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日记V2day1
再次海南儋州
好的又是海南,又是儋州,上一次来这,是2021年10月26日至2022年1月25日这么一段时间,三个月,也是拿了一共9k的出差补贴,个人觉得非常得不偿失,女朋友也这样觉得,毕竟她节假日去加班,拿个1w以上轻轻松松的事情,我想她曾经站到了风口上,即便现在形势是不太好的,风口正在关闭,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设计院行业的风口与现状
我这个设计院行业也有过风口,有个说法叫黄金十年,设计院就也有过黄金十年,那时候各种基建开始大搞特搞,哪里都有项目,开发商都是拎着一袋子的现金,在设计院门口排队,等着签合同,那会儿算是拿钱拿到手软,我这种985211老牌学校的专业研究生那是根本招不到,技术人才短缺,当时一定很吃香。
但毕竟中国的发展,人口红利在里面的贡献很大,很快大家都跟上了,设计院开始到处都是,园林、景观、排水、电气什么的专业都开始兴起,也就是原来的专业被细分,看起来似乎是大家开始各有所钻研,这样更能够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但实际上人也被细分了,从一个专业型人才,被分成流水线人才,虽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限制了人的可能性,他变得很难跳槽,被捆绑着。
到了现在如何了呢,稍微思索了一下这个行业的出路在哪里,即便看到今年又要搞大基建,但是一想也明白,跟我这个水利行业有关的基建会在哪儿。还是要去那些比较偏远的地方,三四线城市吧,甚至更差的地方。
显然行业内的企业都在抢项目,即便是这种小地方的吃力不讨好的项目,当地小企业倒是没抢过我所在的这种大企业,于是我所在的企业拿到了项目,业主呢看到这么个没多少钱的小项目大家也抢,真就把自己当回事了,甚至敢提出借调两个人,着实是过分了,自己公务员的工资都半年发不出来,想借调,钱给够了吗?
那么行业出路呢?现在要搞大基建无非为了拉动内需,一二线城市相关项目已经很少很少了,即便都接到,比如说上海,我们单位就算把上海所有的相关项目都接了,也不一定能够达到今年的产值要求(产值要求一年比一年高),所以只能去全国各地抢项目,无非就是杯水车薪,坐吃山空而已了啊。
那么去一二线城市的相关企业呢,出长差就是常事了,一年里半年都别想在家。去三四线城市呢,甚至更下面的相关企业,几乎就接不到外地的项目,本地项目还要被外地大企业抢,没有自身硬实力的同时也难以保证收入,难以有新鲜血液流入,收入很可能会大打折扣。再加上小城市收入本就比大城市低得多,物价可没有低得多啊。
我不认为一年里半年都不在家是一件好事,简单来说就是家庭和事业的矛盾了,其实平时不出差时,总是在加班,加班一小时,也代表着为家庭支出的时间少一小时,我已经在努力不想加班,不管领导怎么说漂亮话吧,我都认为家庭重要。大领导就喜欢说漂亮话,于是我觉得,我可能能够抵抗一下出长差,那么让我们看看中层领导是怎么说的:“以后出去驻场,就是半年起步,少了没有,点到谁就是谁,别提有什么困难, 你可以躺平,不出去驻场,跟领导说一下就行,但是以后只能拿基本工资 没有奖金。”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装也不装了,摊牌了,就是大家想养家糊口那么都得出去,不然就逼你辞职。
这还是个国企,国企尚且如此,私企想都别想,加班第一名。别的呢,这个行业只剩下只剩央企和公务员了,目前的央企收入还算稳定,毕竟还是有财政撑腰,但是在如今经济形势走差的情况下,财政还要给抗疫支出,要拉经济的话,财政的钱也不是印出来的啊,不知道央企的收入啥时候就折扣了。
抵抗无果,目前我还没有太想好以后怎么办,只能说,我卡在了一个糟糕的时候入职了,连瘦死的骆驼肉都没赶上一口热乎的。
昨天晚上听说有字节跳动的员工猝死了,大家都知道it加班熬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熬夜加班猝死这事儿也是从it行业才被人注意到,也许他们收入高所以人们更加注视这行业吧,猝死正好也被关注到了。
