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电视剧都学了什么乱七八糟的知识
起因是烟烟发了一条这样的广播https://www.douban.com/people/170064699/status/3789770934/?_i=6827925l4uejdm

我就回忆了一些我在电视剧里学到的知识点。
先说十岁前看的电视剧,98年大家都在看《还珠格格》的时候,我妈带着我姥姥看《日落紫禁城》,我看这部剧认识了三个历史人物:慈禧太后,光绪和珍妃。这部剧里面讲到了珍妃和光绪伉俪情深,慈禧一天天和她过不去,其实本质上是慈禧和光绪政见不同导致的。
虽然珍妃支持光绪改革这件事很可能是野史演绎,但是年幼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女性角色还是很感动。剧里的珍妃算一个有自己想法,愿意接触新事物,不畏强权的人,比如这部电视剧里面讲了珍妃玩相机的故事,以及她入冷宫也十分硬气,不惧慈禧的训斥。
里面有两个依据真实历史事件展开的桥段,第一是慈禧刑罚珍妃,第二个是八国联军打过来,出逃之前把珍妃丢井里淹死了。国内如果有分级制度,我觉得八九岁的我可能就看不到这部剧,着实有点吓人。
这个剧现在看来设计很精巧,刘若英扮演的侍女是主角,从她的角度见证了封建王朝不可逆转的衰败,在皇宫里看尽了人性之恶。最初选宫女的时候,她脸色极其难看,遮不住那种;故意把头发弄乱,想着自己精气神不好不会被选中,选人的太监注意到了,偏偏让她把头发梳好,选中了她。这就是人之恶,知道对方不想干嘛,非要为难她。
后来《还珠格格》大火,我们家也开始看。第二部容嬷嬷有句台词:如果XXXXX,皇后娘娘的娘家叶赫那拉氏也不会善罢甘休的。我一下学到两个知识点:1. 皇帝并非为所欲为权倾朝野,仍然受大家族势力牵制;2. “善罢甘休”这个成语。
香妃吸引蝴蝶的时候,乾隆评价:百闻不如一见。这个俗语倒是本来知道,但是这个电视剧一看,一辈子忘不了用法;我发小说她因为这部剧对“三寸不烂之舌”这个表达印象深刻;以及令妃产子的时候我爸给我科普,永琰后来继承了王位。【教了我一个没什么用的知识点,哈哈哈哈哈。】
我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回一家人一起看电视,一个外国片,科学家做了一个机器人,非常丑陋,但是我get到了电影的表达,不能以貌取人!有机器人下水救小朋友的情节我记得(但是不保证准确),不过大家都嫌弃他,弄得他很痛苦,制造他的科学家也一种里外不是人的感觉,科学家有一个人很好的妻子。我不敢看问我妈能不能换台,我妈说我可以早点睡觉。第二天问妈妈结局,她说科学家的妻子死了,我又被吓到一次。后来大一点知道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弗兰肯斯坦》,不得不说我妈看剧品味真棒。现在搜一下,94年这版称得上群星璀璨,肯尼思·布拉纳,罗伯特·德尼罗,海伦娜·伯翰·卡特等等实力派大明星。
顺便说一下,有时候我爸哄我睡觉的时候我让他给我讲故事,他给我讲过一个水鬼和渔夫交朋友的故事。两人萍水相逢但是友情真挚轻松,我还记得结局是新的溺水人变成水鬼,之前那个水鬼就离开了,他走之前有和渔夫暗示过大致情况,渔夫当时没有深究,后来反应过来,倒是没有后怕,但是也没有执着于朋友的离去,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蛮好的。
不过现在想想也是很迷,我爸给上幼儿园的女儿讲水鬼的故事?!?!当然我也很迷,觉得这个故事很好听,要求他给我讲过好几遍。我也是?!?!大一点发现这个故事是我爸从剧版聊斋里看到的。
小学的时候看《穿越时空的爱恋》,开篇用一种奇葩的方式刻画朱元璋性格里暴虐的一面,以及这部剧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包括:皇长孙建文帝继位,削藩,他叔叔朱棣造反,后来成为永乐大帝。【这个时候我爸又出来和我科普,家乡的景区武当山建筑群就是永乐下令建的。】
这部剧结尾,年老太监代替建文帝被烧死,让他出逃,找到尸体的时候,朱棣的随从说,从牙齿判断来自一名老者,不是建文帝。我又学到了,牙齿可以帮助判断年龄!
