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丸系列# 《洞见》作者在谷歌的讲座,问答环节很好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K411N7iw/?spm_id_from=autoNext
1.佛学是个非常重视思辨的学派。真理越辩越明。某种程度上讲者在问答环节有时候需要扮演辩手的角色。
2. 看完书之后来听听谷歌讲座,听一群工程师讲将佛学相关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有谁比工程师更胜任这样的提问呢)。
3. 问答环节肉眼可见Wright非常紧张,尤其是其中他还没有深思熟虑过的几个问题。这不能说明Wright不行,而是:当认知的蜡烛上升到新的高度,随之而来的灯下黑面积只会更大。祛蔽和遮蔽总是同时存在的。
4. 至于听众,听完后会产生更多的独立思考,还是武断地说,某某原来也不过尔尔,这看各人的根器和造化。
现场提问的问题如下,记下来自己先尝试下回答:
Q1 在充满了冲突的社会中,有没有好办法帮助平和地解决问题?
Q2 (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个人认为Wright并没有回答到最根本上,但是Wright也说了,他其实也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冥想修行也是刚开始而已。)如果冥想能帮助我们缓和痛苦(书中的例子是冥想缓和了剧烈的牙疼),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应该去看牙医,还是应该一直容忍疼痛?(讲者将问题解读成:其实你的问题往大了来说就是,冥想会不会结束我们对社会不公的抗争?)
Q3 正念抵抗对社会有怎样的正面的意义?
Q4 正念对克服认知偏差会有帮助吗?
Q5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判断是某个人的问题,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做的判断是准确清晰的?(跟书中提到的清晰洞见)
Q6 (这个问题我连听都没有听明白😂)谷歌员工内部最近就这个问题有过邮件讨论,我代表大家提问:
佛学中用终极真理和相对真理两个概念来解释一切,我自己不相信绝对真理,例如转世轮回因果报应等,但是从相对真理角度来说,这有点像是说,我不相信时间这个概念。所以如果说你是个佛教徒,为什么不用相对和绝对真理两个角度来解释佛学?
Q7关于正念冥想的问题:在更年轻的时候就接触冥想,是不是件更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