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牛轧糖
我小时候,三姑在副食品店上班,我很喜欢去她那里。只要我去,姑姑就会给我拿一种紫色格子纸包装的花生牛轧糖,很大一块,又香又甜。大白兔奶糖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但是对我而言,童年的糖是花生牛轧糖。
我三姑很喜欢我,因为我和她长得像。我有五个姑姑,三姑不是最好看的,但是年轻的时候,她皮肤很白,细眉细眼,身量苗条,也是一个清秀佳人。
现在的小孩可能都不知道了,在还有铁饭碗的时候,工人的工作是可以“世袭”的,可是家里孩子多,谁能继承工作也是个问题。三姑言语笨拙,又心思细腻,一个女儿,在家里排行不上不下,可以想象,父母没多少心思分到她身上。有次因为我爷爷的工作要给谁的事她和姐妹吵了起来,爷爷不问青红皂白把她骂了一顿,三姑一时激愤,喝农药自杀了。
我至今不知道我是听我妈讲这段往事产生的幻觉还是我就在现场。总而言之,我脑子里一直有个画面:三姑冲到我大爷大妈的小院里,翻出农药,一口气喝下去。一会有大人跑进来又跑出去,喊着“xx喝农药啦!”家里乱哄哄的。
三姑被送到医院,抢救了三天三夜。刚开始我爷爷还骂她“让她死!”听医生说可能真的抢救不过来了,爷爷哭了。
三姑救回来了,爷爷做主,也把工作给她了。她在副食品店上班,清闲,还能有零食吃。
一眨眼改革开放的浪潮也到了我们那个小城,没有工作的姑姑们纷纷去做生意了,也发了财。三姑也干不下去,也下海了。好像是婚后吧?她和丈夫一起干生意。三姑父长得不咋地,也不知道她是怎么看上的。结婚的时候三姑穿了一条红裙子,剪裁在那时候很少见。三姑父说:“你姑结婚那天漂亮得跟仙女一样!”
可是婚后三姑也不可避免地遇上婆媳问题,因为都知道她嘴笨,家里的几个哥哥全出动了去帮她讲(吵)理(架)。三姑后来提起这件事,脸上还洋溢着光辉。有哥哥撑腰的感觉大概真的很不错吧。
他们家生意起起伏伏,好的时候做得我们那个小城都有名,不好的时候手头就剩一家酒店。三姑只生了一个儿子,孩子小时候很聪明,可惜三姑夫妻俩都不会教育孩子,孩子连中学都没读完,在家里无所事事,就会打游戏。他奶奶:“我孙子只要不出去瞎胡混就行!”
我和表弟年龄差距有点大,几乎也没什么来往,后来见到他,发觉他很阴沉,我以为这只是青春期的忧郁。谁知道有一年过年,堂哥半夜在群里发消息,让几个表弟跟他一起去一趟外地,说xx出事了。我早上起来看到,问我堂哥怎么了,堂哥说:“xx死了。”
我:?!
原来他跟两个朋友,一男一女,去那个地方玩,喝酒之后不知道怎么就和男的吵起来了,俩人就去外面打了一架,不知道打到哪表弟昏过去了,那俩人也没送他去医院,把他往酒店里一扔,跑了,早上起来酒店的人发现表弟已经死了。
那个男的,是加拿大籍,已经连夜飞回加拿大了。至今也没有抓捕归案。
表弟的葬礼之前,我正在外面站着,看着几个女的搀扶着一个老太太过来,我眯起眼睛看这是谁,突然大吃一惊:这是我三姑!这是我上次见到她,还仿若三十许人的三姑!
她头发白了好多,哭得脸已经完全肿起来了,老态毕现。
后来我在外面读书工作,再后来又留学,也很少见到她了。有一年过年去她家送礼,她跟我们说了一会话,看着还行,就是整个人很阴沉。
我戒糖有一段时间了,今天突然很想吃糖,就想起小时候吃的花生牛轧糖,紫色的格子纸的触感至今仿若还在手上。那是一种油纸,触手有点油,可能是防止糖里面的油渗出来吧?小时候我妈很少给我买零食,只有去三姑那里才可以吃到这种糖。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渐渐就看不到了。想起花生牛轧糖,就想起有点昏暗的副食品店,三姑抓几块糖塞到我手里,我剥开糖纸,很珍惜地吃,听着三姑跟同事聊天。那时候的三姑年轻,生活悠闲,脸上常挂着笑。
小时候读《红楼梦》,看大观园里的繁花似锦,勾心斗角,爱而不得;前阵子又把《红楼梦》翻出来,却对小说开头的《好了歌》感叹不已。经历家道中落的曹雪芹,对“无常”二字,怕是刻骨铭心,所以才有了这本巨著。
最后引一段吧: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
V.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07 15:44:53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21 07:11:57
-
豆友MJ0bqXTSwA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12 21:29:32
-
豆馅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20 09:39:25
-
willasun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20 06:29:26