初一的时候看《孝庄秘史》,烟烟同学说她知道了孝庄叫布木布泰,这种看书绝对记不住的知识点,我get的知识点包括:1. 洪承畴汉人降清,是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2. 皇太极的皇后是孝庄的姑姑,烟烟和我科普她们代表科尔沁草原势力;3. 后金和蒙经常通婚,强力结盟;比如顺治的第一个皇后是孝庄的侄女,被废了;《少年天子》里面演过第二个皇后还是来自蒙古。【我们都get了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知识点我的天。】烟烟还说她看《皇太祖秘史》知道了叶赫老女东哥的故事。
《孝庄秘史》里面演过宸妃过世不久皇太极就过世了,场景是他在批奏折,觉得不舒服,眉头一皱,捂着胸口,一下子就过去了。后来看一些资料介绍,确实有历史学家推测他是心脑血管疾病去世,诱因可能就是舟车劳动,公务繁忙以及爱妃过世过于悲痛这些因素共同叠加诱发的。
还看过《非常公民》,童年时代的我认识到了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做“演技”,黄子华扮演的溥仪精准地阐释了什么叫做“演技”。这部剧学到了溥仪年少时其实试过反抗皇宫生活,文秀离婚,伪满洲国历史,溥仪去苏联改造,回北京重新融入日常生活,周总理关心过他的改造,以及溥仪不行,没有生育能力。他弟弟溥杰和日本人嵯峨浩结婚,后来参观天津溥仪故居,里面有介绍,这里重新被发现,就靠溥杰提供线索。
央视播的《大宋提刑官》和TVB的《洗冤录》都讲的是法医宋慈的故事,他堪称法医之祖,那个年代就有尸检。剧里有提到,大火前被烧死的人,口鼻里有烟灰,死后再被烧,口鼻无烟灰;溺死也是肺里有水,尸体会肿胀,死后被抛尸就不会有肿胀(查了一下,也不算特别准,比如烟灰那个还要考虑深度和干湿状况,但是那个年代这样的评判方法还是很了不起的。)
初中还看过TVB的《帝女花》,依托明朝覆灭的背景讲一个爱情故事,我看完觉得事情搞成这个样子,崇祯皇帝自己要负很大的责任,再后来看一些历史资料写崇祯皇帝“刚愎自用”,我瞬间觉得不用查字典我都知道这个成语什么意思,就陈豪演的崇祯皇帝那个样子。
剧中有一幕,崇祯一个人在祖宗牌位前诉苦,说"你们为什么留给由检(所以这是崇祯的名字,哈哈哈)一个这样的江山,由检支持不下去了",大一点学历史,发现这一幕对应的是积重难返这种情况。除此之外还了解到,清军入关之后,宗室逃往南方建立朝廷,史称南明,有好几个,这个阶段的抗清主力名将是史可法。
当时觉得里面的爱情故事过于言情,后来发现这部剧其实大有来头,源自粤剧名篇《帝女花》,据说是粤语地区老少皆知的剧目。粤剧版公主和驸马的角色形象在那个年代(1957首演)看起来甚至还很先锋。明王朝衰微的时候,公主的唱词有一句“家倾世乱,我愿做青峰剑”,很有志气很有力量。
创作者唐涤生是粤剧大家,对粤剧改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惜英年早逝。电影《南海十三郎》里十三郎江誉镠收的徒弟就是他。唐涤生编写的新剧首演,他观看时脑溢血病发,抢救无效,才42岁。所以《南海十三郎》片尾讲到:不要觉得自己是天才,天才只有两个下场,要么疯了,要么早死,说得就是十三郎师徒令人唏嘘的一生。
我去年开始对粤剧产生兴趣,发现粤剧名家任剑辉和白雪仙的代表剧目基本都出自唐涤生,比如《帝女花》,《再世红梅记》,《紫钗记》等等。【知识点就这么串起来了!】
-
Fleaba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3-09 21:4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