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未好疼
准备开始写下现在感受的时候,我的胃真的很疼,脑子突然就想到了这个标题,就不想浪费掉这个思路,胃疼是真的,“未”疼也是真的。
倒不是无病呻吟,近期一些关于未来的担忧确实明晃晃的出现了,工作与生活似乎都有让我担忧的因素,这些事还没有发生,但早晚会发生,熵增定律我还是信的。
互联网行业的不景气,让整个互联网广告的春天没有按时到来,整个行业还在寒冬,而这个冬天还要持续多久没人知道,春节开工的半个月时间内,我听到最多的词就是“开源节流”“控制成本”“裁员”“收队”等等,这些词有些来自于我的老板,有些来自于同行,有些来自外界的平台,而当下我的团队面临着裁员40%的决定,其实早晚的事,资本的市场不允许一点资本的浪费。其实完全可以躺平,团队已经成型,人少就干人少的事,情况到时没有那么糟,只是习惯了冲锋,突然跟我说要慢下来变防守,去应对即将可能发生的事,这种转变让我很难适应。进攻需要想的是接下来会遇到什么问题,而解决掉这个问题,团队就可以再上一个台阶,总之不会向后退,就算有后退也只会是暂时的,这种倒退会让团队的人更加有斗志去迎接下次的困难,早晚会进步;而防守则是你不知道困难会从哪个方向来,不知道解决哪个方向的问题,团队遇到困难解决掉了,团队可以继续存活,而一旦问题解决不了,团队必然会倒退,而且会逐步丧失掉去面对困难的信心,久而久之,团队必然会垮掉。这也是我目前对于未来的担心,团队能撑多久,要看团队自身的底蕴、要看领导者的信心、要看中层的执行力,这三者缺一不可,且无先后顺序。我对于以上三点均无100%信心,所以这个时候更加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这一年的独立管理给我带来了什么,团队走到今天的位置到底靠的是什么,与其说不敢面对未来的变故,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人的迷茫均来自于对未来的无知。
成长在于敢直接面对自己所恐惧的事,并且承认自己对这件事抱有恐惧的看法,一旦承认,好像也就没有那么恐惧了。去年年底我真的很怕裁员这件事,怕我手底下的人不够多,业绩不够好,但是为了稳住底下人一直说无所谓,直到我从嘴里说出来我对这件事的恐惧,好像话说出来那一刻,这事已经不那么恐惧了,不恐惧才敢去想怎么应对变故。在年初想明白这件事是一个很庆幸的事,直面并承认恐惧,怕就是怕嘛,咋了嘛。
对“未”的另一个担心在于我的“胃”,这两年多的工作,很多事都是反规则在做,一时的痛快不可能一直欠着不还的,该转换下自己的思路去做一些正常人该做的事,我爹说的那句话现在想想真他娘的有道理“身体是自己的”,但是咋做就不说了,毕竟被老板刷到也不好,还是要树立一个努力工作的人设,为老板生、为老板死、为老板加班不要命。
写累了,下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