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自己适合做什么
前几天看到个视频,讲如何能明确自己适合做什么事,提了三点方法我觉得非常有深度,就此来给读者分享一下。
这三条来自论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视其所以,看的是一个人做事的动机,为什么做,出于利益,出于喜好,还是别的什么因素推动他去做;观其所由,看一个人做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式,面对挑战时是如何应对的;察其所安,看一个人做事的心态,是否“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内心平静如水,看破黑暗内心依然向往阳光。
具体来讲可以展开为三个场景下的反应。
第一是“遭遇挫折,保持热情”。在做一件事的时候难免会遇到挫折,或者上升到了某个瓶颈被困住了不能前进,这时既考验我们的“逆商”,又看我们是否真正怀有热情。比如竞技运动,总得有个输赢,如果输的太惨或者连输好几次心态崩了,这时是否还能对这件事保持热情。兴趣是开始一件事的出发点,但足够的热情才能让我们持续的做下去,不论过程中遭受了什么挫折。
第二是“面对挑战,快速方法”。这一点也关乎天赋,在挑战面前,天赋能让我们游刃有余的解决问题,快速掌握解决方法。有人擅长逻辑思维,有人擅长空间想象,每个人是有天赋点的,既要看出生时的起始天赋,也要看后天的加点。即使一件事你没有很大的热情,但天赋会让你比普通人做起来更简单更容易。
第三是“一路向下,心态阳光”。人生之路起起伏伏,这才是正常的,就像心电图一样,一帆风顺你就挂了。一路走来总会有下坡,总会有低谷,如果我们能在低潮期依然安心做事,内心坚定,充满阳光,终会迎来上坡的那一刻。这个过程会淘汰大部分投机的人,但到了最后,只有坚持过了低谷的人才会比投机倒把的拥有更多阅历和经验,后面再有人加进来也不会有那些一路坚持的人基础牢。
最后总结一下,动机、方法、心态三个要素,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能占其中的1-2个,也就是方法和心态,方法简单理解在于你学了什么专业,理性思维或感性思维,是天生和后期造就的,每个人只要学历背景差不多其实整体水平是一样的;另外心态可能是源于自发的,也可能是来自家庭、事业、同龄人等外在的逼迫,不得不摆正心态去做。
但热情是唯一能让人脱颖而出的特质。现实是我们终其一生可能也找不到自己的热情所在,但乐观的想,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向往不同生活、不同选择的体验,也印证了那句话,“虽然我没找到我的热爱,但我对找到我的热爱这件事充满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