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一点记录
今天无意间听到王菲。于是翻出王菲反复听。
这此年,我听歌路全面开花王菲和陈奕迅都是很年轻的时候听的歌,反而不太听了。
听王菲的歌时,经常是百无聊赖的时候,或者什么都不是思虑,只用坐在那里安静想一些有的没的。
现在想起那些时光,真如午后大梦一场,世界一直在往前走啊,所有一切都变了。
说起来,现在人们哪还有百无聊赖的时光呢?只要有一点点无聊的机会,全部都会被电子产品侵袭。
以前上网需要花钱去网吧付费,娱乐消遣也不那么容易,现在,你不娱乐,手机随时随地喊你来娱乐。
中午去江汉路吃了烤肉,烤肉的阿姨还是上次替我们烤的那个阿姨。
她娴熟地铺好肉,我们看肉开始滋滋冒油,她用剪刀剪好一块一块放边上,告诉我们可以吃了。
整场饭我们都没有拿手机,就看着肉从生变熟,冒油,最后下肚。我们交流肉有多嫩,烤好的蘑菇一口吃掉真好吃啊,最后的面包也放在上面烤到微焦夹了冰淇淋给我们吃。
去吃饭的路上还遇到一个大爷在路上写字,我们看了会,写得是毛爷爷的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用得繁体。
大爷看我们看得认真,教我闺女拿笔,让她写自己的名字。然后他再写个我闺女的繁体字,让她拍照。
老年人们这种平和的人生态度,真的非常让我感动。
我们中年人和年轻人一代,被电子产品腐蚀地厉害,大家的防备心都那么重,大家总是会某个地方对立起来。
十来前年论坛认识的网友们,那时大家线下交流会谦逊你来我往求同存异,现在只有惟一正确的方向,就算有很多相似的观点,只有有一点不同,便使出辩论的态度。
我们能感受到的温情是来自老年这一代,他们对我们夸他们的一些小小的事便展开笑颜,对着小姑娘说,祝你的学品和人品像你的名字一样美。
我当然非常怀念那个年代,属于我自己的一个年代。大家戾气不会这么重。
大家拿着互联网当武器,对准的却是我们的同类。
去年我去看《梅艳芳》,看完固然有拍得不够好吐槽,但也是真的十分想念那时的香港。也十分怀念坐在那里无聊吹海风回深圳时拿着导航找地铁站。还去了诚品书店,买国内没出版的书。坐小火车到太平山顶。弥敦道很普通 ,但忽然就看到了重庆大厦。那时香港电影还被人津津乐道。
现在的香港当然也不是那时的香港了,最后一次去香港的总担心自己的普通话被歧视,在银行办完事了就立刻回了。办的U盾据说5年就要过期了,数一数,马上就5年了。
之前是生了小孩,要摸索着带小孩, 好久都不方便出门。之后是因为疫情,又要拿去三年时间。后面会是因为战争吗?
世界快快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