关心;
另一方面要求助于专业人士对复杂的因素进行梳理,协助家庭和孩子一起做出调节和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