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里的小世界
如同火柴盒般狭小闭塞的电梯自成一个小世界,人际关系的千姿百态在其中一览无余。
上下班乘坐电梯遇到同事免不了寒暄,话题无外乎天气和孩子。熟悉一些的同事会问:“孩子几岁了?”“在哪儿上学?”“谁接送?”五分钟的时间便从问候中滑走;点头之交便问寒问暖:“天气一下子热起来,还是得穿厚些!”“下雨了,没带伞可不行啊!”
人多还好,你一言我一语,热热闹闹、说说笑笑,便下了电梯各奔西东;如果人少,在密闭狭小的空间不聊点什么会显得很尴尬,尤其是遇上领导,更是如坐针毡,若再有别人点头哈腰的和领导打招呼,而自己则木讷无比、口不能言,真是想要钻到地缝中去。
回家出门乘坐电梯则自在又放松,因为少了在工作场合的紧张,而且除非特别熟悉,很少人打招呼。反而是同一个楼不认识的孩子有时会礼貌的问候:“阿姨好!”,不禁让人心生感慨。曾几何时,我们还是生活在熟人社会,十里八乡的老少爷们都是乡里乡亲,知根知底;但是现在却进入了陌生人社会,甚至邻里之间很多年都未曾有过往来。孩子主动打招呼问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被现代社会套上“不信任”的枷锁,怀着一颗探索世界的赤子之心,而我们成年人的心却蒙尘了。
小小电梯开开合合,上上下下,人群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短短几分钟间,人们脸上演绎着无数面孔,如同川剧中的变脸一般,各色面具在人们身上不停的变换,“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也许自己不觉得,旁人看起来却是精彩纷呈。
人们总是随时随地怀揣着几张面具活着,唯一相同之处便是心中那张面具最真实,其他都或多或少的更虚伪一些。老子强调和光同尘、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真实并不一定好,虚伪也不一定差。虚伪是人们为了合群而为自己着上的保护色,是人群中个人的生存法则;过于真实自我,反而无立足之地。
人前人后面具不一致很常见,这些人在人群中如鱼得水、自由自在,而表里如一的人则不合群。如果他不够强大,终会被排挤、淘汰,活得很辛苦;但如果他强大到如日月当空,让人不能与之争辉,生不出违逆之心,那么他一定是人格独立、心口如一的践行自己的理念,去引导和影响自己所在群体前进,这便是领袖的力量。
细细品来,电梯里的人间万象正是我们活着的样子,日子一天天的走过,希望大家更喜欢自己活着的样子!
2022年3月1日
0人点赞日记本更多精彩内容,就在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