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
最近公司要接触医疗类的纪录片拍摄,所以恰好在妇女节的日子看了《生门》。关于生育我思考的还不算多,但观看的过程中我频繁想起一些事情。
小时候,上课老师总是会提起“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而我出生的时候并没有哭,还经常和身边朋友聊天时调侃道我在大年夜出生,医生怎么倒着打都不哭,最后放进了保温箱里,大家也说到自己是早产儿种种的。现在都已经二十多岁的我才发觉这是多危险和令人紧张的事情,母亲和我说当时羊水破了两天,第一次生产的她本也想着能顺产就顺产,但还是没成功,在几近紧急的关头选择破腹产。家人们那个春节应该都是在医院奔波,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幼时一直有气管之类的毛病。他们在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复杂,在《生门》里体会到了不止是迎接新生命那么简单,生命、生活、金钱种种,当然还包括所谓的传宗接代。
危险的生产,我从母亲和一位阿姨的很多次不同场景的聊天中,拼凑感受到一些巨的大生命无常。在前年我母亲住院切除淋巴结,就在我家隔一条马路的刚港大医院,白阿姨来探望。医院的配套设施都算是新的,相比一般的医院看起来会显得更现代一点。阿姨看着病房的环境感叹,那时我才知道,前几年阿姨生孩子夭折了其实有部分原因是她担心这家新开的医院技术没这么好,去了在莲花山的北大医院,耽误了最佳时间。这还只是生产的故事,我一直很敬佩她身上的生命力,来自女性特有的。
她怀这个孩子的时候也应该算大龄产妇了,那时候她还没结婚。因为一些问题和前夫打着官司离婚了,官司也打了有几年,那几年她几乎是从零开始。带着一个可爱的女儿当时才刚上小学,搬离原来的住处,到附近华侨城康佳旧的住宅租住。她天生性情开朗,总能和小区里的很多阿姨打好交道,也很会生活。(我记得当年泰坦尼克重映,是她推荐给我?还有知道我喜欢听音乐送了我Adele原版的《21》专辑。)自从和前夫生了孩子后,也就和大多数这里的妇女一样,做起了全职妈妈。为了维持生活,她在15年左右时候做起了微商,卖起自己做的饺子,本不大的住处放了两个大冰柜,有时还开着奔驰送货。现在看到街上很多卖现成饺子的店,突然反应过来她当时是很超前的观念,而且十分具有社区性。
好像生活的困难没有阻止她追寻爱情,18年的时候她怀了当时男朋友的孩子,也十分犹豫是否要生下来。像《生门》里李双双的丈夫口中的“人财两空”,或许真的如果心里顾虑太多,会影响到结果,这是一种超经验的效应。很遗憾。
但我从她身上看到巨大的真实,生活前进的真实,就算是困苦,也是有力量的。
写剧本老师教故事的起承转合,结尾,但我在生活就是看不到结尾。
-
就愛生氣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09 23: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