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狗
已经很久没有出去旅游了,昨天看到自己在几年前去内蒙古旅行时写的“小趣文”,颇有感慨,所以将这些文字准备陆续发在自己的豆瓣里,既是回味,也是记忆,全文如下:
昨天住的是蒙古包旅店,店家养了些猫猫狗狗(确切的说是一只猫四只狗)。放完行李,我们正往餐厅走,忽然一只全身漆黑的猫冷不丁地从栈道底下窜出来,草原上呆了几天,牛羊已然不新鲜,而这像煤球堆成的黑猫倒着实让我眼前一亮。我想要去逗逗它,它却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我要拍照,它就整个在木板铺就的路上伸懒腰、打滚,丝毫不在意我在边上拍照或观察。不过,我还要去餐厅转转,顺便看看晚上吃些什么,所以就留下它一个人撒欢了,也许它根本就无所谓我们离不离开。
晚上吃饭的时候我们点了一道水煮羊肉,菜端上来我瞅了瞅,一盘肉一半是肥的。儿子早就发现餐厅外有三只小黑狗和一只白狗,我们的羊肉还没开吃他就说一会要喂小狗。这羊肉实在太肥,作为一道菜的确有点失败,但“我们失去的,正是狗狗得到的”。我们那些难以下咽的肥肉和骨头,就真的只能喂狗了。一开始是儿子去喂的,后来我也拿了羊骨头去“逗狗”。
我拎着几块骨头走到餐厅门口时,小狗们就热情无比地往我身边聚拢来,摇着尾巴拼命地往我身上蹭。看他们如此卖力地讨好我,我便毫不吝啬的把手上的肉骨头分给了它们。如此,我给小狗们喂了几次羊骨头,差不多到了最后一个回合,我正和小狗们嬉戏地欢,儿子忽然叫喊起来:“爸爸,那只黑猫也来了,它是不是也想吃啊”。我一看,离我一米多远的台阶下一只通体黑色的猫咪,静静地呆着并扒着木板,它的眼睛也是黑色的,但却闪着灼人的光,它用这像黑珍珠般的眼睛默默地望着我、望着狗,一声未发,但神情中却透露着些许哀婉,甚至埋怨。我在想,它也是想要喂食的吧,但它又是不会摇尾讨好来获得这一切的。我也读懂了它的意思,于是我又回到餐桌,毅然拿了那块我们消受不了而猫儿一定会喜欢的肥腻的羊肉,然后径直走向它,把这也许是最好的一块肉,给了这只“黑珍珠”。
以前我觉得猫儿冷峻高傲,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养猫,但当我拿着羊肉走向猫咪的瞬间我理解了。
等我喂完猫,小狗们很快就发现猫儿居然也分到了羊肉,虽然自己肉骨头还没有啃完,但“见不得别人好”的嫉妒心理,让小狗们变得焦躁起来。其中一只灰色的“大个子”居然仗着自己体格上的优势,就忘乎所以地跑过去要挑衅。但真正到猫儿的跟前,它却有些怂了,止住了脚步并没有直接扑上去的勇气。隔着大约两步远的距离,灰狗对着眼前的“黑珍珠”(黑猫)是一阵狂吠。但猫儿却并不害怕,甚至是一副淡然的表情,它一边死咬着嘴里的肉,一边用冷漠的眼神瞟着已然失态的灰狗。 灰狗见光是吠叫没有丝毫的效果,就愈发地“不淡定”起来。它一会急切地向前一小步,一会又紧张地退了回来,这样一进一退的犹豫不决,像极了我们人类面临危险时跳脚搓手而紧张焦虑的样子。小狗与“黑珍珠”一直僵持着,忽然黑猫“喵”地叫了一声,灰狗被这突如其来的叫声给惊到了,吓得撒腿就跑。但跑出一段后,却发现猫儿根本没有追过来,它瞬间又变得斗志昂扬起来,并毫不犹豫地折返回来,仍在两步之遥的地方继续着与黑猫的对峙。虽然,双方并没有任何的肢体接触,战局也似乎胶着难分胜负,但显然黑猫才是最终的赢家——因为灰狗的干扰既没有影响它享用眼前的美味,就连最后一块肥肉也都一点不剩地进了它“肉肉”的肚子里。 小时候家住农村,经常会见到大狗追赶猫儿的场景。读初中时,自己家里也养了猫,我才知道猫咪如果把它的尾巴竖得像“避雷针”一样笔直,并发出“噗噗噗……”的连续怪声,就说明它生气了,并随时做好了战斗的准备。面对“愤怒的猫咪”,那些原先挑衅的狗儿,除非是明显体型占优势的大狗,都只会识趣地避而远之,免得爆发战争。
那时候,我总是不明白,同样都是主人养的动物,虽然彼此的性格迥异,为何就不能和平共处呢?昨天喂猫喂狗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它俩哪里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它俩可是食物链上竞争地死去活来的对手啊,谁见谁都不顺眼,彼此都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