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信亨與屈大成的一段文字比較
屈大成《從古文獻記載論《梵網經》之真偽》,《普門學報》,第38期,2007年。
〈後記〉的記述,疑點不少。《祐錄‧羅什傳》有一段涉及戒律之事:
初什在龜茲,從卑摩羅叉律師受律。卑摩後入關中,什聞至欣然,師敬盡禮。卑摩未 知被逼之事,因問什曰:「汝於漢地大有重緣,受法弟子可有幾人?」什答:「漢境 經律未備,新經及律多是什所傳,出三千徒眾,皆從什受法。但什累業障深。故不受 師教耳。」[註 5]
據引文,羅什在龜茲時,曾從卑摩羅叉(晉義熙九年[四一三]後卒,年七十七)習律。卑 摩羅叉入關後,與羅什重遇,問羅什有多少弟子。羅什表示漢地經律不完備,因此他傳譯了 不少新的經律,從學者達三千,但羅什自覺罪業深重,不敢為師。按卑摩羅叉乃十誦律師, 羅什也譯出《十誦律》初稿,因此羅什早年受學的當是《十誦律》。又引文所說的「被逼」 和「累業」,是指秦王姚興(三九四-四一六在位)怕羅什這樣聰敏之人絕後,迫他跟妓女 們同住,因而犯戒一事。如是,羅什有否如〈後記〉所言持誦菩薩戒,以及願意向三百多人 授戒,很值得懷疑。又同傳記羅什在逍遙觀譯經,姚興命僧肇等八百餘人領受經旨[註 6],非 〈後記〉所說的「三千學士」[註 7]。
[註 5] 《祐錄》卷十四,《大正藏》第五十五冊,第一○一頁下-一○二頁上。
[註 6] 同 [註 5] ,第一○一頁中。
[註 7] 《梵網經》卷下說「三千學士,時坐聽者......」,〈後記〉所謂「三千學士」,當承襲自《梵網經》。 參看《大正藏》第二十四冊,第一○○九頁下。
望月信亨《仏教経典成立史論》,法藏館,1946年,第446-448頁


望月說:1、細查《後記》可疑之處不少;2、羅什與卑摩羅叉的對話,由此得出羅什授菩薩戒可疑;3、除了晚出的《梁傳》中說羅什出《菩薩戒本》,《後記》沒有文獻支持;4、《後記》中譯經數量與《祐錄》差別甚大;5、《後記》所謂“三千學士”是從羅什全部三千徒眾而來,《梵網經》卷下“三千學士”亦是如此。
可以注意的是,屈文第一個注釋
[註 1] 望月信亨認為《梵網經》下卷先成立,它取材於《菩薩地持經》、《優婆塞戒經》、《涅槃經》等,並 跟北魏僧官制度有關;上卷後來附上,其菩薩階位說建基於《仁王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