传统行业来说那还是得看工科狗,画图的工科狗猝死挺多的,刚巧今天的知乎热搜里有个设计员也猝死了,真的惨,也不是很能怪企业,企业想存活那也得接项目不是,接项目多拿钱,才能发工资才能获得新项目。这时其实也是市场饱和了,相比当年业主们拎着现金在设计院门口排队等着签合同,变成现在设计院抢着要业主的项目,不管好做难做不管有钱没钱,毕竟社会现在要公平,那么想要项目大家就要投标嘛。
有的企业有人脉,业主设置一些招标细节,帮助他中标。也有很多时候企业们只能低价竞争,拿更少的钱去中标,真的是进一步把设计行业变成服务业了,让外面的人更加觉得廉价。也进一步使得企业想要完成产值要求,只能接更多的项目,如果最终收入相同,那么项目就更多,加班也更多,痛苦还是会都砸到画图狗的身上。
天天加班,内卷的很不敢早走,工资相对来说又低,天天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怕是孩子都要生不出来了。周末也是默认应该加班的。有年假,不多,顶多偶尔请半天,解决一下家里的事情都不够,想连休两天配合周末出去玩?那得经过大领导同意才行,说请年假出去玩估计不会同意,同意了也得背着电脑出去呀。这两年多起来的驻场设计就不说了,反正家庭和“事业”,看着办吧。
这个现状是怎么导致的呢?私以为还是这个经济体制,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没有错,但是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果按照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式去走的话,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到了那时候,或许完全无法与西方列强竞争。而最能激发生产力的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由于了私有制,鼓励劳动生产。鼓励创造财富。但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缺陷早就被指出来了,就是生产过剩,必然导致经济危机,这一段懒得打了,“就是资本主义法制下,随着生产的发展,贫富差距也在增大,劳动者无力消费起这么多的“过剩产品”,(马克思同学称其为相对的生产过剩)也就是马克思同学讲的劳动力再生产环节受到了阻碍。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大环节中,分配和消费两大环节出现在故障。这就导致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危机”“。
《国富论》里面有类似的内容,非常有意思啊。即便通过税收调节贫富差距,通过补贴,信贷等措施增强底层劳动者的消费能力,也远远不够。
所以说,真希望当权者能够想出点什么办法啊,我是没这个本事。日渐拉大的贫富差距,日渐消失的人口红利,逐渐饱和的市场,逐渐通胀的经济,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担忧,我不敢买房,因为房价高企,主要是因为我收入也低(即便我工作辛苦,即便我学历高,但房价更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失业了,到时候我断供,搞得很麻烦;也不敢生孩子,太卷了,养小孩非常非常费钱,同时这件事跟买房子也有差不多的意思,需要长期去支出,当下我有稳定收入可以支出,可是未来我真的不知道;也不想交养老金,我已经明确明白养老金是个庞氏局,以后我根本收不回来的。等等等等。还有今天的另一个热搜,说两个直播网红,我没听说过,可能并不很火吧,偷税漏税6000多w。6000多w?两个人的学历加起来都不一定有九年义务教育,却随便偷税漏税就达到了我一辈子都不可能达到的高度,从小听到大的好好读书,以后多赚钱,这种话,在这时简直像屁话。已经出生的孩子看到这些,只想说,以后长大了我不想当工程师、飞行员。。。我想当网红,做直播。未来堪忧。
理性上不好说,感性上还是衷心希望大家都好好的,能不加班就不加班吧,能不卷都不卷,多陪陪家里人。为这位同行表示惋惜
我为什么又在儋州
2022年初我的三个月儋州驻场结束的时候,我就跟这边的同事说了,我回去后我不管这边要不要人,反正不会是我,肯定不是我,打死都不来了。现在仅仅过了一个月不到,我为什么又在这儿了呢?
