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子学提纲》于存养工夫论大进记(节自日记和笔记)
忽做念曰:若不读书则已,然则已读书矣。若读而无生追慕之心则已,然其心则已生矣。则追慕而不得者,其恶不堪兴然作叹乎?是以为可忧者也。
既而悔之,曰:是乃责效也,亦是欲也。止存养去,辄必获其鹄期,胡庸忧为?
(此为一节)
“常使截断严整之时多,胶胶扰扰之时少。”此句下得好。截断者由义而裁决也。严整者常庄敬而不失此心中义之利然也。胶胶者心中麻钝不能裁决也。扰扰者言其不热以熟,不冰以寒也。
伊川曰: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某意曰:庄严主一之谓敬,表里交正,静时功夫也。应物无伪之谓诚,再思以礼之谓义,动时功夫也。穷理致知,使知其道心之所在,合其直诚于礼义也。//敬则无事,则泰,动以截断则公,是以人心合诸道心也,为圣人之学。(此第一进)
读“但平日庄敬涵养之功至,而无人欲之私以乱之,则其未发也,镜明水止,而其发也,无不中矣。”某疑曰:似未便为允,其发云至诚似好,而中节似是礼义事,朱子此说稍含糊。(此为疑)又悔曰:有云“未发之前,不可寻觅。已发之后,不可安排。”不可寻觅者,以存敬心闲也,并不以性为系。不可安排者,似是说圣人事,盖圣人存养之至,人心无不合于道心,人欲无不归于天理,是故只是一个诚无为,并无什么造作,只是顺着天理而为,故而其发也只是应物,自合于义矣。(此第二进)
又云:“至于随事省察,即物推明,亦必以是为本,而于已发之际观之,则其具于未发之前者,固可默识。”此盖承上讲存养工夫,教人追镜明水止,无不中也。镜明水止,则不可寻觅其未发也,存敬而令心无一事,无所系滞而后可得也。无不中,则既已安排停妥矣,是不容造作,必择义精详而后得。(是为总结以上)于是推之,则即是知行合一底意思。以其知之切,故而动即是合乎其知,是诚即已与礼义合也,毋庸分而两道矣。但诚,便是理,其失者,胶者,犹未格而知之者也。(存疑。前半句似近王陆,然王陆并不知教礼法,是一本于其未明之心,还未知如何做是当。必学而后知也,以是或不离程朱之藩篱。如是说,则敬者之所以贯彻动静可明矣,是敬存于心,静虚动直,其所行无非其心之理。故曰其诚乃是其理也,然并非就是全理,仍有滞碍处必学而后知。如此便只有敬(静)然后诚,不必加一个礼义进来要人天人交战,与之折断。然却与“敬义夹持”相扞格,不知孰是,继续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