领导确实说以后驻场都是六个月起步,但是那也是针对还没开始的项目,我们这个处理了一半的项目,还能够自由处置。我知道这个项目,我是与一个同事轮换三个月的,他先来过三个月,然后我来换了他,也待了三个月,按理说这时应该是他过来,同时我也知道他去年刚结婚,他老婆怀孕,到现在,据说3月份孩子要出生。
就目前我的想法来说,也许我还是太年轻,我也认为孩子出生这种相当有意义的时刻,他的爸爸理应随时守候着才对。同时这也是孕妇十月怀胎里最难受、最行动不便、最危险、最需要老公陪伴照顾的时候,所以我想,也肯定不会是他过来的。
记住这个想法,这可能是我最后一个对同事的善念。
那肯定是领导再找一个人过来,反正在儋州的生活,大部分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多少正事。结果是领导开始了他的常用技能,转嫁矛盾。他把我和轮换同事一起叫到会议室,告诉我们要求我们再组织6个月的驻场,谁去就让我们两人商量着来。是的把矛盾转移到同事和我两人的身上。也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招了。但是一边是饭碗,一边是不爽,怎么选呢。基于这个善念,我让了他,扪心自问,要是我对象怀孕了,即便不是最后的那一两个月,我也一个差都不想出。
驻场好处
- 一天100块的补贴,用某种手段报销掉所有的午餐,三个月结束时能获得约800的一次性现金。
- 不用早晚按时打卡,可以晚点起床
- 事情少,有较多的自由时间
- 当下仍是温度较低的时间,到海南算是过冬来了
- 4月三亚拍婚纱照,省了我来回机票钱和全部的打车钱
驻场坏处
- 事业上来说在外面没人带着,做的也不是设计的工作,是代建的工作,学不到专业相关的东西
- 生活上的很多事情会被搁置,比如很难回老家去看看,结婚的一些安排也需要延后
- 无法处理家里的紧急事件
- 上海的租房被空置,浪费
- 很多食物吃不到,很多饮料喝不到,这里的生活并不方便
- 最重要的一点,说到这一点,上面的5点都不是事儿,就是与对象一个上海,一个海南分隔两地。
关于分隔两地的想法
在儋州最开心的日子往往是要回上海的前两天和回上海的当天。最难受的日子往往是刚从上海过来的那天。这充分说明了我是有多不想来儋州啊
这一次感觉尤为明显,去年被安排来这三个月的时候吧,还没来的时候,一直在焦虑,睡觉也睡不好,就是不想来儋州,就是想在上海待着,一想到可能要驻场三个月我就非常焦虑。然而那天还是来了,那些天我都非常难受,敏感、焦虑。等真的到了儋州,当时也是告诉自己三个月,结束了大概基本上就能长时间待在上海了,同时当时也对外地有些新奇,这种想法也算是支撑了我一段时间。而越到后面,我就越想回家,这里的陌生感让我难以接受。
这一次再来,当我听到又要过来时,我没有了上一次那些焦虑的心情,只能说我有考虑过这种情况,而我也已经能够应付这种情况,同时我产生了新的焦虑,就是我不想一年里有半年都在外面,该想办法跳槽了,但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想到解决办法的,也就焦虑一下子,后面慢慢考虑。
这次最让我难以承受的是与对象再次分隔两地的难过。这就是背井离乡,刚才想到以前上学的时候,我一个人去南京上大学,一去就是四个月,四个月里大概与父母联系一次,也就没别的了,一般也不为父母着想,好冷血哦。目前的情况,父母还是在老家待着,我去海南,不同的是在上海租的小房子里,还有一个如花似玉女朋友,我突然知道我对象和她大妹的名字怎么来的了。
今天晚上7点多才到的儋州的宿舍,一个人铺床,打开行李箱,整理行李,感到很是难受,很想念女朋友,这一个分隔两地让我非常难过,非常脆弱,能够说哭就哭出来,要不是有室友在,我可能已经哭出来了。真想快点回去,我知道公司要发展,所以要派人出去外地驻场,可是我与家人分隔两地,公司该如何补偿,而且就多给9000块,钱也没给够。
我本来准备快点去准备结婚的事情,早点结婚,早点生孩子,再这么下去,有条件生孩子吗,要是政府有幸能看到的话,唉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